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人类共存亡:读《伸向海洋的杀手》有感

来源:冯士筰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2:17 
今天,当我们讨论地球环境时,占地球表面70.8%的海洋影响作用和重要性是不可置疑的。人们不会否认,海洋这个巨大的水体,决定着地球的气候,决定着地球上所有生命群体的存在和活动方式。假如地球上的海洋健康遭到破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个认识是在我阅读了海洋大学副教授、博士汝少国等撰写的《伸向海洋的杀手》一书留下的印象。

在过去的20世纪前50年里,由于人们在忙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我们的生活环境会发生什么问题。

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社会人类学家发出了全球危机与人类困境的警告后,人们才清醒地认识到,原来我们居住的地球环境出现了问题。空气、河流被污染,土地荒漠化、能源危机、水资源危机,接踵而来的是粮食危机。大概也在这个时间,当时两位非常有影响的政治家提出了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号召。一位是法国总统戴高乐,1960年他提出"向海洋进军"的口号。另一位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他在1961年发表宣言,号召"开发新的处女地——海洋"。

到20世纪70年代后,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的步伐,不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实际上是人们在对陆地资源开发、破坏达到极限,环境、资源无以为继的窘况之下,才"面向海洋"实现的转移。荒漠化现象正紧随着人类的脚步,从陆地走向海洋。人们几乎是无节制的海洋开发活动,使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假如人们的开发活动得不到有效节制,长此下去,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最后一个支柱将不复存在。

于是,有人提出这样的担忧,过度开发可以使陆地产生荒漠化,那么,过度开发利用海洋,海洋会不会也出现荒漠化?答案是肯定的。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随着海洋潜在经济价值的认同所发生的海洋权益之争和大规模海洋开发活动的开展,污染海洋环境的事件,一桩接一桩。发自海洋的各种警告,因人们追求更多更大的利益而不断传出。显然,今天的海洋开发活动,其规模、深度都是人类历史从未有过的。举个例子来说,人类文明在海洋经历了亿万年之后又开始进入了海洋,参与开发。如果把人类最初阶段进入海洋像是走进了"原始狩猎场"的话,那么,在随后百余年里,人们逐渐用科学认识海洋,建起了规模生产的"海上农场";而眼下人们所看到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以高科技为先导,高投入高产出的海上收获,与此相伴随的是一触即发充满硝烟味道的权益争夺的"海上战场"。

看来,人们又把在地球陆地上已经走过的开发、发展、掠夺和先破坏后整治之路引入了海洋。无可否认,今天人们所从事的海洋开发与破坏,投入与产出,都同时兼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的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一些海域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令人担忧。远的不说,就说我国的内海棗渤海。它的命运可以说是岌岌可危了。据上个世纪90年代统计,环渤海湾的重要城市天津溏沽、汉沽,河北省唐山、黄骅地区的工业污水排入渤海,每年达6亿吨,生活污水1.5亿吨,排污口附近海域已成为可怕的无生物区。在近两三年中,渤海几乎年年出现赤潮,造成大面积生物死亡事件。

再看看青岛附近的胶州湾。说起来也许难以置信,今天的胶州湾水面仅是1953年的2/3。也就是说,在近60年的弹指一挥间,我们已经失去了1/3的胶州湾,而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一大片失去的水域,都是在近30年中消失的。假如我们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胶州湾终会夷为平地,是垃圾堆积的平地,到那时,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还会有多少风采?胶州湾水域被污染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海湾中的海洋生物物种锐减。今天,这里的渔民可以如数家珍地数出上个世纪60年代之前在海湾里生活的140多种海洋生物的名字,到50年代中期,减至30多种,80年代时,只剩下17种,如今不到10种。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胶州湾不就会因环境污染而"消亡"了吗。

类似的事件,在欧洲、在南美洲、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于是,学者提出警告:"如果海洋健康受到损坏,海洋空间继续污染下去直至消亡,那么人类将不复存在。"

这决不是耸人听闻的恐吓,也不是毫无根据的随意杜撰。实际上,这方面的实例,在《伸向海洋的杀手》书中都可以找到。最初,我想为书的作者把人类无节制的海洋开发活动,比喻为"伸向海洋的杀手",似乎有些过激和恐怖,特别是这本书是为青少年朋友写的,但是,细细体味作者的良苦用心,不是再明白不过了吗?我期待着汝少国博士书中指出的破坏海洋环境的种种行为能成为历史,让那只只伸向海洋的杀手,变成护卫海洋生灵的守护神。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