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水产业"把脉""开方"

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法箴一席谈

来源:张向冰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2:42 
据国际粮农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说,目前的200种海产鱼中,过度捕捞或资源量下降的有60%。在中国,水产业也面临着过度捕捞、资源量下降的严重局面。中国的水产业能否保住自己的"奶酪"?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赵法箴研究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现状:"三大瓶颈"亟待解困

瓶颈之一:海洋环境和循环污染问题严重,大量的陆源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对水生生物资源产生强烈的冲击。赵委员说,目前,海洋环境和循环污染问题严重,大量的陆源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状态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对水生生物的产卵区造成毁灭性打击。每年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排海的污水就有100亿吨,主要有害物质146万吨。

瓶颈之二:人为捕捞与不合理开发的问题,对我国水生生物资源破坏力极大。赵委员认为,人类对水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对我国渔业资源的构成了严重的破坏性。一是无偿索取,认为江河湖海的渔业资源丰富,可以无偿、无限度利用;二是贪利,明知某种渔业资源需要保护,例如中华鲟、龟类资源,但是,为了获得利润,可以寻找各种借口躲避法律和管理,造成资源乱开发的现象。

瓶颈之三:是要渔业经济新突破?还是要保护水生资源?两者有冲突。赵法箴院士认为,要实现我国水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渔业开发必须要制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目标。目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低的地区,一般总是把发展经济作为优先目标,容易忽视生态目标。另外,由于缺乏资金,以及我国水产加工业的滞后发展、技术手段的落后,以及其他经济社会原因,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决策者往往处于两难境地,渔业生态环境目标往往难于实现。

办法:"二大通道"缓冲矛盾

通道之一:赵法箴委员认为,要认真整顿水生生物资源的捕捞秩序,缩减拖网作业,限制定置渔具,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做好伏季休渔,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渔场环境,加强对水域污染的治理。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抓好渔业资源的调查、探捕、开发工作。

通道之二:要制定国家行动计划。赵委员说,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要鼓励综合开发利用非耕地资源,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扩大淡水和近海养殖。并强调指出,要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把发展养殖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发展水产和耗粮少的家禽家畜,改善粮食结构,缓解对粮食的压力。为此,农业部在1997年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国渔业在"九五"期间的发展方针是:加速发展养殖,养护和合理利用近海资源,积极扩大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同时提出了到20世纪末,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要达到3500万吨的目标。赵法箴委员说,这些国家政策就是对我国目前水生生物资源的一把"保护伞"。只有国家进行了统一管理,综合利用,水生资源才会保持可持续发展。

展望: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面对制约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21世纪的中国水产养殖业将如何向前发展?赵法箴委员为中国水产养殖业开出"药方",那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赵委员告诉记者,2004年我国水产品出口比去年开势有所好转,但有个别企业产品不过关。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法规,建立一个专门的执法队伍,狠抓水产品质量关,只有这样,我们的出口产品才会有市场,才不会让国外同行"牵"着走。要成立一个相关的行业协会,将有利于对外贸易。

在水产品加工业上,努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水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开发多样化的新产品。建立健全水产加工企业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赵委员说,目前,中国水产品虽然已出口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但85%以上的产品仍集中在日本、韩国、美国和香港,出口的数量和品种受到严重的限制。因此,全方位地开拓国际市场显得非常必要。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