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有不少疑难杂症,难以用化学药物治疗,科学家就将目光转向了海洋,希望从海洋生物中找到治病的良药。确实,海洋里蕴藏着无数的灵丹妙药。这里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以启迪大家进一步寻觅、研究海洋生物药物。
有一味中药,叫“瓦楞子”,是治胃病、消硬块的良药。不过,你肯定不会想到它是我们常见的毛蚶等蚶子类的贝壳。因为贝壳表面有整齐的凸起肋纹,呈放射状排列,很像老式房屋顶上的瓦楞一样,所以俗名叫“瓦楞子”。
我们都爱吃大黄鱼,那是因为它肉味鲜美。不过,我们大概没有想到,这大黄鱼浑身都可入药呢!比如,耳石,或者叫鱼石,就是大黄鱼脑袋里面那两枚一大一小白色的小石般的东西,它是治疗各种结石症的良药;大黄鱼的鱼肚(俗称鱼胶、膘),是难得的滋补药品,有健脾、补气、补血之功效,可以代替阿胶供妇女产后服用;另外,与虎耳草、山楂根、茶树根、大枣配用,可治支气管哮喘、高血脂等症。
我们夏季常吃的“淡菜”,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用淡菜治病的验方。如将淡菜与陈皮一起研成细末,炼制成蜜丸,可治疗头晕及盗汗;将淡菜肉与皮蛋一起煮吃,可治疗高血压;淡菜肉用酒浸过,再与排骨煮着吃,有润肺化痰的功效。
上面我们举的几例,是直接食品用海洋生物用以治病或者滋补。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海洋生物中提取药物成份用于防病治病、滋补身体。
我们可以从大黄鱼胆汁中提制胆色素钙盐,作合成人造牛黄的原料;从大黄鱼肉中提制水解蛋白注射液,这种注射液中有17种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氨基酸,输入身体可合成血清蛋白,可治疗肝硬化、胃肠道出血及其它血浆蛋白降低的疾病;从大黄鱼的鱼白(精巢)中能提取出贵重药物——鱼精蛋白注射液和脱氧核糖核酸,前者用于肺咯血的止血和糖尿病治疗,后者的制剂对贫血、白血球减少症有明显的疗效。
你肯定听到过“拼死吃河豚”的说法。“河豚”别因为有一个“河”字就以为是淡水鱼类,河豚鱼的种类很多,多数生活在沿海,也有些生活在内河淡水中。“拼死吃河豚”,这种说法至少说明河豚鱼有两点特性:一是河豚鱼肉香诱人,使人甘冒生命危险去吃;二是河豚鱼有毒,且毒性很强。然而,恰恰就是这会置人死地的“毒”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药学家利用河豚鱼毒素治疗癌症,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用河豚鱼的肝制成一种叫“新生油”的药物,可用来抑制食道癌、胃癌及结肠癌细胞。国外也有用河豚鱼毒素来制成癌症后期疼痛缓解药。河豚鱼的精巢也是制药的原料,可提取多种氨基酸制成鱼精蛋白,这种蛋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对由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引起的疾病都有明显疗效,并有防治流感的作用。
鲨鱼是地球上抗癌勇士,它从来不患癌症。科学家已经知道鲨鱼最有效的抗癌“武器”之一,就是那根全部由软骨组成的骨架。鲨鱼的软骨里有一种物质能将血管中的血液“管”住,不让它输入肿瘤,把肿瘤“饿”死。现在人们正在研究如何从鲨鱼软骨中提取制造防癌治癌的药品。
虾、蟹美味有口皆碑,我们许多同学肯定都喜欢吃。我们吃虾、蟹时往往将虾壳蟹壳当作废物丢进了垃圾箱,这实在很可惜。其实虾壳蟹壳利用起来其价值比它们的肉更高。日本伊原化学工业公司的研究人员查明,从虾壳蟹壳中提取一种被称为NACOS-6的物质,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转移。把这种物质与现有的抗癌药结合使用,可增强抗癌效果。另外,利用虾壳蟹壳可制成医疗物品。日本加吉公司在1989年从虾壳蟹壳中成功地制取了一种高性能的分离膜,这种膜可用来分离水和乙醇。日本尤里期卡公司利用虾壳蟹壳中的几丁质,研制成功了人工皮肤,并投入商业化生产。美国杜邦化学公司用蟹壳制造的外科手术缝合线,可以被人体吸收,使患者免除拆线之苦。这些物品虽然不是药品,但对治病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药物有同样的价值。
具有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有许许多多,而且其中大量的我们还没有认识,或者没有完全认识,开发这一资源,前景无限广阔。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研究制造出许多海洋生物药品,我国沿海地区也陆续开发出了一些海洋生物药品和海洋生物滋补品。我市近几年的海洋生物药品和海洋生物滋补品的生产发展也较快,已能生产多烯康胶囊、鲨威胶囊、贝特令、儿童鱼肝油滴剂等20余种海洋生物药品和鲨烯营养乳、脑元神、绿藻酒、海龙酒等海洋生物滋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