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守岛部队:人在礁在国旗在誓与岛礁共存亡

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3:42:31 

驶向南沙的海军补给舰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南沙中国岛礁最新独家报道

编者按:21年前,为了保卫南沙群岛,中国海军曾在赤瓜礁与越南海军浴血一战。今天,当我们的目光再度向南,我们却看到南沙60礁,越南已掠走一半,马来西亚、菲律宾各得9个,连小小文莱也占据其一。与这些岛礁一同被瓜分的不仅是中国的主权,更有未来中国经济寄以望之的油气资源。觊觎南海的,不仅仅是周边国家,更有为其亚洲战略谋篇布局而欲重返东南亚的美国。伸进南海的不仅有海底的石油管道,更有布热津斯基所谓之的“离岸平衡手”。

2010年,越南国家领导人视察白龙尾岛,宣称要保卫其“领土主权”,中国渔政船遭到马来西亚海军舰艇骚扰。而西方媒体正在大肆鼓噪所谓“南海必有一战”。本刊特约记者查春明跟随南海舰队“镜泊湖”号综合补给舰,到祖国最南端的南沙群岛,逐个登上我海军官兵驻守的所有礁堡。为每一个关心南海,关心中国国防建设,关心中国领土主权的读者带来南沙——中国海防最前沿的现场报道。

摄影报道 本刊特约记者 查春明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一片美丽而富饶的蓝色国土——南沙群岛。她位于浩瀚的南中国海上,远离祖国大陆1400多公里,由200多个岛礁、沙洲和暗沙组成,海区面积达82.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8个江苏省的面积,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仅石油储量就达100多亿吨,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

如果选择祖国东、西、南、北“四极”的话,南沙位于共和国版图的最南端,是祖国的“南极”。南沙距离赤道只有3个纬度,号称“太阳海”,中午最热的时候,地表温度高达摄氏60度。

今年年初,我曾北上沿着中俄边境的界江黑龙江,到达祖国版图的最北端漠河,在冰天雪地的“北极”哨所度过了新年的第一天,亲身体验和领略了零下摄氏45度的极度严寒。三个月后的今天,我又搭乘海军南海舰队“镜泊湖”号综合补给舰,来到祖国最南端的南沙群岛,逐个登上我海军官兵驻守的所有礁堡,怀着崇敬和虔诚的心情,探访中国海军驻守在天涯海角的南沙卫士,完成了从祖国“北极”到“南极”的万里两极大跨越。

331日,南沙航班启航

2010331日上午11时,担负着南沙换班补给任务的南海舰队“镜泊湖”号综合补给舰,在湛江某军港解缆起航,乘风破浪,向南中国海驶去。从1988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驻军南沙起,礁上官兵工作和生活所需物资多靠运输船补给,海军南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镜泊湖”舰,就是一艘专门为南沙换班而建造的综合补给舰。从19936月执行第一次换班任务以来,17年战风斗浪,历尽艰辛,先后44次圆满完成南沙换班补给任务,将数百万吨的淡水、油料、食品及生活用品运上礁盘。筑起一道祖国大陆与南沙之间永不中断的“生命线”,“镜泊湖”舰被守礁官兵们亲切地称为“南沙航班”。

930分,我乘车来到南沙守备部队的营区,看到200多名守礁官兵身着07式海洋迷彩服,身背着迷彩背囊,精神焕发,士气昂扬,在广场上集合整装待命。10时整,南沙守礁换班出征仪式开始。出征仪式由南沙守备部队副参谋长刘建军主持,首先进行的是升国旗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两名水兵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出征官兵面向国旗敬礼。随后,官兵们举行宣誓仪式,每个人举起右手面向国旗庄严宣誓“我是一名光荣的南沙卫士,为了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使命,我宣誓: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决做到:人在礁在国旗在,誓与岛礁共存亡!”官兵们发自肺腑的声音,久久响彻在营区上空。

1015分,南沙守备部队政委卢永华大校下达出征命令:南沙第93期换班部队,出发!11时,起航仪式在湛江某军港举行。前来参加起航仪式的有各级领导和南沙守备部队官兵,他们手持“热烈欢送南沙卫士”的横幅,在码头整齐列队。欢送的人群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就是参加守礁的官兵家属和亲人。她们用满含深情的目光,注视着舰上即将出征的亲人。

“礁嫂”林文婷也抱着三岁的儿子来到码头为出征的丈夫送行,她的丈夫雷莲弟担任南沙守备部队政治部主任,这是他第九次上南沙。年幼懂事的小雷祥在爸爸的怀抱里亲吻着爸爸的脸颊,爸爸将迷彩军帽戴在了儿子的头上,小雷祥举起右手向爸爸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妈妈林文婷在旁边不停地擦着激动的泪水,与丈夫依依惜别。由于受到北方冷空气的影响,满载排水量有6000多吨的“镜泊湖”号综合补给舰途径西沙海域时遇到涌浪,出现摇摆,有部分官兵出现晕船现象。我也感到浑身无力,脾胃不适,没有食欲,只好躺在床上不动,随着舰体的摇摆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烙饼”。多年的航行经验告诉我:“船动我不动”,这是避免晕船的最好办法。

战舰向南航行,手机信号逐渐消失,热浪渐渐袭来,海水的颜色也越来越深,舰艏激起的飞鱼,舷边跃起的海豚,令大家兴奋不已。一群来自西沙东岛的鲣鸟,也伴随着战舰飞行,时儿向海面俯冲,时儿发出欢快的叫声。“镜泊湖”号综合补给舰劈波斩浪,日夜兼程,向南沙海域航行。

[NextPage]

42日,“南沙首府”——永暑礁

42日傍晚,经过50多个小时的连续航行,“镜泊湖”号综合补给舰在永暑礁附近的锚地锚泊,准备进行第93次换班的第一次礁堡补给。锚地距永暑礁只有3链,用目视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此时的永暑礁,犹如一座海上城堡,巍然屹立,在夕阳映照下显得格外壮美。在我的望远镜头里,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中国领海的南部边疆向世人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不可侵犯的主权。

永暑礁是典型的热带海洋气候,四季烈日炎炎,是名副其实的“永暑”。由于它位于南沙群岛的中央地带,是我国驻守在南沙礁盘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建礁时间最长,各种设施也最齐全,因此被守礁官兵们誉为“南沙首府”。

43日,永暑礁海区阳光灿烂,9时许,我随满载物资的拖船驶向永暑礁。近了、更近了!我站在拖船的最高处,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用装有长焦、广角和鱼眼三支不同焦距的数码相机不断地变换着构图,轮番拍摄。今天,永暑礁守礁官兵特意悬挂起了满旗,像节日一般。楼顶旗杆上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的衬映下显得格外鲜艳,矗立在建筑物最高处那“祖国万岁”四个大字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心动。永暑礁守礁全体官兵身着新式海洋迷彩服,持枪整齐地在码头列队。一踏上永暑礁码头,最先进入我视线的是一座白色的主权碑,上面写有“永暑礁”三个红色大字。在主权碑前,南沙守备部队部队长刘堂大校介绍说:南沙守礁官兵精心设计建造的这座主权碑,碑面8.2平方米,象征着永暑礁坐落在祖国82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上,碑高1.988米,标志着我们守礁官兵是1988年进驻南沙的,碑的最上面雕有一颗红心,上面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代表着南沙守礁官兵的心声:“祖国在我心中”。

接下来,我来到水文气象分队,对永暑礁海洋观测站进行了专题采访。在永暑礁的主楼里,李文波工程师正在带领大家进行紧张的工作,这位山东籍的“老南沙”曾20多次执行南沙守礁任务,是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的活档案。他介绍说:永暑礁气象分队由海军和国家海洋局的气象专业人员共同组成,大部分人员南沙守礁时间在10年以上,有的守礁已经达到20多次。

19881月,我国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要求,在永暑礁建设有人驻守的海洋观测站。22年来,在守礁官兵和海洋气象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下,共取得南沙海区水文气象观测数据100多万组,通过国家海洋局每月一次向联合国提供月平均潮位,参与国际间的资料交换,为过往南海的船只提供可靠的航海气象保障,为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利用海洋资源做出了重要贡献。“南沙邮政局”是共和国最南端的在编的邮政局。在办公楼的二楼进口,我发现了一块写有“中国·海南省南沙群岛邮政局”的制式标牌,邮政编码为:573101,它的下面有一个绿色的“南沙”邮箱。第65任“局长”、下士汪洋峣,正好在打开邮箱取信。22岁的汪晓峣2005年底入伍,20079月考入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大专班,2009年毕业后分配到南沙守备部队,今年11日赴南沙守礁,并担任第65任“南沙邮政局”局长。他激动地说:“三个月来,我共收发信件200多封。南沙虽然远离祖国,但我们的心与祖国人民很近,我的工作是将守礁官兵和祖国大陆紧密相连,所以,我感到责任重大而且很光荣!”

[NextPage]

44日,“南海第一哨”

44日上午8时,补给舰准时驶抵华阳礁锚地,进行本次任务的第二次换班补给。华阳礁,是我人民海军驻守在南沙的最南端的哨所,被誉为“南海第一哨”。今天,将用补给舰上的小艇进行补给。一大早,补给舰的官兵们就开始紧张工作,将礁上需要物资装上小艇。我穿好桔红色的海军制式救生衣,将三台相机分别用塑料袋包好,防止海水打在镜头和机身上,因为小艇舷边很低,海水很容易打到相机上。我和《人民日报》政文部军事编辑室的朱思雄主任被安排在一个艇上。我们小心翼翼地攀着软梯下到上下起伏的小艇上,尽管今天海况很好,但小艇满载物资吃水很深,甲板又很滑,安全很重要。

小艇离开母舰向华阳礁驶去,礁盘的水深只有1米多,海水清澈透明,宛如翡翠。突然,“咔嚓!”一声,小艇礁盘上搁浅,尽管操舵兵加大马力,小艇还是原地不动。南沙守备部队副参谋长贺宏彪、海军某保障基地参谋长周晓力等多人纷纷跳入水中推艇。经过大家十几分钟的努力,小艇得以继续前行。

当我们登上华阳礁时,守礁官兵已经持枪整齐列队。礁长,是南沙守礁部队的特殊称谓,在全军独一无二。今年31岁的礁长张卫已经是第七次守礁了,他19岁入伍后,当了一名海军陆战队员,第二年考入安徽蚌埠汽车管理学院,毕业后成为机关的车管干部。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主动要求到南沙守备部队任职。他曾5次驻守永暑礁,两次驻守华阳礁并担任礁长,荣立个人三等功。

张卫介绍说,华阳礁的官兵分别来自河南、浙江、湖南、湖北、山东、四川等不同的省份,为了营造良好的守礁氛围和官兵关系,我们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华阳礁的码头上,一个大写的“家”字非常醒目,代表了华阳礁官兵以礁为家,乐守天涯的心声。因此,每一批华阳礁官兵都想方设法把礁堡建好,美化礁堡,种花种菜,发豆芽、磨豆腐。把礁当家建,把守礁当事业干,这是南沙卫士的光荣传统。

接着,张卫礁长给我讲了一个刚刚发生的故事:昨天,前来换班的战士裴庆亮中士的妹妹从山东给连队打来电话,说他父亲发现患胃癌晚期需要手术,希望哥哥能回家照料。就在他上午7点接到后方打来电话5个小时后,裴庆亮就上礁了,需要守礁3个月才能下礁。20多年来,南沙卫士们为了守礁,有59名官兵亲人病故不能回家尽孝,170多名官兵家庭遭灾不能回家尽力,320多名官兵父母、小孩生病不能回家照顾。这就是“南沙精神”。

45日,感受“海上堡垒”——渚碧礁

渚碧礁,是我海军驻守南沙最北边的一个礁堡,也是我人民海军驻守南沙的第二大礁堡,白色的建筑在蓝天碧水间显得格外壮观。

当我们登上礁堡时,全体守礁官兵已经披挂整齐列队欢迎。礁长甘文斌热情地给我们介绍着渚碧礁近年来发生的变化。甘礁长是河南信阳人,快人快语,他199712月入伍,今年33岁,毕业于海军潜艇学院潜水指挥专业,大专学历。200812月从海军陆战旅主动申请来到南沙守备部队。这是他第二次来南沙守礁。我问到他当礁长的体会时,他简短地总结了三条:一是责任重大;二是完成守礁任务很光荣;三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关心南沙,感到很欣慰。

我直接爬上礁堡的最高处,见一名战士正在值勤,警惕地注视着海面。湛蓝的天空中猎猎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国旗下威武的战士手握着钢枪,构成了一幅南沙卫士守天涯的壮美画卷。

这名战士名叫张广凯,上士军衔。他今年31岁,200012月入伍,来自河南新乡,20029月考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导弹维护专业。20047月毕业后分配的南沙守备部队,6年来共守礁11次,曾驻守过东门礁、赤瓜礁、永暑礁和渚碧礁。这时,礁堡上空掠过一群信鸽,张广凯告诉我,它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比利时、荷兰等欧洲国家的信鸽,还有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有不少鸽子脚上带有赛鸽的脚环。这几十只鸽子已经在渚碧礁筑巢安家,有些鸽子正在礁上的巢里孵化幼鸽。礁上官兵和这些信鸽友好相处,给它们喂水喂食,还专门安装了鸽子窝供它们在礁上生存,繁衍后代。这些信鸽不但给渚碧礁带来了生机,还给守礁官兵带来了欢乐。

[NextPage]

47日,再访东门礁

47日,我登上了阔别10年的东门礁。东门礁,南沙美丽玉盘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地处南沙群岛九章群礁东北部,因礁盘中央泻湖东端有一出口而得名。从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