40岁空中客运长廊“退休” 220米通道让旅客难忘,留下许许多多的故事

来源:齐鲁晚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3:39:37 

40岁空中客运长廊“退休”

目前停用的空中长廊里仍可见往日的痕迹。 本报记者张琪摄

烟台港老客运站有条架设在空中长约220的“空中长廊”,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过去老烟台人乘船下关东都要打此经过。人们拖着沉重的行李走上10分钟才能上船,这种特殊的乘船经历让人难忘。受客运站搬迁及周边拆迁等的影响,从今年4月份开始,“空中长廊”渐渐冷清下来。在即将告别的时刻穿行走廊,有很多眷恋和故事涌上心头。

现状 长廊入口铁将军把守

8日上午,烟台火车站广场外环卫工老李指着老烟台港客运站对记者说,“长廊”可有年头了,不过已经停用了,北马路这一片不久也将整体拆迁。隔路远望老客运站,是一栋黄色的两层小楼,在一片拆迁后的空阔地上显得格外陈旧,空中长廊的一部分清晰可辨。客运站门前昔日旅客穿行的场景不再。

走进客运站的购票大厅,原本14个购票窗口只剩下了一个,空旷的大厅里偶有乘客前来购买船票。大厅尽头就是前往走廊的台阶,楼梯上摆放有“办公区域旅客止步”的牌子,登上三级楼梯就到了“空中走廊”的入口,令记者吃惊的是,一道铁门拦住了记者的去路,再一看还是铁将军把门。

长廊边上是烟台港公安局客运派出所,几位工作人员也闹不清这长廊究竟是什么时间上锁的。总之,这是一个即将面临整体拆迁的楼房,存在的时间不会太长。

怀旧 售票员回忆往日喧嚣

透过铁门,几条标语横在走廊上方,“旅客您好!由长廊直行进入候车大厅” ,“请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及船票进入候船厅”。

售票处有两位售票员留守,一位姓徐、一位姓孙。为了弄清楚长廊是啥时候关闭的,两位售票员争论了起来,最后两人意见一致地说,从2009年春运结束后客运站搬迁,长廊就逐渐冷清了下来,今年4月份走廊上了锁,没人知道是谁锁的,现在任何人都进不去了。

徐大姐说:“有人说这座楼建于1950年,不知道准不准确,不过年头久远是事实。”她说,以前这里真热闹,售票厅里挤满了形形色色的旅客,即使夜间也没断过人,大家提着大包小包从这里上船,有的人甚至因为走廊太长走到一半又折回来,然后告诉工作人员没有找到候船厅,当时这都成了传说的笑话。

售票员孙大姐回忆说,客运站建成后仅有3000平米,到了上世纪90年代,烟台港客运量猛增,日均客船达到4-6艘,由于开船时间大多集中在20时前后,开船时间相对集中,每天在售票厅和候船厅内的旅客拥挤不堪,遇到雨雪天有些人只能到广场上候船。

历史 长廊服役40

记者来到烟台港新客运站,工作人员郝晓东找出烟台港史,从中寻找“空中长廊”的一些记载。《烟台港史(现代部分)》 大事记中记载,“19673月,烟台港客运候船大厅及架空长廊开工。”“197012月,烟台港客运候船大厅及架空长廊投入使用。”由投入使用算起,长廊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

烟台港客运公司的老员工介绍,这条空中长廊长达220,又架在空中,国内罕见,下了长廊距离码头还有几百米的路。从长廊入口到登船需要10分钟,因此,售票员在开船前10分钟就会停止售票。

据了解,客运站是一座苏式建筑,售票大厅的立柱及顶棚跟国内的建筑区别较大,其独特的异域建筑风格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客运站外不少老烟台市民因为它即将被拆发出感慨。

佳话 长廊里的雷锋车队

记者获悉,因为走廊太长旅客登船不便,在这里还有一段难忘的故事值得一提。

郝晓东说,过去人们“下关东”行李特别多,土特产等物品一大堆,艰难的上船历程让很多人叫苦不迭,为此客运站工作人员成立“雷锋车队”,义务为旅客托运行李,在当时传为佳话。一推就是几十年的“雷锋车”至今已经发展了三代。从最普通的平板车托运行李到带有舒适软座的二代车,再到如今不锈钢质地、配有小件物兜的现代版雷锋车。工作人员说,不要小看这些简易的小车,当年有多少行动不便的老人依靠它上船已经数不胜数,1长的雷锋车在约600名服务员的推送下行走了近6万公里的路程。

如今,站在长廊的入口处远远望去,依稀还能看见“弘扬雷锋精神,树立行业新风”的标语。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