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初一和十五的后几天,沿海渔民称为正大汛。一次,我恰好在大汛的日子里来到如东小洋口渔港。展现在我面前的场景,是那样地令人陶醉,让人心动。远处,归帆点点,近处,樯桅林立;港岸边,拖拉机、摩托车往来穿梭,卸鱼货、谈生意的人头攒动。到处熙熙攘攘,忙碌异常。机器的轰鸣,渔民的号子,拖鲜人的吆喝,交织成一片,传出去好远好远。渔港特有的那种扑鼻的鱼腥味儿,几里地外也能闻到。而未曾跟潮出海的渔船便安详地蹲在不远处的沙滩上,“湾头人稀舟自横”。这动静结合的景物,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渔港风情画。
小洋口中心渔港位于老洋口闸下游新辟的港址。上世纪90年代筹建,本世纪初叶建成投产,是中央特批的国家一级渔港。洋口外闸和渔港船闸融为一体,泄洪枢纽工程总净宽74米,设计流量为每秒740立方米;闸室长190米,顶楼设有观海平台;船闸闸首净宽12米,能通过千吨渔轮。渔港在洋口外闸以南,港岸长2400米,建有码头8座,能容纳2000艘大小渔船同时进港。目前渔港各带已逐步形成了6大功能区:以船舶修造、水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区;集育苗、特种水产养殖为一体的养殖区;以科研院所生产试验基地为依托,海洋医药、海洋生物为主体的高新技术区;以海景公园为中心,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以渔需物资、油、水、冰及生活资料三产服务为主的港口服务区。如果说东凌、刘埠还是传统的天然港口的话,那么,洋口中心港应当算是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渔港了。眼下,南到浙江、福建,北到山东、辽宁,西到安徽、湖北,都有大小渔船来黄沙洋捕鱼作业,或进洋口中心渔港补给和交易。只要不在休渔期,渔港内外常年一派繁忙喧闹的景象。在船闸通道,各种渔轮、冷藏船、供冰船、机帆船、小舢板,首尾相接,款款而行;在贸易区,卸鱼的、拖货的、交易的,车来人往,摩肩接踵;在服务区,各种船只在加油、备冰、上水,更多的老板、船工在选购急用的备海物品;在工业区,修船造船、水产品加工一片繁忙景象,眼前吊车伸展、电弧闪耀,耳边锯刨嘶鸣、机器轰响……
最为奇特的是在洋口渔港观潮看海。这里的潮位一般要比东凌高出80-90厘米,大潮时要高出1米左右,而同一潮次的来潮时间又要比东凌早30至40分钟。如果在汛期登上洋口外闸的观海平台看涨潮,真是惊心动魄。脚下的港槽中,一股推着白沫的浊流从远处奔泻而来,原先平静的湾头,水面被搅得躁动起来,轰轰的声响,像闷雷,又像临震前的地声。不一会儿,潮水像一锅烧溢了的粥,从远处铺天盖地滚过来,“七潮八潮如马跑”,滩涂瞬间变成了海水的世界,那一排排涌腾的浪花,像一条条舒卷的白练,由远及近,由细变粗,一直铺展到脚下;那一团团翻滚的潮头,咆哮着,歇斯底里地向水泥墙钢板闸闯过来,顿时,飞珠溅玉,银花万朵;远处,一个又一个巨浪争先恐后地奔涌过来,前浪刚刚粉身碎骨,后浪又义无反顾地向前猛冲,像万马奔腾,又像千峰崩塌,直把个大闸前闹腾成漫天飞舞的水雾世界。眼前的情境,不禁使人想起苏轼“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的名句。个把小时后,平潮了,海浪没有了先前的怒气和力量,只是口吐泡沫,摇晃着,荡漾着。不久,沿着伸向天际的港槽方向,水面出现了一条纵向的白沫长练。有经验的人说,开始退潮了。说话间,刚刚平伏了一会儿的海面又开始发出响声,那夺路而逃的落潮,真个是兵败如山倒啊!
潮退了,眼前重又展现出一望无际的沙滩。人们在滩面上挖海蟛蜞,拾泥螺,踩文蛤,踩摆时的姿势有如跳舞,于是,一个洋名儿“海上迪斯科”从古老的港湾传了出去。浓浓的野趣,炽热的乡情,引来了海内外多少先生女士,他们争相前来如东海滨,把玩领略这向往已久渔港风情。南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