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美国《圣荷西信使报》2010年5月29日文章:创新能力匮乏,中国走了多少冤枉路
请说一个中国的商标名字。
日本有索尼;墨西哥有Corona(著名啤酒品牌);德国有宝马;韩国有三星。
中国有……?
别觉得为难,很多人和你一样答不上来。这个问题对中国来说,确实是个大难题。
去年中国成功超越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今年很可能会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经济第二位。虽然中国已有全球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缺乏国际化品牌正威胁着中国的超级大国梦。
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就意味着中国依然受困于世界工厂角色,而大部分利润都被海外的设计、研发公司赚走了。iPhone是纯正中国造,其最高标配版本售价750美元,中国运气好的话能分到25美元的利润。一双耐克鞋,中国也只能分到极少的利润。
“我们看着一桶桶的利润被外商拿走却无能为力,因为他们有品牌,我们一个都没有,”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秘书长范春永说。“我们生产的衣服都是意大利、法国、德国的,所以利润全部和中国无关。中国需要也必须尽快扶持出一个国际品牌。”
中国创新上的缺乏,让它只能依赖组装,而没法像外国一样进行构想、发明设计。这意味着中国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生产商品,同时又要支付给外国人一大笔专利授权费用。
对此,中国政府开始在品牌塑造上投入重金,鼓励创新,保护市场。通过税收减免和国家补助,中国实行所谓的“走出去战略”:有国家支持的公司不断寻找收购国外资本,抢购自然资源,将他们的触角伸向海外。而在国内,则开展了“自主创新”活动,鼓励本国公司生产高科技产品。
最近几个与,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一系列动作保持了高度关注:包括“走出去战略”和中国公司全球大收购——石油、天然气、汽车统统收入囊中,连美国国债都不放过。2000年中国海外投资仅有280亿美元,如今已经突破达到惊人的2000亿美元。
不过,稍微看远一点,即使中国海外投资达到了如此惊人的数目,在与诸如新加坡、俄罗斯、巴西等过的比较中,成绩还是那么苍白。在发达国家的投资仅有170亿美元,这只相当于福布斯500强一家中游公司的海外投资。
福布斯全球500强中上榜的34家中国公司主要业务基本都在中国国内。世界上最大的三家银行都归属中国,可是在依照全球业务分布范围的排名中,没有一家进入前50位。
“如果再发展10年,中国企业还停留在国内的话,那很难见到他们会有什么作为,”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国研究暨洞察力中心主任杜志豪(Kenneth J.DeWoskin)表示。
中国一直将国外专利和知识产权视为束缚,并想办法与之斗争,但其中出现了一点问题。
据西方通讯业估算,中国为使用移动电话专利技术,已经向国外公司支付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专利费。
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决定开发自主产权手机通信技术,但在投入了300亿美元研发费用后,在中国5亿使用者的市场中,它的用户连2000万都不到。
手机厂商已经告诉中国政府,除非能有政府补贴,否则不会考虑在自家手机上应用该技术。同时,中国将这项技术出口到罗马尼亚和韩国,鼓励推广海外市场。
中欧商会前主席,曾在中国打拼了25年的Joerg Wuttke表示:“中国依然面临困境。大学的投入与产出完全不成比例。”
塑造国际化企业的路上,中国面临更多的挑战。调查显示,中国高管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政府官员身上,而不是花在客户身上,这是因为官员才是在国内获取利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