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出鞘,斩断百年毒害——回溯60年前那一场禁毒风云
利剑出鞘,斩断百年毒害——回溯60年前那一场禁毒风云
现有掌握毒犯情况统计表(资料图片)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侵略者将占领中的定海宣布为“国际贸易港”,毒品随侵略者侵入舟山。 1845年,输入定海转运内地销售的鸦片达4000余箱,价值200多万两白银,竟然占到同年全国鸦片输入总额的十分之一。由此,毒品开始蔓延舟山,危害了几代舟山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直到1950年舟山解放后,毒品泛滥舟山的历史才宣告结束。禁毒成为新政权维护社会稳定、赢得舟山百姓信任的重头要务。在那场轰轰烈烈的禁毒运动中,公安战士始终站在舟山禁毒战线的最前沿。 60年过去了,两位舟山最老的“民警”金荣华、张昞回顾起往昔的峥嵘岁月,精神头仿佛不减当年。两人同来自宁波余姚,同在公安战线奋斗一生,而参与禁毒斗争正是二老在舟山工作的开端。
■亲历者说
毒贩要上课 戒毒用中药
今年79岁的张昞在60年前还是定海县公安局的一名办事员,不过他负责资料和档案的整理,对舟山禁毒历史有着比较系统的了解。“我后来分配到普陀,一到普陀后就开始了禁毒运动。”张老介绍,其实禁毒从1950年的10月就开始了,但当时声势不大,到1952年6月,普陀仅查获毒犯31名。同年7月,根据定海县禁毒运动方案,普陀公安干警以吸毒、贩毒严重的沈家门、六横为重点开展禁毒运动。“我们当时对吸毒和贩毒的有三种政策,对于屡教不改、罪行累累的予以坚决打击;对于态度较好、罪行较轻的则以教育和挽救为主;对于被毒品迫害至家破人亡的,我们还要提供基本的生活帮扶。 ”张老介绍,根据惩办、教育、改造的原则,1952年沈家门共有30余名吸毒、贩毒犯被送往定海县公安局禁毒管训班。
“那时候的罪犯最重要的就是改造他们的思想,对他们的惩戒还是其次。 ”张老笑着说,那时候的毒犯可也不“轻松”,每天都要上课、写心得体会、写检讨书,只有表现好了,才能被释放。
当时没有现在的戒毒药物,用的都是些中药。“具体是什么配方也不知道,但疗效还是有一点的。 ”张老说。
张老还介绍,那时候舟山的毒品品种已经有不少,除了鸦片和海洛因之外,甚至还有吗啡、可卡因等毒品。其中,在1953年年底,沈家门一名个体医生魏某就因为出售吗啡和可卡因给他人被公安逮捕。
舟山首个被枪决的毒贩
“金所长啊,救救我啊,难熬煞了……”这是年过八旬的金荣华,回忆起任沈家门派出所所长时发生的一幕场景。金老说,对于确切时间他都记不清了,但60年前的很多片段都如电影画面般印在他的脑海。其中,禁毒正是他从余姚到舟山上任后的头一件大事。“我们抓来有严重毒瘾的吸毒者,将他们关进监室强行戒毒。 ”金老说,毒瘾发作的人往往在监室内大声“求救”,这与今天的吸毒人员情形完全一致,但与今天不同的是,当时的吸毒者经过一个星期到半个月基本上都能戒除毒瘾。“当时毒品量少,很难吸到毒,所以那时候人的毒瘾比起现在要轻不少。 ”
不过,当时沈家门吸食毒品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相比定海只多不少。金老介绍,解放初期,沈家门公然供人吸食毒品的地下烟馆就有六七个,“大多数集中在东横塘一带,就是一些毒贩的家,外面看不出来,但是里面经常烟雾缭绕。 ”
1952年的8月27日和10月22日,在沈家门两次召开公审大会,15名吸毒、贩毒分子被依法判刑,判处管制22名。其中罪大恶极的贩毒犯张月钦被依法枪决,其也成为舟山解放后首个被枪决的毒贩,而且也是解放初那场禁毒运动中,舟山唯一被枪决的毒贩。“张月钦这个人我现在还有点印象,他是因为祸害了太多的人被枪毙的。 ”金老说,张月钦不仅自己吸毒,他还卖毒品给其他人,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是个不折不扣的“毒枭”。“后来根据我们调查,因为他出售毒品导致他人耗尽家财,甚至家破人亡的有二十几户,危害非常大。”最终,多行不义的张月钦被金老带人抓获,经过审判之后,在沈家门被执行枪决。
金老介绍,禁毒行动还是很机密的,像1950年那一次禁毒行动是全国统一的。“我们接到命令,晚上12点一过,开始行动。 ”在几年的连续高压打击下,毒贩很快被一个个揪出,最多的一次,沈家门派出所抓获了30余名吸毒和贩毒人员,缴获了大量的鸦片和白粉,以及烟灯、烟枪等吸毒工具。
最后,这些毒品和吸毒工具被集中销毁,销毁的地方就在现沈家门新界海滨电影院附近。“当时围观的群众非常多,大家都是拍手称快。 ”金老还回忆起一个小细节,很多人把烧出来的鸦片灰捡去,说是能医治肚子疼。
依靠“人民战争”肃清毒害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1952年定海县大规模开展禁毒工作时,一共召开了各种群众大会56次、大小型工作会议87次之多,这也保障了禁毒运动的最终胜利。“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其实我们出击抓毒贩和吸毒者的时间很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用在了排摸和听群众反馈上。 ”金老说。
金老介绍,在他任沈家门派出所所长时,警力不足30名,要靠这区区30人去抓获那么多的毒贩是不可能的。“很多警力是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的,抓毒贩更多的是靠发动群众。 ”金老记得,1950年6月,他们就开始在清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旧户口资料基础上,在城镇开展户口调查登记核实,一边登记户口一边询问毒品情况。“后来很多毒贩和吸毒者都是自己来自首的,根本用不着我们去抓。 ”
县毒犯情况变化统计表(资料图片)
另外是广泛发动民兵和治保队员的力量,“他们都是本地人,对当地情况最为了解和熟悉,抓人还在其次,关键是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金老说,这些贴近群众的举措也让舟山的老百姓对新政权感到无比信任和欢迎,很多人还会把吸毒的亲属主动送来戒毒。“有些是阿爹阿姆把儿子送来戒毒,让我们一定要把他们的儿子关起来,直到戒掉毒瘾。 ”“老百姓就愿意和我们交流,有什么问题都会及时反映,所以最后吸毒和贩毒的想藏身都是不可能的。”金老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沈家门的毒源基本被肃清,这也许是解放初期舟山禁毒那么顺利的主要原因。
■档案解密
舟山毒品活动在日伪时期最盛,当时日寇公开设立鸦片公司,人们可以公开贩卖并吸毒,日寇退出后,毒品由鸦片转白粉,在1948年、1949年舟山吸、贩毒活动达到顶峰,定海城区参与贩毒共有31人。
解放初期,舟山禁毒工作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参与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禁毒行动,从1950年10月开始,起初仅查获6名吸毒者,收缴部分海洛因和吗啡,到1952年,一共查获贩毒者74名。
第二时期于1952年7~9月间,定海县开展禁毒(鸦片)运动,严厉打击吸毒、贩毒行为。有507名吸毒、贩毒分子向公安机关和各级政府登记;并查获种植罂粟地4处,毒品加工点7户;缴获鸦片1.3万克及一批制毒、吸毒工具;枪决罪大恶极的贩毒犯1名,逮捕吸毒、贩毒惯犯30名,管训49名。
此后,舟山烟毒基本禁绝,仅在1954年5月,于六横龙山和东极庙子湖几处发现有人种植罂粟,很快予以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