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何以逆势增长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0:43:17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青岛港的成功无疑被视为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例。而作为港口企业,如何在新的时代,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壮大自我?中国港口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当代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发展战略理论在青岛港似乎都能找到答案。

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平均下降7%的情况下,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今年111月完成94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3%,预计2009年全年吞吐量将达到1020万标准箱;外贸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二位;矿石吞吐量同比增长9%,外贸矿同比增长16%,矿石中转量突破2000万吨,继续雄踞世界最大矿石中转基地;原油吞吐量稳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

青岛港总裁常德传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介绍说,今年是港口发展面临考验最大的一年。面对航运萎缩、货源减少的严峻形势,青岛港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增长指标不动摇、造福职工不动摇”,在全国进出口贸易平均下降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实现了港口来之不易的逆势增长。

旱码头:再造港口腹地

在腹地建设旱码头,现已成为各港口打造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之举。把触角伸向内地广揽货源,正在进行的这场资源“抢夺战”,让沿海各港口颇有点“决胜千里之外”,方能“运筹帷幄之中”的紧迫感。

目前,天津、青岛、大连、宁波、深圳、厦门、连云港等港口相继把“势力范围”扩张至内陆,积极建设“无水港”。如连云港为寻求集装箱运输的突破,加大了陇海沿线内贸货源的开发力度,在宁夏、郑州、洛阳、陕西、青海开设了“无水港”。在这点上,各港口的资源争夺战显得既剑拔弩张,而又低调潜行。

然而,在这片“旱码头、无水港”的蓝海领域,常德传掌舵的青岛港,无疑是“先知先觉”地走在了其他港口的前面,常德传谦虚地表示:“这一点是跟船公司学的”。

遥忆当年,常德传至今非常感激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他告诉笔者:“早在1994年、1995年,当时董先生还在执掌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他认为青岛港很有朝气,有活力,是他最早给我提出‘旱码头’这一概念,并特地派了一位姓郑的顾问过来,在他的帮助、指导下,青岛港才开始往内陆发展无水港。”

常德传表示:无水港就是把码头搬到内地,这个办法非常有效,符合我国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整个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青岛港从1995年开始走向内地,目前已在内地建立了15个办事处,最远的到了新疆。这给青岛港今年上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集装箱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于青岛港开拓旱码头的腹地再造,节约了时间成本,在空间上更是个大跨越,是现代物流模式的体现。这在中国大陆港口产业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商业模式上的重大突破。

资源配置中心:完善产业价值链

建旱码头、无水港,承揽货源,其最终目的就是占有市场。这无疑成为青岛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业绩依然逆市上扬的“支撑点”。然而,占有市场、资源以后,如何合理地配置资源?则是常德传不得不面对的另一重要课题。

作为资源配置中心、物流的重要节点,在港口建设方面,我们近年来把国际化、信息化、电子化建设作为实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关键。

港口物流的发展已经进入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成为连接内陆经济和国际间的枢纽。港口与贯穿内陆地区的公路、铁路、空港和内河合理衔接,拓展港口腹地,形成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以实现集装箱安全、快捷的集结和疏散。”常德传向笔者分析说。

在常德传的战略规划图中,要把青岛港发展成为“以广阔腹地为依托,以现代物流中心、航运信息中心为支撑、具备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作用、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包括日本、韩国港口在内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区域性的国际航运中心,则意味着青岛港要成为国际供应链的一个环节,“要成为物流中心,信息中心、资源中心,也就是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的功能。”常德传在平静的语气中,向笔者传递着一幅正在展开的广阔蓝图。

“在资源配置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这方面主要就是组装市场,就是把10万吨的货组装成20万吨的货,发挥资源配置中心功能,发挥物流中心的作用,把港口资源配置好,变被动为主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装装卸卸。”常德传如此表示。

青岛港的营销时代

据介绍,1978年,青岛港总资产仅为1.8亿元,而到2008年年底,总资产已经达到215亿元,是1978年的120倍,这120倍的增长基本上全部是港口自我积累形成的,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创造了210多亿元的优良资产。

数字是冰冷的。但在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企业有序发展、有明确目标、有核心价值观、有个大写的“人”字在里面的鲜活存在。

“我总觉得青岛港是个富矿。而这个富矿没有充分开采好,原先的开采不充分,很多宝贝没有开采出来,而这个宝贝就是我们现在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真正使我们经济崛起,真正与跨国公司较量的根本。”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董事长管益忻说。

“青岛港目前的发展,一业为主,转换发展关联产业(如其旗下的职业技术学院、医院、制造基地),这些方面都发展的不错。”管益忻如是说。但新的经济形势下,目前青岛港发展的关键,仍然第一是市场、第二是市场,第三还是市场。

“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营销市场,营销自我,是青岛港未来发展的重心。管益忻说。

对此,常德传表示:“青岛港始终有两个上帝,一个是货主(客户),一个是员工。”没有前者,就没有市场;没有后者,就没有青岛港的今天。“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强项,营销自我?就是要为货主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为员工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从青岛港集团了解到,其从用人机制、教育机制、激励机制全方位出发,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十几年来,青岛港始终坚持“以能力论英雄”的用人观,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年龄,唯贤是举,唯才是用。

在此基础上,青岛港在员工培训上重金投入,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技术竞赛、技能鉴定,每年组织4000余名技术工人参加40多个工种的技术工人资格考核和技术大比武。据统计,青岛港集团平均每年用于技术工人培训的资金达400多万元。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