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成果应尽快嫁接到海洋开发上来

来源:李明春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3:39 
海洋生物技术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关键
陆地上行之有效的技术成果应尽快嫁接到海洋生物开发上来
以海洋生物技术为主导、结合其他技术,集合、组装、嫁接,形成蓝色生物工业技
术支撑体系
在我国选择一个海洋科技力量、科技成果较为集中的省(市),筹建我国带有标志性
的海洋生物工程制品工业园区

海洋是一个多化合物的世界。海洋生物在极其特殊的海洋环境中生存,具有应对极端环境和条件的机能。因此,海洋生物便具有了陆生生物无法比拟的特殊生理机能。据科学家研究表明,海洋生物体中存在的活性物质达6000多种。以海洋生物资源为基础原料,应用海洋生物工程技术而形成的蓝色工业体系,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在新世纪,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应该如何发展?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教授。

管华诗院士认为,海洋生物技术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80年代以前,生物技术在海洋方面的应用几乎是空白。目前世界上对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无论是基础还是应用)最多的、发展最快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日本。

我国在海洋生物学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和引种、遗传育种和人工养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和生物技术的进展是我国发展海洋生物技术的基础。为了有效地开发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为了应对海洋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的形势,就21世纪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而言,多学科的交叉、多学科专家的荟萃是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在陆地微生物或动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行之有效的技术成果,应尽快地嫁接到海洋生物开发上来。鉴于此,管华诗院士进一步强调,发展海洋生物技术,基础性研究是基础,是本钱。

大量事实证明,没有研究性成果的积累,难以有技术上跳跃式的发展。例如,众所周知,在将海洋活性物质开发为药物的过程中,药源是一个制约因素。为此,各国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许多方法学研究,其中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产生活性物质的有关基因导人可连续生产的细菌表达或导人可养殖的海洋生物进行养殖培育,以培育新的药源生物。但在开展工作时,发现目前海洋微小生物(低等生物,往往能产生活性代谢产物)、无脊动物等分子遗传学的知识十分贫乏。因而,就延缓甚至制约了此项研究的进展。在海洋生物技术诸领域,此种现象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因此,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过程中,既要注意陆上成熟技术的嫁接,更要做一些踏踏实实的有关海洋生物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海洋生物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有效利用。

管华诗强调指出,人们必须牢记,人类是完全依赖于其他生物的存活而生存的。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源于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是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是为了保证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因此,在资源开发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从保证这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的环境,保证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宝库的持续利用出发,去完善自己的技术体系。没有健康的技术开发体系,资源开发是盲目的、有害的,其后果是很难挽回的。

他认为,只有走海洋生物技术为主导技术,结合其他技术,集成、组装、嫁接,形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工业技术支撑体体系,才能促进我国海洋生物工程产业的发展。

尽管我国海洋生物技术起步较晚,与先进国家相比技术相对落后,但它对传统的水产品加工业还是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综合加工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加之近年国家各种科技计划的支持,以海洋生物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成果亦有了相当的积累。应该在我国选择一个海洋科技力量、科技成果较为集中的省(市),筹建我国带有标志性的海洋生物工程制品工业园区,通过该工业园区的建设,以促进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工业技术体系的形成,带动相关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海洋生物资源工业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由于海洋生物自身的特点及其特殊应用价值,该工业园应以多层次、多方位综合利用某种海洋生物为宗旨,以海洋制药为技术制高点,生产各种功能不同的海洋生物工程制品(包括保健制品、工业制品、功能饵料、农用肥料、农药等等)。

21世纪,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将会带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生物技术,特别是海洋生物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派生出许多分支领域,形成新的产业群体。

世界上不少科学家预言,21世纪是海洋世纪。管华诗院士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也会大大加快,海洋世纪将不仅仅是预言,而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事实。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