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湾畔的绿色“明珠”--青岛港环保兴港纪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青岛港,一座具有117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积极应对,拼抢市场。今年1-8月份,青岛港完成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5%,收入同比增长5%,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
港口生产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因循高污染的老路,相反,今年前8个月,青岛港的能耗同比下降4%。自“十五”以来,青岛港年吞吐量增长了近三倍,综合能源单耗下降了29.7%,年均降低4.1%。青岛港人自豪地说,这里,是环渤海湾的绿色“明珠”。
科技创新,实现节能环保生产
落后的生产能力是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源头。20多年来,青岛港始终坚持科技兴港,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升港口现代化水平,实现了安全高效节能清洁生产。
过去,青岛港只有一个老港区,基本上都是1万吨级以下的小型泊位,历经百年沧桑,码头已严重老化,装卸工艺落后,煤炭、矿石装卸作业污染较重。
20多年来,随着国际航运市场向船舶大型化、码头深水化、生产专业化、管理信息化发展,“以世界先进港口为对标”成为青岛港上上下下的共识。青岛港改造了一个百年老港,建设了两个现代化新港,建成投产了一批世界级的大码头。每个码头都配备了现代化节能环保装卸设备,从源头上杜绝了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
在青岛港,“科技节能”的例子随处可见。一台轮胎吊年均耗油约
“作为一个百年大港,抓好节能环保,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义不容辞。”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说。
管理创新,实现节能环保长效化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是一时一事的事情,要时时事事落实。20多年来,青岛港积极创新港口管理体制,建立完善节能环保机制,推进港口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随机节能环保向长效节能环保转变,由自发自动的节能环保向有组织有计划的节能环保转变。
过去,青岛港节能环保工作由单一部门主管。少数人管,忙不过来也管不好。如何让人人知环保、人人为环保成为青岛港管理层的一大任务。经过深入的研究,青岛港构建了“集团规划、公司领导、队为核心、班为基础、车为单元”的五级节能环保管理格局,做到人人身上有环保指标,人人身上有环保责任。
在五级管理体制下,青岛港全面推行单车核算、单船核算、单班核算、单货种核算、单项工程核算,为全港1300多台装卸机械设备设置了车长,并按机种、型号、使用年限、货种制定了不同的能源消耗定额,为全港近千台燃油机械安装了燃油计量仪,为300多台大型电动机械设备和125座冷藏箱插座平台安装了高精度的电表,做到车车有车长,车车有标准,车车有计量,单车核算,奖罚分明,实现了节能环保管理精细化。
此外,青岛港集团每年与直属分公司签订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书,把节能环保作为一票否决的硬指标,月月考核兑现。每月召开一次经营绩效分析会,对集团和各分公司的节能降耗等绩效进行全面分析,持续改进。每季度总结表彰新涌现出来的科技创新成果、软件开发应用成果、生产纪录、职工“金点子”、员工品牌和行业专家、节能环保工作先进个人,不断推动节能环保深入开展。
青岛港人还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以往生产机械加油都是到固定加油点加油,来回途中白白耗油。现在采用了加油车流动加油方式,一个直属的分公司每年就节省非生产耗油4.
三大工程,打造环境友好型港口
青岛港人坚信,保护环境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青岛港不仅重视生产建设发展,而且多年来持续实施“蓝天、绿地、碧水”三大工程,打造环境友好型港口。在前湾新港区,青岛港建设了现代化的矿石、煤炭码头,为了防止煤尘、矿粉污染,针对矿、煤等散杂货作业的特点,青岛港从卸船开始,到运输、堆码、出港等各个环节采取了一系列防尘措施,实施了全方位立体大防护。
青岛港不仅投资4000万元建成了高达
“空中不见粉尘,海域碧水如莹,码头干干净净”,走在青岛港的码头上,看着远远飞过的海鸟,就是这样一种美的感受。
如何让码头天天都像穿了新衣?青岛港的工人们总是在不断琢磨着。前港公司的工人们研制成功了一种抑尘剂,通过喷淋,使矿石粉尘凝结,给矿石垛“打摩丝”;对煤炭、矿石用篷布苫盖,给货垛“盖被”,保证不扬尘。每天,有专门的机械和人员不间断冲洗港区道路和码头,给码头道路“洗脸”。在港区出口处有多个洗车池,对出港车辆进行冲洗,给车辆“洗澡”,保证车辆干干净净上路。
工人们还随身带着一把小扫帚,把码头上和道路上的矿粉和煤粉清扫起来,装袋后放回货主的货垛,不仅保护了环境整洁,也维护了货主利益。
如今,青岛港的绿化面积已达100多万平方米,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青岛港,正以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国际亿吨大港的风采,傲立在环渤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