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洋斗争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7:13 

当我们的祖先还沉浸在黄河孕育的农业文明中时,西方国家却早巳把目光投向了海洋,为占有海洋、利用海洋和争夺海洋进行着频繁的斗争,并由此带动了海军的逐步强大。沃尔特·罗利这样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本身的财富。”这段话概括了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老牌殖民主义者争霸海洋的实质。

世界海洋斗争可追溯到海洋文明的发源地——地中海海域。由于海上贸易的出现,海上掠夺和贸易竞争者之间的冲突发生了,于是产生了克里特人、腓尼基人、古希腊人等早期海上军事力量。有关希腊海军的传说已很悠久,我们可以从荷马的《伊利亚特》史诗中找寻到希腊海军活动的真实描述。攻打特洛伊就是为了控制达达尼尔海峡,从而控制黑海贸易的一场商业战争。可见,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存在着以木帆船为海军主要装备的海洋权益战争。

公元前480年,希腊和波斯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战,希腊人把波斯舰队引入海峡的狭窄处,使用灵活的、多桨的三层桨座战舰上的撞角,攻击并打败了波斯人,这场战争的胜利迎来了“雅典的黄金时代”,希腊人取得了海上优势,从而推动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与此相反,这次战役的失败标志着波斯的衰落,波斯人从此再未侵犯希腊。此后一个世纪,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在亚历山大大帝的统领下,攻占并征服了垂死的波斯帝国。

公元前3世纪,从台伯河流域扩张而来的罗马人,侵占了意大利南部的希腊城邦,利用革新的海军战术,成功地击败了与罗马争夺制海权的任何国家海军的挑战,从而夺取了地中海的制海权,整个地中海及其所属水域变成了罗马帝国的领海,罗马海上贸易发达,在陆上和海上均确立了“罗马统治下的和平”。

罗马帝国衰落后,日耳曼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先后局部或全部控制了地中海。到l400年,威尼斯为保护海上贸易,已拥有3000艘战舰,在20万人口中,水兵就有38000名。同一时期,土耳其人冲过达达尼尔海峡,向多瑙河推进,此后侵占东欧,远至维也纳,而且以其在北非和中东的基地为出发点,逐渐控制了地中海。

1571年勒潘多战役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木船舰队对抗土耳其舰队的一场海战。勒潘多湾被鲜血染红,土耳其人大败,有3万人丧生,其舰船除60艘外均被俘或击毁,从此土耳其逐步失去了海洋优势,贸易额逐年下降。

16世纪后期,英国海洋力量迅速崛起,大西洋沿岸主要国家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等国的海军也逐步发展壮大,这些国家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也随之展开了。首先是西班牙因为英国袭击西班牙商船而于l588年入侵英国,西班牙集结了l30艘舰船,ll00门火炮,2.7万人的部队,号称“无敌舰队”。此时的英国拥有l97艘舰船,l.6万名士兵和2000门火炮。最后英国舰队挫败了西班牙舰队。后来的历史学家们认识到,“无敌舰队”的惨败标志着西班牙衰落的开始。英国则受到鼓舞而在商业、探险和开拓殖民地等方面从事冒险活动,再加上文学的繁荣,构成了“伊丽莎白”时代的特征。此后,英国皇家海军以其相当的优势击退了荷兰、法国等的挑战,始终维护着其强大的制海权,为英国这一老牌殖民国的扩张和掠夺奠定了明显的海洋基础。英国人认识到,海军优势在世界性战争中有向各地扩张的、不可抗拒的威力。英国海军既防止了敌人入侵他们的那个宁静的小岛,又使英帝国可能赢得半个世界。

美国海上实力的崛起与壮大的过程较长,独立战争时期,美国面对英国强大的海军就认识到海军力量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美国海军是为了保护美国日益扩大的海上贸易,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10年才组建的。l779年美国颁布了《海军法》,并开始着手建造舰船大炮,为称雄海洋而磨刀霍霍。至l9世纪初,美国海军的实力已显现出来,据对在大西祥和太平洋上美英军舰进行的25次战争的统计表明,美国获胜l3次。但当时英国在各类型战舰数量上仍居优势,因而能够封锁美国海岸,这对美国人来说是奇耻大辱。在1850--1860年的l0年间,经过2 000年划桨行船和300年帆力推进之后,世界各国海军有了巨大转变——战舰转为蒸汽推进。美国海军更是大规模发展,并组成分舰队,派赴世界一切需要的地方,去掠夺,去抢占,去保护美国的贸易。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利用其他国家的海军技术,加速装备舰船,有了一支钢制舰队,出现了鱼雷艇和潜艇、驱逐舰等。在此基础上美国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至今已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保护着其霸权主义得以实施。

海洋作为全球的通道,作为资源的宝库,一直成为殖民主义者的争夺焦点。从那些零星散布在四大洋岛屿的归属可以看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大约有150多个群岛被美国等26个国家占据,其中占据l0个以上的有法国、英国、美国和新西兰。美国在太平洋占据约翰斯顿岛、夏威夷群岛、巴尔米拉岛、阿留申群岛等15个群岛和金曼礁,在大西洋占据波多黎各岛和维尔京群岛;英国在太平洋占据奥埃诺岛、亨德森岛等4个岛,在大西洋占据蒙特塞拉特岛、安圭拉岛以及与阿根廷有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等ll个群岛,在印度洋占据查戈斯群岛,在南极半岛占据昴韦尔岛;法国在太平洋占据土阿莫土群岛、拉帕岛、马罗蒂里群岛、瓦利斯群岛等9个群岛和南贝洛纳礁、西北贝洛纳暗礁等4个礁群,在印度洋占据凯尔盖朗群岛、娃保罗岛、阿姆斯特丹岛等5个岛群,在大西洋占据瓜德岛、罗普岛、马提尼克岛等5个群岛。法国、英国均属于欧洲国家,两国的本土分别只有55万多平方千米和24万多平方千米,人口5 500多万和5 700多万。法国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占据了23个群岛,英国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占据了17个群岛。占领一个岛屿,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岛屿本身,更重要的是岛屿的战略位置以及周围的海域和资源。可以说,占领岛屿的目的就是为了占领和控制海域。

从以上列举的史实和数字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在较早的时候就有了强烈的海洋意识,尽管这种意识中包含着野蛮、侵略、掠夺和扩张的成分。他们对海洋的争夺,在一定意义上,超过了对陆地的争夺。而我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只是忙于“大陆文明”的构建,闭关锁国,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经济意识,尤其是海洋国防意识极为薄弱。

19世纪以前,中国除了民间或偶尔由官方进行的越洋航运贸易外,并没有意识到海上贸易与海洋经济的巨额利润和战略作用。l7世纪中叶以后,从海上来的西方殖民主义者对华侵扰不断升级,尤其是近代,西方列强对东南海疆的蚕食和鲸吞,才逐渐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海权意识。l557年,葡萄牙侵占澳门;l624年荷兰人强占台湾;1633年,英国商船直闯广州,攻陷虎门炮台,我国东南海上的门户洞开,藩篱已撤,古老的贡舶贸易渐被殖民主义的掠夺贸易破坏殆尽。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总督揆一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此后,久历风涛、长期鏖战海上的靖海将军施琅指出:“台湾一隅虽属外岛,实关四省(江、浙、闽、粤)之要害。勿谓彼中耕种尤能少资兵食,固当议留;即为不毛荒壤,必借内地挽运,亦断断乎不可弃。……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另外西洋人的夹板船,“精壮坚大,从来乃海外所不敌。”他们暂时还没有危害中国大陆,是缺乏海军基地,而“未有土地可以依托”。如台湾不守,荷兰人卷土重来,“必合党伙窃窥边场,迫近门庭,此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虞。”施琅作为能够较早地清醒认识中国海洋、海岛、海防重要地位的清朝官员又从战略高度提出了“盖天下东南之势,在海而不在陆”的思想,他说:“陆地之为患也有形,易于消弭;海外之藏奸也莫测,当思杜渐0”“历代以来,备防外国,甚为严密,今虽与其贸易,亦须有制,不可过纵”;“苟视为安已治,无事防范,窃恐前此海疆之患,复见不远。”1696年施琅死后,康熙皇帝才逐渐意识到台湾在海洋战略,特别是在捍卫东南海疆上的重要地位。他认为,只有控制台湾海峡水域,才能永绝外国边海之患。公元1717年,当有人主张东南重在防守沿海边界时,康熙明言:“台湾、南粤,人以为孤悬海外,无关紧要,自得其地,福建、广东之贼便无容身之地,所系非轻”,“海防为要”,中国“近海口子甚多。此时无碍,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害矣。”康熙之后的雍正、乾隆时期,清朝不断强化海防措施,强调海洋的重要性。虽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华侵扰的不断升级,中国的海洋意识有了一定增强,但只是停留在用闭关锁国的方式来巩固海洋国防的低级阶段。美国外交家、作家科士达在1904年的一本著作中写道:“在16世纪,……中国的统治者没有忽视已经以武力占领了菲律宾、爪哇和其他海岛,并在印度和马来半岛取得了立足点的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侵略气焰。在中国自己的港口与这些民族以及英国人的早期接触中充满了暴行与杀戮,这就使中国当局在17世纪采取了导致封闭除广州外一切港口的严重步骤,而且,即使在广州,对外交往也是在极其苛刻的条件下进行的。”闭关锁国,在当时虽然是不得已的民族自卫行为,对巩固海防曾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正是清政府长期以来实行的这种闭关锁国政策,成了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灾难深渊,蒙受了巨大痛苦和耻辱。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海门大开,西方殖民主义各国肆无忌惮地侵犯中国海疆,以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在受尽洋人的侮辱、欺凌之后,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他们兴起了洋务运动,以“图强御海”。

建立新式武装的海军是l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8889月,清政府批准了《北洋海军章程》,中国北洋海军诞生了,它拥有定远、镇远2艘铁甲舰,致远、经远等5艘新式快船,计25艘船只,其实力名列当时世界第9位,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力量。而此时,日本正蓄谋发动对中国的战争。l874年,日本曾武力侵犯中国台湾;l879年,日本侵占了琉球群岛。这时,日本已经开始向朝鲜侵略扩张,并且企图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1880年,日本参谋本部在呈交天皇的《邻邦兵备略》中指出,为了准备对中国的战争,扩充军备是当务之急。从l885年起,日本进行10年扩军计划。通过发行公债、国库拨款和富商捐款等多种形式来扩充军备,建设海军,从国外购买了大量航速高、配备大口径火炮的战舰,其中于1892年向英国购买了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巡洋舰“吉野”号。到这时,日本已经提前两年完成了l0年扩军计划。l894年夏季,当日本以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发动其精心策划的甲午海战时,腐败的清政府却对这场早已可以预料的战争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北洋水师在设施老化、航速缓慢、弹药失效和缺乏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迫应战,加上指挥严重错误,导致了北洋舰队的悲惨覆灭。甲午海战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宝岛台湾和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澎湖列岛等台湾附属岛屿,随之被迫拱手让给日本。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可以列出很多条来,诸如封建制度的没落、封闭保守的小农经济、清政府腐败昏庸、经济落后、闭关锁国、国防不固等,但从更深的层次来看,是长期以来固守着封闭的大陆意识,没有形成开放的海洋意识。

进人现代社会以来,世界各国的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对海洋的争夺更加激烈。一方面,海洋战争难以避免,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的海战以及90年代初美国和伊拉克围绕波斯湾石油资源的海湾战争就是例证。另一方面,对海洋的争夺又以更加复杂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73年开始制订,l982年获得通过,到1994年正式生效,历时20余年的艰难历程,就说明了这一点。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拉美国家带头兴起的反对海洋霸权、维护200海里海洋权的斗争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它们强烈要求联合国为其划定海洋国土提供法律保障。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世界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称霸时代进入了多极化时代,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得到增强,世界海洋国土之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