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大力发展品牌渔业,加快现代化渔业经济区建设

来源: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   发布时间:2015-05-21 04:20:40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海岸线长985.54公里,约占全省的1/3,全国的1/18。沿海岸线曲折,岬湾交错,有大小港湾30多处,负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滩涂面积300多万亩。威海临近海域位于黄渤海结合部,是两大海区诸多经济鱼虾产卵、越冬、索饵、洄游的必经之地,分布有烟威、连青石两大渔场,盛产鱼虾贝藻等各种海产品300多种,海洋渔业资源是全国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威海市根据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培植名牌产品、提高威海水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目标、大力发展品牌渔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获得全省名牌产品和全省著名商标称号的产品达到8个,在全省排在首位,并有几十个产品获得中国国际农博会、国际渔业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名牌产品”称号。威海水产品的形象和知名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渔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水产品产量基本保持稳定的条件下,水产品产值和渔业经济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5年,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101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近70%,为保持在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做出重要的贡献。具体工作中:
一、培植龙头企业,打造品牌渔业发展的坚实平台
与一般企业相比,龙头企业对品牌更为重视,也更有能力进行综合性的长期开发和投入。在品牌渔业发展初期,通过龙头企业的重点引导带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将培植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品牌渔业的骨干力量和重要依托,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各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鼓励扶持力度,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控股、买断等方式,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的集聚、集中,形成了一批行业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产品主导型的大型渔业企业集团,其中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0多家,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渔业企业近40家,最高的好当家集团达到20多亿元。在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品牌渔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市获得全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称号的8个产品,由7个产品是由国家、省和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生产的。好当家集团和泰祥集团同时获得全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称号,并获得威海市和荣成两级政府的表彰。目前好当家集团正在全力将“好当家”打造成水产品的全国性知名品牌。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众多渔业企业在通过聘请专业公司进行包装策划、聘请形象代言人、加大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力度等方式,高起点、大投入,形成了一股重视品牌、培植品牌、发展品牌渔业的热潮。近几年新涌现出“健人”、“海姑”等一大批新品牌,并迅速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如荣成市鸿洋神海洋生物技术产业有限公司,采用国内首条五级分子蒸馏生产线,开发出国内领先的深海鱼油胶丸。经过几年发展,生产的“鸿洋神”鱼油胶丸在国内外激烈的鱼油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鱼油家族一个响当当的国产名牌,并成为第一批省名牌产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好当家集团,致力于打造国内水产品“第一品牌”,高起点、大投入,“好当家”牌水产品已经成为国内影响较大的名牌产品。
二是加快标准化步伐,提高品牌渔业的竞争力
渔业标准化,是现代渔业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更是发展品牌渔业的重要手段。威海一直坚持渔业标准化与品牌渔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首先,不断建立健全渔业标准体系。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威海在全国率先制订了刺参、太平洋牡蛎、魁蚶等8个品种的24项无公害水产品地方标准,目前已经由省技术监督局公布实施。同时,建立完善了生产日志、药物残留控制等配套制度,组织编印了《海水养殖标准化知识汇编》发放渔业企业指导生产,目前已经在全市渔业行业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渔业标准体系。其次,不断建立健全渔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在全市规划了50万亩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即10万亩海带浅海养殖示范区、10万平方米牙鲆鱼工厂化养殖示范区、10万亩虾池综合利用示范区、10万亩扇贝浅海养殖示范区和10万亩滩涂贝类养殖示范区,目前已经建成2处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3处省级标准化示范园、15处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同时发挥示范区和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标准化在全行业的覆盖面。三是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监测体系。近年来,威海先后成立了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渔业环境监测中心、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病害防治中心等机构,提高了组织保障能力。不断加快养殖生产记录、投入品使用与管理、产品标签、水质环境监测、药残整治等制度的实施,进行严格的质量抽查和检查,定期公布检查结果,查处违规行为,有力地提高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全市获得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的养殖面积达到20多万亩,通过国家无公害水产品认证的养殖产品50多个,通过HACCP、ISO9000系列和欧盟注册认证等国际体系认证的企业超过130家,取得各种认证150多项,为品牌渔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提供坚实的保证。比如在在海带行业,荣成市先后出台了17项技术标准和生产管理标准,将海带生产的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荣成海带”顺利成为全省第一个水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极大地提高了“荣成海带”的知名度,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品牌渔业的发展。
三、加快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提高品牌渔业国际化水平
在发展品牌渔业的过程中,威海市将加快对外开放作为重要的推动手段,将品牌渔业的发展纳入国际化视野,立足于经济国际化、一体化的大趋势,推动渔业经济全方位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世界渔业经济的大循环,依托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通过承办海洋渔业暨水产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和博览会等举措,不断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领域,引导外资投向名优养殖、精深加工、生物科技等资金、技术密集型领域。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成立海洋渔业三资企业200多家,累计合同利用外资3.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近3亿美元。外资的涌入,不仅带来大量的资金、技术,更带来了先进的市场理念和品牌观念。如外资企业生产的海带面、海带糖、海带即食产品等有效地提高了海带产品的增加值,改变了以往海带简单、笨重、销路不畅的局面,使海带供不应求,价格稳定提高,并有力地促进了海带业的发展,涌现出“鸿洋神”、“食藻宝”、“高绿”、“仁一”、“王氏”等一大批海带品牌,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高。在积极稳固一般贸易、加快发展本地产品、尤其是养殖加工产品出口的同时,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加工贸易规模。2005年,实现水产品出口22万吨,创汇5.19亿美元,水产品创汇额超过全市创汇总额的10%,占全部农产品创汇额的65%以上,乳山市的太平洋牡蛎、环翠区的石鲽鱼、好当家集团、泰祥集团、宇王集团生产的水产品在日本、韩国市场广受好评,成为国外消费者青睐的知名品牌。目前,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以好当家为代表的一批渔业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国门,到国外投资办厂,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稳步提高。如好当家集团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注册成立了公司,不断建立完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既促进了产品直接出口销售,又提高了品牌形象,吸引了众多客户。
四、坚持科技兴渔,抢占品牌渔业发展制高点
威海将 “科技兴渔”作为发展品牌渔业的重要支撑,不断提高品牌渔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首先,依托科研机构、重点企业,努力增强自我研发能力。目前,全市海洋渔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0多家,好当家集团、寻山水产集团、西港水产集团、健人食品、宇王集团等企业纷纷建立了水产研究所、食品研究所、海参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先后开发出“好当家”海参琼浆和即食鲍鱼、、“宇王”海参口服液和鱼鳞胶原口服液、“健人”海参胶囊、“伊可欣”海洋药物等等一系列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制品,受到市场的欢迎。建设了全国海洋水产科技示范园、国家海洋“863”计划产业化基地、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等40多处园区、基地,成为国内惟一同时拥有三处“863”成果产业化基地的地级市。依托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00多项,其中海洋863项目20多项。随着大菱鲆育苗及养成、深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养鱼、虾池养参等一批新技术、新成果的大规模推广,威海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海参、鲆鲽类、海带养殖基地以及全国重要的贝类、工厂化养鱼和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同时,威海依托各级推广机构,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初步形成了以市级为龙头、县级为中心、镇级为骨干、企业为基础,上挂科研机构、下联企业、渔民较完善的科技服务网络,通过技术下乡、现场交流、技术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为渔民、渔企解决技术难题,有效地提高了渔业和渔民的科技水平,科技进步威品牌渔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虽然威海在品牌渔业的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威海渔业知名品牌仍然很少,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认同度不高,威海水产品的牌子始终没有真正打响,可以说品牌渔业的发展只是处在起步阶段。下一步威海将继续强化品牌观念,以工业化理念发展渔业,发挥渔业优势,打造渔业名牌,提高渔业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具体打造六大品牌:
一是海藻品牌。威海海带品质优良,产量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世界的四分之一,具有不可比拟的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要以现有的“荣成海带”地理商标、“食藻保”、“高绿”等品牌为基础,发挥海藻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各企业间的沟通联合,统一注册商标,真正将威海海带的牌子打响,使其成为具有垄断效应的世界级海藻品牌。
二是海珍品品牌。威海是鲍鱼、海参、海胆等海珍品的原产地和高产地,不管是野生还是养殖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下一步要重点做好“威海刺参”等地理标志商标和原产地保护力度,发挥质量优势,培植成知名的海珍品品牌。
三是海水鱼品牌。威海是鲆鲽类海水鱼的主产区之一,不论品质还是养殖规模都具有较大优势,但由于缺乏品牌,这一优势还远远没有体现出来。下一步要借鉴挪威三文鱼、法国大菱鲆等培植品牌的经验和做法,培育威海大菱鲆、牙鲆、石鲽等知名品牌。
四是渔业机械品牌。以黄海造船、海达造船、西港造船、西霞口造船等企业为龙头,将其培植成大型造船企业,开发出一批象汽车品牌那样的知名渔船品牌。
五是加工品牌。以好当家、泰祥、宇王、威东日、海都、环宇等骨干企业为依托,瞄准市场热点和空白点,开发出一批新型的海洋食品,抢占国内外市场,提高国内外客户和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2006年7月3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