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习惯

来源:南京航道工程局   发布时间:2015-05-21 00:15:3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民族文化经典思想中蕴含了很多安全观念及安全方略,它们对企业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抓好安全工作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居安思危——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意思是虽然处于平安的环境,也需要想到出现危险的可能;想到了出现危险的可能,那么思想就能有所准备;思想上重视了、有准备了则危险就不会出现了。居安思危就是要求我们要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正如孔子所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安不忘危,预防为主,是我们抓好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哲学理论告诉我们,安和危、祸与福之间不是相互隔绝,互不相干的,而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我们要居安思危就必须做到警钟长鸣,经常反思。不能反思昨天的隐患、他人事故,做不到安全警钟长鸣、安全“毛毛雨”长下,今天的不安全就会转化成明天的事故。防微杜渐——出自《元史·张桢传》:“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比喻在坏思想、坏事情刚刚露头的时候就把它扼杀在萌芽之中,在安全方面能够时刻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重视坏的“苗头”一出现就被制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我们长鲸1轮,安全是天字号大事。摆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至关重要,要把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的道理,铭记每个船员的心间,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在位置上突出起来,以安全促进度,以安全促生产,以安全保证船舶最大效率。纵所周知,海上安全事故中有85%是人为事故,而其中近九成是由于不重视、不关心而发生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安全当成一种我们自身的义务和权利去实现,那么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我们的工作就可以顺利的开展。

当然,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认为安全和生产是对立的、是格格不入的“百万产值还有工伤率”;“要想安全,除非不干活”;“生产就象打仗,哪有不负伤”……这种思想严重混淆了生产和安全的关系。更有甚者他们片面的认为“生产效益到手,一俊遮百丑”,导致了生产组织上的主观臆断性。于是乎,视“违规”现象麻木不仁者有之,视盲目蛮干为拼搏精神者有之,视违章指挥为身先士卒者有之,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因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衍生而来,须知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安全是“天”效益是“地”,只有“天调雨顺”“地”才能长出好庄稼。

安全生产在字典中这样解释: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顺利的进行。由此可见,安全生产至观重要。那么,在日常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生产的安全呢?其实,安全生产虽然难以100%完全实现,但防制措施却非常简单,两个字“习惯”!的确,历史所传承的安全观念、方略那是一种文化,现实生活中的安全工作、措施是我们的义务与权利,而今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安全演变成一种习惯。在每个人的工作中机器会老,人也会老,而思想是可以一直保持年轻的。时刻保持着安全思想的活力,让安全的习惯溶入时间、渗入生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安全习惯化。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