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基本国策的建议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6:11 

海洋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繁荣与进步密切相关。发展海洋事业是国家的大事,民族的大事。走向海洋是时代的召唤,是当代人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实现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历史跨越是中华民族走上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要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为此,国家应把建设海洋强国纳入基本国策,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世纪战略

国家应组织制定中国21世纪海洋战略,并把海洋发展战略同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组织实施。“九五”期间国家要制定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出台《关于加速海洋产业发展的决定》。在20世纪末,国家要制定《海洋强国建设规划》、(21世纪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目标计划纲要》,并把建设海洋强国和实施21世纪海洋发展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中。    

加强海洋管理部门建设。建设海洋强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海洋开发和海洋综合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矛盾越来越突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海洋综合管理部门来组织实施对海洋的开发与管理,将直接影响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为此,国家应组建国家海洋建设委员会或海洋部,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成立对口的海洋建设委员会或海洋厅、局,内陆省、市和重点城市建立海洋开发协作领导小组并下设海洋开发协作办公室。

建立激励机制。国家制定海洋经济“强省”、“强市”、“强县”命名表彰管理办法,每5年隆重表彰一次。建立海洋龙头产业、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创汇拳头产品、高科技产品的审批、评奖制度。对有重要贡献的海洋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企业家和领导干部进行重奖,并授予荣誉称号。

制定切实有力的投入政策。“九五”期间可组建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专业融资银行——“海洋开发建设银行”,进一步利用外资,争取世行、亚行贷款和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建立“建设海洋强国基金会”,国家发行海洋重点工程建设债券,实行海域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广开资金来源。强化海洋建设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建立海洋开发风险基金会。重大海洋建设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实行国际招标。推行不同种类的股份制,坚持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鼓励海洋骨干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扩大融资渠道。对海洋开发的主要骨干项目以及高科技产业,实行优惠政策,重点扶持或在一定期限内予以免税。国家重点扶持和加强海洋经济产业群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发展的政策。

加大海洋科技和海洋教育力度。国家增加海洋科教投入,建立“海洋科技教育发展基金”和“海洋高科技成果开发奖励基金”。21世纪初争取新建全国重点海洋大学23所,新建海洋重点实验室l0处。国家成立“海洋科教人才交流中心”和海洋高科技跨世纪人才库。建立国家级海洋科技城和海洋科教人才培养基地。组建中国海洋科学院和海洋工程研究院。

二、实施海洋宣传教育战略

实施海洋宣传教育战略,大张旗鼓地进行海洋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强化中华民族的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经济意识、海洋环境意识和海洋国防意识,是实施21世纪海洋发展战略的前提。只有使“陆海并重,以海兴国”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才能保证建设海洋强国这一宏伟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要高度重视海洋教育。国家要制定海洋教育规划,确定全民海洋教育目标和实施办法。要从儿童教育抓起,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开设海洋教育课程,普及海洋知识。要在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科研单位、厂矿企事业、军队和民众中进行海洋观教育。

要强化海洋知识的宣传普及。要利用一切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如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等,在全民中普及海洋知识,扫除“海盲”,扭转重陆轻海或只见陆地不见海洋的传统观念。国家要编制海洋宣传大纲,确定“中国海洋日”、“中国海洋年”,可把每年的515(我国批准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日)确定为中国海洋日,把2000年确定为中国海洋年。建立国家海洋教育电台和电视台。让海洋观即海洋国土观、海洋经济观、海洋环境观、海洋法制观、海洋政治观和海洋国防观深深地烙在全国人民的脑海中,激发全国人民热爱海洋、开发和保护海洋的热情,从而提高全国人民建设海洋强国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强化对海洋读物的出版发行工作。要有计划地组织编写、出版各种类型的海洋读物和海洋知识丛书,组织力量办好高质量的海洋专业报刊,多出海洋文学精品,满足不同层次读者对海洋知识的需求。

三、实施海洋文化发展战略

海洋文化是人类在海洋活动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特指精神财富,包括海洋意识、海洋教育、海洋科技、海洋文学艺术等。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力量源泉。实施海洋文化发展战略,对加快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加强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保护,促进海洋与陆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由于古代农耕文明的高度发达,明、清两代厉行海禁,中国海洋文化成果长时间滞留在地方、民间的层次,并大量散佚。由于我国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长时期的闭关锁国使国民的海洋意识薄弱,海洋文化滞后,制约和影响了中华民族走向海洋的步伐。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大走廊、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以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厦门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为主的东南沿海经济区,以“两岛一湾”即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圈,以及以渔业为主导的海洋渔业、以盐业为主导的盐化工业、以航运为主导的海洋运输业、以油气为主导的海洋能源业、以海水淡化为主导的海水综合利用业、以观光为主导的海洋旅游业等为代表的海洋产业群,将以鲜明的海洋社会经济特色,带动中国经济迈向21世纪。这为中国海洋文化的大发展带来了契机。

发达的海洋文化是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的基础建设,也是衡量国家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21世纪的中国要建设海洋强国,这不仅是海洋界、经济界和政府部门的事情,也是全民族的大事,需要海洋文化研究者的积极配合。

国家应实施海洋文化发展战略,主要任务是挖掘源远流长的中华海洋文化,建立系统的、科学的现代海洋文化体系,普及海洋知识,提高全民海洋意识。为此,国家应建立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并在北京和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厦门、广州、香港、海口等重要沿海城市建立相应机构,在有条件的大学增设中国海洋文化研究院,培养造就跨世纪的海洋文化人才,为发展我国的海洋事业和海洋文化、维护海洋权益、保卫海防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实施海洋经济强省带动战略

为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笔者建议国家启动“海洋经济强省带动战略”(以下简称“强省战略”),作为实施建设海洋强国的激励措施。所谓“强省战略”是指在海洋经济建设中,以某一海洋经济指标来衡量沿海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以达标的“强”乡镇带动县,以“强”县带动市,以“强”市带动省,以“强”省带动全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最终建成海洋经济强国。

“强省战略”的实施可以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群体优势,促使“海洋经济”板块尽快形成。“强省战略”的实施,把竞争机制引人海洋开发,可以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海洋潜力,将海洋各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带动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与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的口径相对应,可把海洋产业划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海洋第一产业主要包括海水养殖业、海洋捕捞业、海水种植业、滨海林业等;海洋第二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水产加工业、海洋机械及渔具仪表制造业、船舶修造业、海洋油气及石油化工业、海盐及盐化工业、海洋矿产业、海洋药物工业、海洋建筑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能工业等;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旅游业、海洋运输业、海洋商业、海洋服务业等。衡量“强省”的标准要看海洋产业总产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该地区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某一比例即可视为“强省”。可初步考虑,只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该地区同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值的25%,即可视为“强省”。内陆省份的“强省”标准,可根据其通过发挥海洋区位优势、引进海外资金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本地或沿海投资发展海洋产业的产值比重来确定。另外,衡量“强省”的标准还要看其海洋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布局是否合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是否显著等。

各级政府对实现“强省”、“强市”、“强县”的地方进行命名表彰,可每5年表彰一次,并给予物质奖励和政策优惠。国家可在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确定3个海洋开发示范省,配套相应政策,率先实现突破。初步设想,“强省战略”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10年,全国海洋“强省”占沿海地区的50%;第二步到2020年,海洋“强省”占沿海地区的80%;第三步到2030年,沿海地区全部成为海洋“强省”。内陆省份到2045年全部达到海洋“强省”指标。届时,我国将陆、海一体化,建成一批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沿海、沿江、沿边、沿线(铁路、高速公路)”城镇群,形成众多发达的“蓝色”产业聚集带。

(参考文献略,l9953)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