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秦蕴珊

来源:人民网 2005年09月24日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2:47 
秦蕴珊祖籍是今莱州市驿道镇狼虎埠村,家里兄妹七人,他排行老三。他的两个哥哥在莱州出生,他于1933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三、四岁时随着开办橡胶厂的父亲回到老家住过一段时间,对老家还保留着儿时的印象。1948年插班进入北京原育英中学初中二年级。1952年育英中学高三(一班)毕业,随后考入北京地质学院。1956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市)从事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至今。

1984年,秦蕴珊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9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被韩国仁和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秦蕴珊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秦蕴珊院士是我国最早从事海洋地质研究的科学家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的海洋地质学科基本上为空白,一无资料,二无设备。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与其他同志合作,一起艰苦奋斗,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地震队(任副队长),为海底石油的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撑,成立了第一个海洋地质实验室。他作为课题负责人参加了全国海洋普查。1963年初,发表了“中国陆架的地形和沉积类型的初步研究”的论文,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被广泛引用。他编绘了我国第一幅完整的海底沉积物分布图,构建了中国陆架的海底沉积模式,对海底石油的勘探、海防与工程建设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几十年来,秦蕴珊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架的调查研究工作,先后出海二十多个航次,为我国海洋地质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率先研究了细粒物质在陆架海的搬运和扩散,调查研究了冲绳海槽的浊流沉积和火山沉积与岩浆活动之间的关系。随着海洋开发事业的进展,又开展了海底灾害地质学的研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他又系统探讨了中国大陆架自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四段论”的发展模式。

秦蕴珊院士发表论文七十余篇,主编了《东海地质》、《黄海地质》等专著多部,先后有6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部级的一、二、三等奖。他共培养出了二十余名博士研究生,大多数已成为有关部门的骨干力量。(中共莱州市委宣传部供稿)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