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009年4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视察工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年来,青岛把建设蓝色经济区作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坐标,作为增强青岛在全国全省发展中地位作用的战略机遇,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238亿元;实现增加值47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
科学规划作先导
发挥规划龙头作用,着眼全局,集中智慧,高标准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立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推进协调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设立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和办事机构,成功举办首届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订立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和促进高端产业发展意见。
在发展目标上,确定到2015年,基本建成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到2020年,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使青岛成为区域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和国际滨海体育旅游中心。
在发展指标上,努力实现“三个明显高于”:即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要明显高于全市经济的增长速度,海洋经济结构层次要明显高于全市经济结构层次,海洋经济的科技贡献率要明显高于全市经济的科技贡献率。
陆海统筹来支撑
深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推动陆海产业统筹规划、资源要素统筹配置、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整治,努力促进陆海一体化发展。
环湾区域开发呈现“多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户。市南国际航运服务区、市北小港湾、四方欢乐滨海城、李沧铁路客运北站、胶州少海新城等节点建设加快实施。
环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海湾大桥下部结构全部完成,海底隧道主线全线贯通,2011年均实现通车。地铁试验段、环湾大道等工程进展顺利。青荣城际铁路、海青铁路、铁路客运北站等项目开工建设,青连铁路项目建议书获国家批复。前湾港区新增6个万吨级集装箱泊位,董家口港区青岛港集团40万吨矿石码头加快建设。前湾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营。
特色产业为重点
一年来,把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相结合,坚持优化发展一产、突破发展二产、提升发展三产的思路,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有较强辐射力的优势产业。海洋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5:41:44调整为10:36:54,结构进一步优化。
以船舶和海洋工程为代表的海洋制造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以海洋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投资74亿元的北船重工海西湾造修船基地等集群项目竣工投产,投资25亿元的712船舶电力所项目、投资15亿元的武船重工海洋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医药中试生产中心加快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值占全国的40%。
以现代物流、滨海旅游等为代表的海洋服务业特色更加鲜明,以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为重点的高效渔业加快发展。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超过3.1亿吨和1000万标箱,稳居世界前十位。空港旅客吞吐量达到966万人次。
科技创新当动力
着力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推动蓝色经济发展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
海洋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管华诗院士领衔完成的“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实现了青岛在这一奖项等级上“零”的突破。麦康森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青海洋领域两院院士达到16名。第一个以蓝色经济为主题的专业园区——崂山生物产业园开工建设,已确定引进16个项目。
切实加强海洋环境综合整治。从入海河道流域治理、污染点源整治等多方面着手,努力减少对海洋的污染。实施了34项水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实施了过城河道截污工程,31条主要河流的功能区达标率为71.4%。新建排水管网265公里,投资额超过前10年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