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药来自海洋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3:48:55 

过去数十年来,世界出现了不少令人闻之丧胆的病毒。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之所以可怕,不仅是因为其杀伤力强,而且它们无药可治。近年来,不但人类受超级病毒困扰,就连禽畜都不能幸免。疯牛病、猪瘟乃至禽流感,简直使人畜不得安宁。

位于加州的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被誉为21世纪的药物宝库之一。这里有形形色色的容器,装着不同种类从海洋找来的生物样本,它们的样子并不可爱,然而,对抗癌症或世上最罕有病毒的新药,可能就从这里培植出来。

科学家认为,在陆上可供研究的抗病物质愈来愈少,应该另辟蹊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费尼高教授主张向海洋进军,他从20世纪80年代便循着这个途径走。时至今日,他和同事已取得初步成就,例如从海羽提炼出消炎退肿的药物;用一种根球状黄色软珊瑚制造出可以破坏癌细胞分裂的化合物;驱杀病毒的蛋白质则来自海洋细菌。

费尼高教授并非孤军作战,另一名药物学家库基勒医生比他更早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库基勒从海绵中提出分子,这些分子能够发挥抗癌、灭杀病毒作用。除了这两位外,世界其他地区也有人进行类似的研究,都是向海洋打主意,而且也有相当的成就,包括从一种依附在船底的生物中提炼出治疗白血病的药物。费尼高认为,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七成,里面包藏着许多从未在陆地上出现过的生物,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们决定去攻加勒比海,认为那里的海洋生物种类最多,也最集中。

费尼高深信,一些具有活跃生理分子的生物,会是未来药物的主要来源,例如又名柳珊瑚的海团扇有一种分子,可以消除人体被阳光灼伤的红肿,对多种炎症有疗效。他们又发现,将海团扇的精华加入牙膏和化妆品内,可以有保护人体作用。

目前还有多家公司、美国全国瘟症研究所及多所大学,正研究30多种利用海洋生物制造的药物,其中一些很有成功希望。一种是利用海洋生物制成的药物,能够抑制通往肿瘤的血管,令癌肿缺乏营养而死亡。不过,该药物进行第二阶段临床试验时,被发现毒性太强而曾于1995年中止研究。目前,药学人员当务之急是降低其毒性。

还有一种提炼的药物对血癌有效,目前美国有数十人接受试验,效果良好。另一种从印度海洋软体动物海兔中提取的药物,它对皮肤癌有疗效,目前正进行第一阶段的临床测验。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