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突然加速,航运金融服务业短板顿时凸显,中外企业见状纷纷变身掘金者投入其中。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真虹今日告诉网易财经,航运金融业可做的事情非常多,目前各家公司还处在共同做大市场,完善整个航运中心服务体系阶段,相互之间不会形成恶性竞争。
“‘中国船舶交易信息平台’是24日揭牌的,从今年4月1日起,将在全国实施《船舶交易管理规定》。目前,全国通过船舶交易市场进行的船舶交易每年达150亿元的规模,而没有进场私下交易的则更多,这就导致船舶交易标准不统一、市场透明度不高、交易过程不规范,上述规定实施后,国内船舶交易都要强制进场交易,我们还将编制开发国内首个船舶交易指数。”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说。
全球保险巨头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显然嗅到了其中的商机。2009年10月,苏黎世就与浦东新区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今年3月17日,双方出资2000万元合作成立了全球范围内首个航运与金融研究中心。
“苏黎世集团创建于1872年,集团总资产高达4240亿美元,业务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却一直没有取得在华财险营业执照,公司希望能够尽快开展包括航运保险在内的相关业务。”苏黎世集团大中华首席执行官陈志宏说。
与苏黎世立足上海不同,国内银行业则将视线放在了整个长三角地区。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助理孙平25日表示,今年该行将开发内河航道改造及基础建设贷款品种,支持改善长江干流及长三角沿海的航运条件。
“作为政策性银行,我们多年来一直重点支持船舶和航运产业,截至2009年末,累计发放船舶贷款1168亿人民币和85亿美元,支持了3722艘船舶的出口,今后还将支持有实力的船厂开展并购,支持船厂开发LNG船、海工装备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孙平说。
“我们正和上海国际集团公司、
李绍德表示,参与成立航运产业基金,不仅有利于船队引进,还可以分享基金所获得的盈利。“集团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船舶买卖和融资,以往都是通过海外代理或基金来运作,以后就可以将船队引进的需求告知产业基金,由基金负责船只的购买和融资,再由集团向基金进行经营租赁。”
真虹称,全球船舶贷款规模约3000亿美元,全球船舶租赁交易规模约700亿美元、航运股权及债券融资规模约150亿美元,航运运费衍生品市场规模约1500亿美元,海上保险市场规模约250亿美元,但上海各类业务占全球市场份额还不到1%。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