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170年后或消失 应严禁在海湾随意填海

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3:46:31 

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在深圳湾蛇口打响,深圳特区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30年后的今天,作为改革开放发源地的深圳湾却面临巨大的生态问题。记者昨日获悉,民盟市委会拟向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提交大会发言,呼吁尽快开展深圳湾综合生态整治,否则,按理论推算,曾经一片绿水的深圳湾或许将在170年后消失变成陆地,而持续失衡的生态环境还会使这一速度加快。
深圳湾资源承载力逐年下降
民盟市委会的这份大会发言题为《发扬“想干敢干快干”精神,高起点打造中国未来的曼哈顿——深圳湾区》。标题展示了一幅美好前景,但文中的内容却是忧心忡忡。
该文的主要执笔人、民盟市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科长周凯告诉记者,环深圳湾地区一直是深圳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与深圳城市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深圳湾30多年来的无偿奉献换来的是如今的生态失衡,由清变浊,尤其是填海工程导致深圳湾淤积严重、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几乎都被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几乎消失殆尽,资源承载力逐年下降。本是享受海洋文化的绝好地方,却成为“臭湾”、“死湾”,完全丧失了它应有的海洋生态价值。
他列举了一组数据——与1977年相比,到2009年,深圳湾因大规模填海,海域面积减少了近25平方公里,占现有深圳湾总面积的27%;湾内纳潮量减少了至少20%以上,湿地面积减小约50%;原先1天就可以轮换一遍的海水现今需要5~6天才能循环一遍;目前,深圳湾的水深平均只有2.9米,而理论上自然淤积强度为1.9cm/a,以此推算,170年后深圳湾就会消失,但由于过去大面积的填海,海水动力大大减弱,促淤速率明显加快,自然淤积的速度要大于理论值。目前,深圳湾已在明显变浅,在大潮期,退潮后,几乎60%的水域能看到露出的海床,几乎所有的船只都架在淤泥上,动弹不得。
保护生态才能建中国“曼哈顿”
“治理深圳湾,还要用到王荣书记讲的‘想干、敢干、快干’精神——想了以后敢不敢干,如果敢干就要快干。”市政协委员、民盟市委办公室主任张俞强说,历经30年的开发,深圳城市建设的重心重新回到了深圳湾,新的珠三角规划中,环深圳湾区域被列为深港共建商务中心区,未来的深圳湾地区将在深港联合共建中,打造成中国的“第五大街”和中国的“曼哈顿”。但深圳湾的海洋生态平衡已遭受破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开展深圳湾的综合整治已刻不容缓。
张俞强认为,目前,深圳已启动了对深圳湾的部分生态修复和景观休闲带建设,如建设深圳湾15公里滨海休闲带,并拟通过生态恢复、栽植乡土树种、营造海岸线生态化景观、修建公共娱乐及旅游设施等措施,打造市内滨海景观带。但这只是改善深圳湾的外部景观,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深圳湾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如再不对深圳湾采取强有力、更为有效的措施,一个具有人文价值、景观旅游价值和生态作用价值的深圳湾将渐渐地消失。
应严禁在海湾内随意填海
针对过去对深圳湾碎片化的利用、规划、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民盟市委会在大会发言中建议,依靠科技力量,全面开展深圳湾综合整治的研究工作。同时,实施海陆统筹的科学利用规划,预留充足的海湾资源空间。应严禁在深圳湾新设排污口,减少陆源污染物直接排海,减轻深圳湾环境压力;严禁在海湾内随意进行任何填海活动,切实保护滨海湿地及岸线资源。
在严控陆源入海排污的同时,民盟市委会还建议,市海洋局、市城管局等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深圳湾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工程,采取大型海藻、软体动物、腐殖质底栖生物或降解微生物等修复生物对深圳海域进行环境修复。对现有的红树林及其潮间带生物进行有效保护,防止污染,保护红树林原生树种,防止外来生物入侵,同时采取积极的人工辅助措施,进行幼苗的培植,在因填海而新筑的岸上补种红树植物植株,加强护理,进而逐渐恢复深圳湾海域的生态系统,促进海洋环境的根本改善。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