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海牧洋人”日照配“金匙”——名人访谈

来源:日照日报 06-8-29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2:41 
在紧张的会议日程中挤出时间接受采访,对于自8月23日以来,就忙于参加山东·日照(2006)海洋科技论坛暨科技合作洽谈会的赵法箴、张福绥、侯保荣院士来说,是很困难的。
经过协商安排,3位院士同意在24日早饭后、会议前的一段空隙里接受采访。对于院士们来说,尤其对年近八旬、走路需别人搀扶的张福绥院士来说,放弃会前仅有的一点休息时间配合媒体采访,更体现了一种大家风范。
虽然采访时间被限制在30分钟内,算起来,与每位院士对话的时间平均只有10分钟,但作为一直致力于“蓝色国土”开发与保护的大家,10分钟的时间里,足以为我们配制好开启发展海洋事业之门的钥匙,足以让智慧的光芒四射。
赵法箴:关于科技与发展
赵法箴(1935——)海水养殖专家。山东省莱州人,195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兼任农业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顾问等。60年代初首次完成中国对虾幼体发育形态研究,为对虾人工育苗奠定了基础。60年代中期,取得中型和大型水面养殖对虾研究成功,开创了中国的对虾养殖业。70年代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对虾养殖高产试验和开发饵料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80年代主持完成国家攻关项目“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世界产权组织金奖,“对虾人工配合饵料研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使我国对虾养殖业迅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旧的,是赵法箴院士回忆底片上,关于青春的幸福印记。
新的,是新日照对赵老青春记忆的强烈冲击,还有他为日照配制的第一把 “金钥匙”。
年过七十的赵老很健谈,每当谈起日照,温和的目光随即潜入了幸福:“1958年,我们在涛雒镇进行鱼虾养殖时,老乡们很热情,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打成一片。从1960年到1972年,我们建了一个水产研究试验场,也就是现在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的前身。1973年离开日照后,我隔几年都会定期不定期的回日照看看,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转转。如今,我已找不到当年记忆中的一些建筑物了,日照变得太美了,发展日新月异,生态环境、城建规模都出乎我意料。”
赵老说,崭新的日照,在海洋事业科技创新方面是有一定基础的。他对日照水产研究所的创新型成果获得国家、省、市几十项专利感到欣慰。当他了解到,我市的海水养殖初具规模,综合利用产业链基本形成,水产业产值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56.1%时,语重心长地说:“海洋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
对于如何利用科技创新发展日照的海洋事业,赵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海洋产业科技创新可以说是非常繁杂的,它不是一项新技术的出世就能解决的问题,它的前提是加强人才建设。除了本市要吸收大量科技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外,还要与全国乃至世界的专家进行交流与合作,例如,这次山东·日照(2006)海洋科技论坛暨科技合作洽谈会的召开,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有利于先进经验共享。其次,大量的事实证明,渔业科技创新使科技贡献率逐步提高。要不断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建立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科研基地,提升渔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科技在渔业生产中的先导作用,加强新品种的引进和新技术的推广。做到这些就得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要在某段时间内,使这项投入占到GDP的一定比例。另外,要注重实施‘产学研’结合,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才得以构建。‘产学研’结合能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有力于争取国家、省的大科研项目,推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快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
“海洋产业是日照市的优势产业,海洋捕捞结构日趋合理、水产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但科技推广机制不健全,缺乏成果开发和转化基地,科研和生产出现断层,致使科技优势不能尽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所以要将海洋科技创新技术大力推广,在此基础上加大海洋经济的发展力度,从为日照的经济提速增加助力。”
张福绥:关于瓶颈与突破
张福绥(1927——)海洋生物学家,水产养殖学专家,山东昌邑人,我国海洋贝类增养殖生物学和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者,被尊称为“扇贝之父”。70年代致力于海洋贝类实验生态学和养殖学研究,系统研究了黄渤海贻贝的繁殖与生长规律,创建了贻贝人工育苗和自然采苗新工艺,有力地推动了贻贝养殖产业化。80年代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进海湾扇贝,研究解决了在中国海域养殖海湾扇贝的一些生物学与生态学问题,从而在产业化规模上建立了一套工厂化育苗与养成的关键技术,并致力于向社会推广,在我国北方海域形成世界上第一个海湾扇贝养殖产业。90年代又引进墨西哥湾扇贝的南北两个种群至南海与东海,相继形成产业。近年来他一直关注海水养殖业存在的种质、病害、环境与产品质量等问题,提出实施离岸养殖等措施。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1项、陈嘉庚农业科学奖(1995年度)1项、第三世界科学院农业科学奖(2000年度)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005年度)1项及省部级奖多项。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我市优势产业--海水养殖业,目前正面临着亟待突破的瓶颈,发展的道路上横亘着我们急于翻越的荆棘。
这道荆棘跨越之锁的“金钥匙”,在“扇贝之父”张福绥院士的手上。
年近八旬的张老,精神矍铄,慈祥谦和,举手投足间透射着大家风范,繁忙的会议丝毫没在他脸上留下倦意,老人对我市养殖业发展中的障碍侃侃而谈: “目前,日照海水养殖企业是优势产业,养殖地主要集中在秦楼街道和岚山区,基本特征是企业规模较小,组织分散,难以实施生态化和工程化,国际市场竞争力还需加强。”
对于这道难题,若有突破,日照的海水养殖业会在现有良好基础上,势如破竹。
张老说:“这次日照与山东海洋工程院共同打造了养殖示范区,企业养殖要向示范区发展。要想实现生态化养殖,需要注意养殖容量和环境水质。海水不同于土壤,如果养殖数量过多,会影响养殖对象对营养的吸收、影响水质、易发生病害,从而降低了产品的质量,达不到绿色食品标准。
“实现工程化,是项远大的工程,这个过程也是基础科技发展的过程。海水养殖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企业进行信息化销售是非常重要的。但日照的养殖企业规模小,做到这点,达到工程化,需要生产工具自动化改进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依靠新的科技创新技术,在中层以上企业成立研发机构;依靠国家政策,小企业以大企业为依托,投入科研资金,吸收高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市场竞争力的改变,达到创名牌的目的,同时可以扩大企业规模。”
张福绥院士认为,除了这两点,还应努力做到广泛使用经过遗传改良的海水养殖新品种。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养殖对象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同时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只要能突破这些瓶颈,日照市海水养殖业将会有质的飞跃。
侯保荣:关于开发与保护
侯保荣(1942——)海洋腐蚀与防护专家,山东省曹县人。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4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国海洋腐蚀环境研究和海洋腐蚀与防护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主持了我国近海腐蚀环境调查与研究,明确提出“海洋腐蚀环境”概念,建立了海洋腐蚀环境的理论体系。独立撰写的日文专著《海洋腐食环境と防食の科学》,日本专家认为“奠定了海洋腐蚀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一本教科书和指导手册”。建立了模拟海洋腐蚀环境的实验方法和在不同海洋环境下控制材料腐蚀的工程技术系统。综合多年研究成果提出的“钢铁设施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及其防腐蚀技术”,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和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及国家专利29项。倡导成立了中日海洋腐蚀环境共同研究中心,担任首届主任。1997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直都在静心聆听的侯保荣院士,是三位院士中最年轻的。他最关心的,永远是“蓝色国土”的纯净,它的开发与保护,它的现状与将来。
“我们不能只注重承载我们生养繁息的陆地环境,海洋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不能忽视它,它是我们‘蓝色的国土’。”这是侯院士一直坚持的观点,“随着海洋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海洋产业,特别是港口建设、石油天然气开发、舰船制造及各种海底管线等将成倍增加。这些设施的基础部分大多用钢铁建造而成,在海水这种强电解质溶液中会遭受严重的腐蚀,除了影响海洋环境,还直接影响设施的安全使用。对于任何一座港口城市而言,海洋腐蚀危害与防护的研究,都是关系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课题。”
日照,近几年来,由港口带动起来的港口产业带、产业集群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港口经济的崛起,港口码头的建设、船舶运输频率的增加,都会影响到海洋环境。据此点出发,日照该如何预防海洋腐蚀的发生,保护海洋环境,使海洋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
“其实,预防海洋腐蚀最根本的就是从思想上重视。日照港与岚山港的码头、海水养殖业用来养殖的网箱、笼子等等,如不加以防护都会产生海洋腐蚀现象。日本就是很好的说明事例:一些码头在建设使用时不考虑海洋腐蚀防护技术的应用,结果在二三十年后,他们用来维护、修理码头的费用会是建设码头费用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且维护和修理工作会没完没了。这不是危言耸听。”侯院士说。
侯院士建议,预防海洋腐蚀,要在大规模海洋开发高潮时期,特别关注海洋开发基础设施的腐蚀与防护,这也是将来能否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要在预防为主的基础上,避免短期行为,建设选材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建造成本的提高可换取维修成本和间接损失的大幅度下降;加强与海洋腐蚀减灾和防灾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出台相应的规范、标准,像保护陆地环境一样防护海洋腐蚀的发生;加大普及海洋腐蚀与防护基础知识的力度,提高从事防蚀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开发、利用、保护、发展,是海洋事业亘古不变的主题”,这是三位院士访谈中统一的观点,他们说,守住一片蔚蓝,守住发展优势,守住忠贞信念,就守住了海的辽阔与永恒。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