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围填海的经验教训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0:36:39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围填海是人类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一项重要的海洋工程。世界上土地资源紧张的沿海国家,例如荷兰、日本、韩国等,都很重视利用围填海造地进行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等。

荷兰从13世纪起就开始大规模围填海,现在41526平方公里的国土有1/4是从大海里夺取过来的。为了增加陆地,荷兰人建造堤坝,阻挡海水,并且利用风车产生的动力将低洼地带的水抽干,填海造田。

日本是世界上围填海造地最多的国家之一。据有关专家估计,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日本一共从海洋索取了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沿海城市约有1/3的土地都是通过围填海获取的。

长期以来,韩国围填海造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20世纪80年代后,韩国经济腾飞,为解决工业用地不足的问题,政府牵头实施大规模围填海。新万金工程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围填海项目,于1991年开工,已修筑33公里长的防波堤,围填了401平方公里海域。

滨海小国或“袖珍”岛国,如新加坡、摩纳哥、马尔代夫等,也都向海洋索地,依靠围填海来缓解土地矛盾。新加坡已经围填海造地100多平方公里,世界最大、最壮观的机场之一——樟宜国际机场、工业区裕廊镇等都是填海而建的,所需的泥沙大部分来自邻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摩纳哥夹在法国、意大利当中,国土面积很小,从1981年开始在海湾填土造陆,建设丰特维耶新城,得地0.22平方公里,扩大国土12%。马尔代夫由1201个珊瑚岛组成,首都所在的马累岛仅1.8平方公里,居住4万人,拥挤不堪,只得向海洋进军,已造陆0.56平方公里,将马累岛扩大了1/3

通过围填海工程,沿海国家获得大量平整成片的宝贵土地,缓解了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用地紧张状况,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过度和缺乏科学指导的围填海造地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围填海导致沿海滩涂湿地变小,物种减少。日本环境省曾经公布的调查数字显示,自1945年到1978年,日本全国各地的沿海滩涂减少了约390平方公里,后来每年仍然以约2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由于滩涂湿地变小,日本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很多靠近陆地的水域里已经没有了生物活动。而在韩国,新万金围填海工程损失潮滩面积大约200平方公里,严重改变了潮滩上产卵、洄游、生育的海洋经济生物种类,特别是虾虎鱼、大弹涂鱼等现有珍贵鱼种已开始减少或消亡,还影响到本地湿地鸟类以及那些迁移路径包含新万金湿地的国际候鸟的生存和繁殖。

围填海造成海洋污染加剧,赤潮频发。在日本,通过围填海而新建的工厂和住宅区加重了污染物的排放,使硫酸还原菌等细菌大量滋生,不但生物不能生存,更是频繁出现赤潮。在韩国,始华湖围填工程造成的污染事件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新万金工程导致防波堤附近海水流速减弱和污染加剧,有助于赤潮生物生长。

围填海还引发了洪水、地面沉降等灾害。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人口近千万,城市用地不断向位于洪水位以下的低洼地区扩展。因此,达卡市面临的问题是,洪水灾害日益增多,洪泛平原和回填土地的地基承载力较差而且不稳定。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