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一帆重工三期项目是专门为生产舱口盖而建设的,占地175亩,去年11月建成投产。按照协作伙伴厦船重工的订单要求,一帆重工今年计划生产船舶分段、舱口盖4万吨,预计产值4亿元,这些产品相当于生产9艘5.7万吨级散装货轮60%以上的工作量。
全球船舶业步入低谷以后,福建省造船企业把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抢抓发展机遇的重大举措,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客户需求,全面实现平稳发展。来自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福建省规模以上船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3.4613亿元,同比增长15%;今年截至2月份,创工业总产值23.9亿元,同比增长7.1%;完成造船59艘,同比增长51%;实现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319%.
双超20亿元
对福建东南造船厂来说,2009年可是个丰收年,取得了建厂以来首次产值与销售“双超20亿元”的骄人业绩。
东南造船厂占地面积仅270亩,又是在一个修船厂基础上进行改造的,属于“先天不足,发育不全”的小厂。然而,东南造船厂却在270亩地上做足文章,场地小,靠科学调度,靠三维空间放样,靠分段多次移动,做到“见缝插针”.
为规避市场风险,东南造船厂在充分考虑自身技术条件和建造能力的基础上,合理细分市场,准确产品定位,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开发和承建大马力多用途海洋工作船,并先从东南亚市场起步,逐渐向欧盟、大洋洲、南美洲等拓展。
为了保交船,东南造船厂积极实施转换生产模式,提高建造精度,加快建造速度,保证产品质量。工厂采取增加预舾装量,加大管系、电缆托架和基座的预装量,提高船舶下水前的完整性;下水重量从原来的1300T提高至2000T,大大地缩短船舶在码头的建造时间。
与此同时,东南造船厂顺应造船形势变化,积极走总装造船道路,陆续实现管系、分段的工程项目外包。逐渐建立起以自身为总装基地、外包协作企业为专项工程制作点的发展模式,突破了自身场地、人力不足的局限性,加快了生产进度,带动协作企业共同发展。
如今,东南造船厂手持生效订单49艘,合同总额约6.39亿美元,在谈意向船有15艘。截至目前,东南造船厂已出口海工船近百艘,成为中国海工船出口大户,名扬国际船市。
小厂大作为
福州利亚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位于平潭岛,原来是一家民营小型船舶修理厂,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着手对企业进行大规模、高起点、高投入的总体规划,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陆续建成先进船舶生产基地,可承接5万-7万吨国际标准钢质船舶。目前,公司依托福建马尾造船股份公司对外承接造船订单,三年来完工出厂8艘工程船;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2.3倍,成为福建船舶工业的生力军。
位于龙海紫泥造船工业走廊的龙海富雄船业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民营小型船舶企业。在国际船市疲软的形势下,他们紧紧把握自身定位,不与大厂争市场,而把目光盯住身边广阔的市场,截至去年底,成功交付新船25艘,创造了小船厂也能多接订单、多交船的奇迹。
富雄船业把扩大内需纳入自己视野中,做好建筑行业需要大量砂石运砂船的文章,积极承接1000吨以上自卸式运砂船业务,去年共向用户交付21艘自卸式运砂船。
在两岸“大三通”的背景下,金门同胞来厦门鼓浪屿旅游的人员越来越多,对小型旅游船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富雄船业瞄准厦门鼓浪屿旅游船市场,承接了312客位旅游船的建造业务,精心组织建造,现已交付3艘。
龙海周边海洋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捕捞业极为兴旺,这又给富雄船业极好机会,先后承接了龙海、东山等周边渔民的渔船建造任务,目前已交付1艘捕捞拖网渔船。据了解,该公司今年还将交付2艘捕捞拖网渔船、2艘
渔船卖国外
前些年船市生意红火,许多船厂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三大主流船型上,原来建造渔船的企业也投资扩能,“晋升”到造大船行列。然而,福建东南船厂、福建立新船舶工程公司、福安恒生船业公司、福安金鸿盛船务公司、龙海富雄船业公司等坚持多元化经营,既要抓住“西瓜”也要捡到“芝麻”,而且做到“芝麻”开花节节高,承建渔船的品种多、功能全、市场广,创造了船东满意度高、回头客不断的好局面。
据了解,去年全省成功交付86艘渔船,既有国内的船东,又有国外的船东。其中,福建立新船舶工程公司为广东、广西共建造并交付40余艘抗风浪性能良好的运洋捕捞渔船;福安恒生船业公司、福安金鸿盛船务公司、龙海富雄船业公司等为宁德、福州、漳州、厦门建造了43艘新型渔船,满足了福建海洋大省的渔业生产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艘316KW笼诱捕渔船出口法国海外省马提尼克大区,深受国际渔业捕捞界关注。
福建东南造船厂曾批量出口高附加值渔船到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虽然近几年承接大量海洋多用途工作船,生产任务饱满,但仍然千方百计满足客户要求,设计建造新型笼诱捕渔船,其优良的适航性、保鲜设备系统、助渔功能等得到船东的赞许,成为品牌产品。
今年,福建还有几十艘渔船开工建造,相信新型渔船的生意会越来越红火。
以优势产业推进装备自主化
——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即重化工业时期,汽车、船舶、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导行业。由于重化工业在产业链中具有高强度的“前向联系效应”和“后向联系效应”,通过重化工业的扩张能够产生“引致投资”,成为工业化中期经济发展的脊梁。那么,如何使重化工业成为我省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引擎?
“福建的重化工业需要‘恶补',要按照经济发展进入重化工业时期的要求,通过重化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朱四海分析说,福建重化工业总体上还缺乏主导行业。按照行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达到10%为“主导行业”的标准,在重化工业5大行业(电子信息、石化、装备制造、钢铁及有色、建材)中,福建只有装备制造业(16%)和电子信息行业(12%)符合标准,而且行业集中度明显偏低。
首先要振兴装备制造业。结合纺织、轻工、电子信息、建材等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带动、推动装备自主化,提升‘福建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福建目前已发展成为纺织服装、布料、鞋帽、陶瓷建材等终端产品的全国产业集群中心和交易集散中心,完全有条件依托这些产品形成的市场优势地位,培育形成区域性乃至全球性装备制造集散中心,以市场的集聚推动产业的集聚、人才的集聚和技术的集聚,进而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与升级。
其次是培育新增长点、服务新行业。一是船舶工业,加强船舶自主设计能力、船用装备配套能力和大型造船设施建设,发挥福建的港口资源优势建设造船基地。二是环保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燃煤电厂电除尘产品和烟气脱硫、脱销、脱碳产品和机动车尾气净化产品等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设备和材料;发展水污染防治技术设备与材料;发展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等固体废物处理装置技术设备;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装备。三是新能源汽车。以金龙汽车为龙头,推动超级电容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化学电源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开发新型替代燃料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生物柴油汽车。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