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水循环冷却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来源:钱秀丽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4:50 
具取水量小、排污量小、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我国海水循环冷却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本报记者 钱秀丽

一项成果产业化后,可以将系统运行成本降低50%左右,取用水量比海水直流冷却减少96.5%以上,排污减少98%以上,大大节省水资源。这就是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历时十多年的科技攻关项目——“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结出的累累硕果。该技术的应用无疑将给化工、电力、石化等行业的冷却水取用方式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专家鉴定意见表明,该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久前,该成果还获得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这是目前我国海洋领域的最高奖励。

据介绍,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具有海水取水量小、排污量小、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在投资、环保、技术和经济等方面更具优势,是未来海水冷却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对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的研究起因于淡水资源的短缺和人类海洋环保意识的增强。海水用作工业冷却水,最早是以直流冷却方式为主。这种方式具有深海取水温度低、冷却效果好和系统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取水量大、工程一次性投资大、排污量大、对海域污染明显等问题。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在探索无公害海水直流冷却技术的同时,开展了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我国的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在“八五”期间才开始了一些实验室探索研究。由于用海水作循环冷却水,系统存在着严重的腐蚀、结垢、污损生物附着以及海水冷却塔的盐沉积、盐雾飞溅等问题,海水循环冷却一度被国内业界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作为国内惟一从事有关海水利用的研究机构,淡化所率先在我国系统地开展了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淡化所科技处武杰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经过“九五”“十五”持续科技攻关,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历经实验室研究、中试工业试验研究、示范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取得多项重大创新成果。突破了国家标准(GB50050-95)《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水质标准禁区,创立了一套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方法体系,搭建了化工、电力系统两大海水循环冷却动态模拟试验研发平台;实施了海水循环冷却量为百吨级、千吨级和万吨级的三级工程示范;突破了海水缓蚀剂、阻垢分散剂、菌藻杀生剂和海水冷却塔等4项关键技术并形成系列产品;全面开展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正在形成系列国家标准。系统解决了海水循环冷却有关腐蚀、污垢和菌藻控制以及海水冷却塔防盐沉积、盐雾飞溅等技术难题。

只有技术没有示范,难有说服力。淡化所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突出实验室研究与工程示范之间寻找结合点。通过三级示范工程的实施,该项技术首次在我国实现了以海水代替淡水作工业循环冷却水。武杰介绍,目前,除了规模外,我国现有的一些关键技术控制指标比国外还要先进。海水循环冷却工程浓缩倍率控制比国际上现有工程水平提高了10%~20%,碳钢腐蚀速率低于0.025毫米/年、飘水率(盐雾飞溅量)为循环量的0.001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自主设计研制的海水冷却塔,淋水面积大于同类型的淡水冷却塔,弥补了海水冷却效果劣于淡水的不足。由该所作技术支撑开展的天津碱厂2500立方米/小时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深圳福华德电力有限公司28000立方米/小时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分别被天津市、深圳市作为节水示范重点项目,推荐参加了由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等联合举办的全国2005年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

为尽快使该项技术成果产业化,研究人员在工程示范过程中想方设法降低企业成本。武杰告诉记者,海水浓缩倍数在1.5~3时,每提高一丁点都将大幅度地降低成本。目前,示范工程已将海水浓缩倍率控制在1.8~2.2,而国际仅1.6左右。在选材方面也突破了国际上海水冷却设备选材禁区,在化工系统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中创新使用普通碳钢,大大降低了海水循环冷却工程的投资成本。

示范工程的成功,消除了企业的疑虑。“目前企业使用该技术的积极性非常高。今年年初以来,已有多家企业打来电话咨询。”武杰处长高兴地告诉记者。

结束参访前,记者从淡化所了解到,目前该所已申报成功了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课题,将通过1000MW机组配套10万立方米/小时海水循环冷却工程的实施,实现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在应用规模上与国际的接轨。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