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保税港区为中日韩自贸区试水

来源:郭彩萍   发布时间:2015-05-20 23:57:29 

当下,中国经济增长实现“保八”已成定局,世界经济已从谷底缓慢反弹。中国的各个经济增长点正在思考明年,思考着走一步,看两步。

我们站在青岛保税港区,看到的是中日韩的贸易大格局,谋划着成为中日韩自贸区的试水者。

青岛港是天然深水不冻港,集装箱吞吐量跻身世界七强,这是它的自然优势;相比中国北方其他同类港口城市,距国际主航道仅400余海里,这是它的区位优势;青岛拥有日韩常住人口20余万,韩国企业8500多家,日资项目1600多个,具备与日韩交往的经验优势;青岛保税港区还有“海上直通”的创新尝试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已成为三国领导者的共识。在今年1010日的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期待:“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尽早达成平衡、务实、共赢的中日韩投资协议。”

2008年,中日贸易额超过2600亿美元,中韩贸易额接近1900亿美元,日韩贸易额接近1000亿美元,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三国的贸易额依然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率。有关专家学者也对构建中日韩自贸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有研究表明,如果三国间相互开放市场,在现阶段下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提升1.1%-2.9%,日本提升0.1%-0.5%,韩国提升2.5%-3.1%

建设中日韩自贸区势所必然。建设一个成熟稳健的自贸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地说,先有民间试水,后有政府推动。我们不能等待中日韩签订自贸区协议之后再去动作,那样就晚了。

我们试水的突破口选在从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港口是开放型经济的动脉,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推进器。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港,而中国一个也没有。自由贸易港有什么好?举一个例子:

建立自由贸易港就能吸引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由于我们没有建立自由贸易港,大量本来可以在青岛港直运的货物流失到日韩港口中转。青岛港2008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050万标箱,但中转箱只有57万标箱,中转箱所占比例仅为5%;韩国釜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为1432万标箱,国际中转箱达600万标箱,中转箱所占比例为42%,其中竟有300万标箱来自中国北方诸省。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国际中转功能不能发挥,临港增值产业无法拓展,造成青岛港虽是世界大港却不是世界枢纽港的被动局面。我们要尽早进行配套基本建设,尽早把青岛保税港区建成具有成熟中转能力的国际枢纽型港口。

走一步,看两步,青岛保税港区一直以前瞻的眼光引导自己的脚步。过去几年,创造了以区(保税区)、园(保税物流园)、港(临近港口)整合升级为特色的“青岛模式”。这个模式得以在全国推广示范,并被国家列为下一步首批自由贸易港区试点。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将保持创新精神创新劲头,凭借大保税、实施大通关、发展大贸易、推进大物流、带动大旅游,加快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优化配置。

环渤海经济圈的青岛、大连、天津三个保税港区有望成为中日韩加强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担当起建设中日韩自贸区的桥头堡重任。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