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六横召开的“双屿港历史文化研究会筹备会”上,考古队披露了已初步确认的“1线2路3区”,并据此认为,“双屿港应该是一个包括葡萄牙人、日本海盗浪人和闽浙商团等在内的港口复合群体,即多元港口。 ”
目前,学界一致认为,500年前的“全球金融中心”、繁华的自由贸易港——双屿港就在六横岛。但是,诸如“16世纪葡萄牙人在六横的居留地等海交史迹到底在哪里”等问题依然有待解谜。
一条干线、两条航路、三大港区
去年4月,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建考古联队水陆并举展开前期调查勘探,一年来,考古队几乎踏遍了六横岛9个社区及周边悬水小岛,发现并初步确认了“1线2路3区”。
“1线”就是一条干线:即从六横西北到东南长20余公里的“石蛋路”,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陆路段”。
“2路”就是两条航路:一是以六横东南部海域为出入口的南部航路;二是以六横西北部海域为通道的北部航路。大葛藤水道宋代沉船船货及一些文献资料为“2路”的存在提供了考古证据。“3区”就是指三大港区:一是以陆路干线中段为主的中心港区,由岑山、清港、礁潭等古港组成;二是南部航线周边的南部港区,由大蚊虫岛、砚瓦岛、大筲箕、田岙、苍洞等古港组成;三是北部航线周边的北部港区,由佛渡、小支、五星、嵩山、龙浦等古港组成。
一片红绿彩、几片青花瓷、一座泗洲庙
在“海上陶瓷之路”运输线附近,考古队发现了10余处古代港口、台门港沉船和周遍港口的明代嘉靖年间的红绿彩、青花瓷。“这些瓷器的发现令我们非常兴奋。”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舟山工作站的贝逸文说,这几片青花瓷产自明嘉靖年间的景德镇窑,而这片红绿彩与在中葡早期贸易的早期据点——广东上川岛发现的红绿彩如出一辙,“这些‘嘉靖元素’瓷片的零星发现,为我们探寻16世纪葡萄牙人在六横的居留地提供了重要线索。 ”
而六横岛上一座供奉着泗洲菩萨的寺庙也让大家眼前一亮。“泗洲菩萨的主要神职有护航、祈雨、降妖、平乱、治病等,为福建人习惯供奉。这座泗洲庙的建法跟福建人的习惯非常相似,是否就是福建人所建?会不会就是明代的?有待专家们继续考察认证。”
寻找“嘉靖元素”,探寻已经湮没的辉煌
“找双屿港最重要的是‘嘉靖元素’,这些元素的物件积累越多,证据就越有力。”贝逸文说,下一步,考古队将围绕“1线2路3区”展开重点调查勘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选取内涵较为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港口遗址进行探索性发掘。
此次“双屿港历史文化研究会筹备会”邀请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中国文化遗产院等多位专家教授参加,吸引这些专家目光并亲自前来的,是历史上这一段该被世人记忆而已经湮没的辉煌。
据资料显示,双屿港是16世纪国际贸易中心,明代嘉靖年间,葡萄牙人与闽浙武装商团勾结,在双屿港建立了全球性的贸易中心,来自美洲、欧洲、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以换取中国丝绸、瓷器和茶叶,鼎盛时期竟有1200名葡萄牙人定居,在岛上从事走私贸易长达20余年,仅葡萄牙的买卖就超过了三百万金,被日本学者藤田丰八誉为“十六世纪之上海”,有学术专家更称之为世界史上的“全球金融中心”。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