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世纪前,捕鲸者在缓慢行驶的帆船上搜寻目标时,有很多机会可以见到他们想要捕获的鲸类——因为鲸很喜欢跳跃。在烟波浩淼的海洋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它们从水中跃起,又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落下,顿时水花四起,在数公里以外也能听到其声。据测定,一头身长15米、重达30吨的座头鲸能够跃出水面大约6米高,跳跃一次所用的力量相当于举起485个人,是动物所能完成的最强有力的单项动作。
美国鲸类学家罗杰·佩思将鲸类的跃水动作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腹拍式”跳跃,另 一类是“直冲式”跳跃。所谓腹拍式,是鲸在整个跳跃过程中脊背始终朝上,然后以腹部着水;而直冲式则是鲸侧身从海水中跃出,鳍肢拍打着旋转上升,空中来了个急转身,最后背部朝下落水。比如座头鲸的直冲式跳跃约占80%,而腹拍式动作只占20%。
根据观察,鲸类的跳跃常常是几次动作连续进行的。有的鲸每隔40秒左右跃水一次,可以连续跳跃几分钟。北大西洋西部座头鲸的密集小群(一般含1头~4头鲸),平均跃水频率为 9.4次。在西印度洋群岛的银洲海域,海洋学家观察到一个连续跳跃过程,在7分钟内就有130次,而且所有这些动作很可能都是由同一头鲸完成的。鲸类有着巨大的身躯和重量,却能腾空而起。人们不禁要问:“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多年来,人们对鲸类跳跃提出了各种人格化的解释,譬如进食、伸展、娱乐、逃避敌害,以及针对捕鲸者的一种挑衅性行为等。目前,海洋生物学家根据观察对鲸的跳跃行为有了新的看法,认为跳跃行为主要是同鲸的群体交往、同它们的通讯联系及玩耍有关。
生物学家发现,当一个密集小群分成两组,或者两个密集小群合并时,往往发生跳跃动作;在鲸的尾叶于水面上拍打的15分钟内也常发生跳跃。但座头鲸在夏季跳跃行为较少,因为交配和分娩在冬季进行,可能那时候这类结群交往比夏季更为重要。那么,哪些种类的鲸喜欢跳跃呢?一般认为,较粗胖的鲸一定不喜欢跳跃,因为跳跃从流体力学的观点来看是不利的。但令人奇怪的是,跳跃率和粗胖度似乎是成正比的——鲸越胖,越容易发生跳跃。座头鲸、露脊鲸、灰鲸、抹香鲸这几个肥胖种类的鲸跳跃极为频繁。这几种鲸冬季都聚集在传统的繁殖场所,在这些海域,鲸的结群交往是很频繁的,能看到跳跃的次数最多。相反,蓝鲸、长须鲸等较细长的鲸,尽管从流体力学的观点看有利于跃水,但却几乎从不跳跃。此外,北极露脊鲸、长褶须鲸只是偶尔出现跳跃行为,这可能与它们近距离的结群交往活动少得多有关。
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是,当风速连续增大时,鲸类跳跃的频率也会增加。据推测,当海洋中的风和浪掩盖了鲸的正常发声时,鲸可能利用跃出水面又回到水中的拍打声作为通讯联系的一种手段,因为在有利的条件下,声音在海水中会传播得相当远。此外,当有别的鲸在附近跳跃时,单个鲸发生跳跃的可能性便会增大,这似乎也表明鲸的跃水可能具有某种信号能。观察研究表明,如果一头鲸处于另一头正在跃水鲸的10公里范围以内,则这头鲸很可能会发生跳跃。
可以认为,作一次直冲式跳跃是鲸给视线和听觉所及范围内的其他鲸显示其最大力量的表演,因此跃水对于寻求配偶、挑战及显示体魄强壮无疑是有用的。通过跳跃这种形式,雄鲸将证明自己是强壮有力的和精力旺盛的,从而间接证实遗传上是健康的。当雄鲸之间存在竞争时,研究人员经常能看到露脊鲸和座头鲸的跳跃动作。美国海洋哺乳动物中心的座头鲸研究专家,在夏威夷群岛的毛伊岛沿海考察座头鲸时,发现两头雄鲸先在水下厮打一阵,然后同时窜出海面,一头冲到另一头的上方,进行了一场虽时间短促但颇为惊人的“空战”,场面好像两架战斗机在搏杀。他们据此认为,鲸的跳跃是在进行激烈的格斗。
鲸类学家罗杰·佩恩认为,鲸的腹拍式跳跃并不常见,这是因为腹拍式的动作对鲸类来说,像人一样也许是痛楚的。但腹拍式动作会使气孔露出水面的持续时间比直冲式动作要长一些,而且在腹拍式的动作中常可见到鲸的呼气或喷水。罗杰·佩恩因而推测腹拍式跳跃可能与鲸需要呼吸有关,当鲸在跃水过程中需要呼吸时就选择这种动作。
美国潜水摄影师杰克和查克曾专门跟随海洋生物学家下海拍摄海洋动物照片。据他们所见,在同一种鲸中,幼鲸的跳跃次数一般要比成年鲸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海洋生物学家认为,幼鲸和小孩子一样喜欢玩耍,“跳出水面”是它们最爱玩的一种娱乐,而且这种娱乐有助于幼鲸的发育成长。露脊鲸、灰鲸和座头鲸的幼仔在出生几个星期后便开始有跃水活动,而且是很剧烈的跳跃,往往连续跃水许多次。对年幼的动物来说,玩耍的目的是帮助肌肉发育,故有些研究者推测,对于幼鲸而言,跳跃也可以起到这种作用。当然,对成年鲸来说,玩耍显然不能视为跳跃的主要目的。
虽然生物学家对鲸的跳跃行为进行了广泛的观察和研究,但并未获得关于鲸类跳跃的严格规律,不少结论都是猜测性的。另一些海洋学家则认为,鲸类的跳跃也许并不仅仅是一种加强其视觉和听觉通讯的手段,它也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正像人们为了强调一件事情,可以提高嗓门、拍桌子甚至跳起来,而对鲸来说,则是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