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上绘满渔民画 东海渔村 站在大悲山顶,基湖沙滩和高场湾沙滩尽收眼底 |
大悲山不是嵊泗最高的山,但应该是嵊泗最有名的山。
这座海拔156米的山峰并不险峻,显得有些柔美,传说这里是看嵊泗泗礁岛风景最好的地方了。
大悲山位于嵊泗五龙乡田岙村的西侧,而五龙乡则位于泗礁岛的最东端。五龙,有山有水,有礁有岩,有船有渔,可以说集中体现了海岛的特色。
五龙的田岙村是国内“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的兴起地之一,也是嵊泗县内唯一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怪不得,在很多上海人的心中,嵊泗列岛是离上海最近的阳光、沙滩、海水还有生猛海鲜的代名词,而五龙则是做一天快乐的“打渔人”的最好去处。
登山、看海、品礁、打鱼,五龙的一天,让人尽享海的温柔。
在大悲山上看“五龙”
登上大悲山,嵊泗美景尽收眼底。基湖沙滩和南长涂沙滩背靠着背横在泗礁岛中,向四周的海面眺望,绿华、黄龙、枸杞、嵊山等大小岛屿环绕,老鼠礁、马郎山、花轿石等礁石点缀其间。
日出时,眼前的整幅图景就会随着薄雾的散开,渐渐浮现眼前。海幔像轻纱一样从海面浮起,此时的山海美景用白居易的一首诗来形容再贴切不过:“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在山顶,我看到了“五龙”地名的由来。五龙乡有四个岙口,从西向东依次是田岙、黄沙岙、边礁岙、会城岙,同行的人让我向东伸出左手手指,恰好,这四个岙口就像四个指缝,而五个手指就是岙口向大海延伸出去的五个岬角。从上往下看,就像破海而出的五个龙首,五龙因此得名。
舟山的大山上,大多有寺。大悲山也不例外,其中有一个灵音寺,是普陀山圆通庵的分寺。
据地方志记载,灵音寺的前身为资福院,建于五代时的后晋天福八年(94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清咸丰年间,又名为灵庆庵,也有一百五十余年了,这是嵊泗列岛见于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历史遗迹之一。
相传,灵音寺曾经来过一个头陀僧人,与这里的住持华道法师说:“贵寺建筑宏伟,香火旺盛,确实是海山名刹。但是,寺内大雄宝殿恐有下陷之忧,望法师重建。”华道听后却不以为然。不久后,头陀僧人在寺庙山门题下“大悲山”三字后,云游而去。
时隔二十年,殿堂果然塌陷,所幸未曾伤人。事后,华道法师忽然感悟头陀僧人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前来点化。因此,那题在山门前的“大悲山”三字便成了灵音寺的寺名“大悲山灵音禅寺”,从此大悲山也因此而得名。
六井潭观海品礁最佳地
在海边,除了享受阳光沙滩,品礁观岩亦是一件非常怡人的趣事。在五龙,便有这样一处地方,名为“六井潭”。
据一位嵊泗的导游介绍,六井潭的海景可以说是泗礁之最,春观薄雾,夏观碧海,秋观大潮,冬观排浪,一日之内变幻无常,气象万千。远处著名的嵊山渔场和绿华国际锚地遥相呼应,一唱一和。
沿着新修建的木栈道进入景区,脚下悬崖峭壁,白浪激岸,惊涛如雷,耳边风声四起。远处还有一座漂亮的“六井灯塔”。因为离岸千米的海上有一块“百亩田”暗礁,顾名思义,暗礁面积百亩,为防触礁,进出泗礁的渔船都要依靠灯塔沿六井海边航行。
六井潭位于泗礁本岛最东端,自成半岛,古时名为“陆尽头”,意为陆地的尽头,是最靠近东海的地方。这里的礁岩环绕,形状奇而险,来过这里几乎不用再看别处的礁石。
有诗人说,礁是海之家,海是礁之衣。温柔时,大海轻盈,波浪环抱着礁石,一上一下,若即若离,仿佛是海岛、礁石的恋人;咆哮时,狂澜吞吐巨石,激流搏击峭崖,溅起“千堆雪”,使千块奇礁、万块怪石隐现在虚幻之中。
清晨,站在六井潭边缘,静静等待东方天际发白,海的尽头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映红海面,此时,海面上的渔船迎着红日驶向东海,蔚为壮观。
六井潭的得名是因为这里有六口通海的井,为这里的居民提供生活所需的淡水,常年不竭。
相传,很久以前,岛上出现大旱,玉帝派龙王来这里施雨,但是由于地形地貌的关系,这里无法储存淡水,无法缓解旱情。龙王灵机一动,便往下钻洞,直通龙宫,从此便有了这六口井。从这个传说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井是古时海岛必不可少的生命之源。
从山头到海边,一共有五口井,不过因为路途艰难,我并没有一一到过。而第六口井则十分神秘,很少有人找到,相传是在上文所述的“百亩田”的暗礁之中,只有潮水退到最低处时才能看到。我有缘见到了第五口井,是在景区内一个防空洞中的一潭泉水,清澈甘美。
到田岙做一天“打渔人”
从山路盘旋而下,便看见五龙田岙村的房子墙体上,画着整块整块的渔民画,色彩斑斓,花团锦簇,给这个小渔村增添了不少的生趣。
东海渔村是田岙村休闲渔业特色旅游的产物,2009年这里被评为“浙江省特色旅游村”。田岙最出名的就是渔家乐了,这里也是我省休闲渔业的发源地。
田岙原本就是一个以渔业为主的渔村,田岙的俞根明书记向我介绍,“渔家乐还是从1999年左右的伏休季节开始的,我们这里的渔民率先利用闲散的渔船,接待来自上海等周边城市的游客,策划了‘当一天渔民,过一天渔家生活’的渔家乐休闲渔业旅游项目。 ”
当年,田岙“渔家乐”一炮打响,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接待游客8000人次,使渔户们尝到了创业的甜头。目前,田岙已经有近40家能接待“渔家乐”游客的人家了。
今年50岁的洪水萍,拉着我在田岙村里闲逛,这个初具旅游形态但又不失原生态的村子让我有些着迷,一个看了那么多渔村的舟山人都有这种感觉,何况是外地的游客呢。
洪水萍也是一位“渔家乐”经营者。十多年前,她就是初次试水的当事人。如今,田岙村“东海渔村”的品牌已经在网络上负有盛名。“来的基本都是回头客,而且很多客人来了以后,感觉非常好,自己回去在网上发游记、攻略,也给我们做了免费的推广,现在,旺季的时候,客人过来我们都是接待不过来。 ”
洪水萍现在也是村里的领导干部之一,她感叹渔家乐给田岙带来的变化:“渔家乐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让渔民得利了,我们这里最小的一个家庭旅馆就三个房间,旺季两个月下来,也能赚到三万元。百姓富起来了,我们这些村干部的工作也好做多了,当年‘下海’创业的决定真是做对了。”
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下海体验一下做“打渔人”的感觉。
摘录一条网友的评价,颇具代表性,算是一个写照吧。
北京网友“素氧”:东海渔村就在大悲山下,从村中小道,花上15分钟就到。我那时不知道走错了路,所以也就没上去。
渔家乐就是出海钓鱼撒网捉螃蟹。租一条船的费用是200元(刘姐帮我们还了还价,180元)。坐着渔船去离海上的礁石上钓鱼。早去的话,大概能钓上一下午。我和朋友钓了两个小时吧,收获了6条鱼。这个成果还是令我们自豪的。
当我钓鱼的时候,船老大会帮我们把捉螃蟹的笼网撒好,回去的时候正好提网捞蟹。我的水平欠佳,手慢了,才捞上一只小小的梭子蟹。晚上的时候就是用下午的战果炖了锅海鲜汤。
东海渔村还有个特色就是他们的“渔村画”。这个依山而建,面朝大海的渔村,还真有点爱琴海的感觉。渔家白白的墙壁上绘满各种各样有特色的主题壁画,堪为东海一景。傍晚时分,美滋滋地大吃一顿海鲜之后,在渔村里散步还能欣赏壁画,还是很小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