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半年山东省水产品对外贸易稳步增长

来源:经贸处   发布时间:2014-06-08 14:57:46 
2006年7月17日

一、水产品对外贸易稳步增长
上半年,全省水产品进出口实现贸易总量101.4万吨,总值为22.6亿美元,增长-2.3%和6.1%。其中:进口53.2万吨,值8.1亿美元,增长-7%和-5.8%,出口48.2万吨,创汇14.5亿美元,增长2.9%和14.2%。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出口主要贸易方式格局有所变化,进料加工占据主导地位
经过多年的贸易发展,一般贸易、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已成为我省水产品出口的三大贸易方式,同时,随着近海资源状况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三大主要贸易方式呈现出进料加工增长、来料加工稳定、一般贸易缩减的新格局。一般贸易是三大贸易方式中效益最好,也是企业最愿发展的,但受国内资源衰退的影响,适于加工出口的经济鱼类明显减少,养殖产品受药残和规模制约,迫使企业无法用于出口,导致一般贸易出口逐渐减少,威海、日照市一般贸易出口比例较高,上半年创汇2.6亿和1.2亿美元,仅增长0.1%和7.5%。来进料加工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为推进我省水产加工业的外向型发展,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水产加工业整体水平、培育出口龙头企业起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省水产品加工出口的一大优势和品牌,全国80%多的来进料加工在我省,其中:来料加工作为加强与国际水产品市场的联系,扩大出口和树立形象的基础平台,虽然受客户制约,利润不断减少,甚至是保本经营,如加工一吨狭鳕的利润仅为100元,但从减轻资金压力、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维系客户关系和社会效益出发,部分企业仍将其作为重要经营业务,山东东方海洋公司来料加工占40%,青岛红福集团来料加工占30%,日照荣信23%属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凭借相对(来料加工)高的利润、质量可靠、供货稳定的原料、产品开发的主动性,以及稳定的客户群,逐渐被大多数企业看好,目前,同样的原料进料加工比来料加工的平均利润高5%左右。青岛80%的企业以进料加工为主,青岛正进、佳元集团全部为进料加工,浩源、亿路发集团90%以上是进料加工,烟台50%的企业从事进料加工,因而青岛、烟台市出口增长速度较快,分别创汇5.7亿和4.9亿美元,增长24.5%和15.4%。
(二)出口品种稳步调整,高附加值产品不断增加
无论是采取任何贸易方式,企业都认识到面对目前的国内外资源和市场状况,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增加产品的多样性,提升企业产品档次,提高企业效益。上半年在进口量、值下降,出口量小幅增长的情况下,出口创汇仍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出口平均价格突破3000美元/吨,为3006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11%。进口量的减少虽然有资金紧张的影响,但主要是企业采取主动调控的结果,减少的主要品种是狭鳕这种低利润的“大路货”(上半年少进6.8万吨),增加的则是鲽鱼、三文鱼、马哈鱼、蓝鳕、比目鱼、金枪鱼等加工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同时,各企业都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精深(细)加工产品的生产。青岛亿路发集团开发的高附加值真空小包装产品最小的仅为11g—19g,日照荣信和美佳集团的星鳗系列产品分别占据日本东京和下关、九州市场的重要份额。
(三)注重基地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进一步拓宽加工出口原料渠道,扩大一般贸易出口,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许多企业已开始着眼于养殖、加工、出口、内销一体化经营,实行“公司+基地”模式,一方面建立稳定的收购原料基地,许多企业不仅在省内,而且在全国主产地区都设有专门的集收购、初加工于一体的分公司,统一标准收购原料,确保了原料质量,烟台伟成在辽宁大连建立了扇贝收购处、荣成泰祥在海南成立了集水产养殖、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食品企业、日照美佳在江西九江建立了小龙虾分公司;另一方面,建立养殖生产基地,荣信集团在海南合作投资1000万元的深海鱼类养殖项目已正式启动,主要养殖军曹鱼、对虾等,美佳集团的网箱养殖,品种有鲈鱼、黑头、美国红鱼等,去年尝试的加工产品已进入了日本餐馆,并且有了定向客户,今年下半年计划再出口100箱产品,文登骏马公司通过虾池改造和围网养殖,建立了几万亩的河豚鱼养殖基地,每年出口冰、鲜河豚鱼1000多吨。
(四)渔业龙头企业成为水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我省省级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其中31家实现出口,2005年有17家企业创汇过1000万美元,占过千万美元企业的21.8%。今年上半年大部分企业出口创汇保持10%左右的增长,出口创汇500万美元的龙头企业17家,占总数的21.3%,其中东方海洋公司创汇2942万美元,增长22%,美佳集团创汇2805万美元,增长26%,正进集团出口2463万美元,增长60%。
(五)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我省水产品出口影响不大
5月29日日本正式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苛刻、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该制度对所有农业化学品在食品和农产品中的残留限量都作出了规定,设限指标大幅度增加,限量标准更为严格,检测项目成倍增长。日本是我省水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2005年我对日出口水产品11.3亿美元,占我省水产品出口总额的40%,今年上半年对日出口5.4亿美元,增长1.5%,占出口总额的37.2%,增幅较少主要是因为受捕捞资源影响,符合对日加工出口的产品减少,加之其消费特点是追求品种的变化,稳定的大批量进口一个品种较少。从目前情况来看,“肯定列表制度”对我省水产品出口影响不大,原因有三:一是出于政治因素考虑和国内进口商、经销商的呼吁,该制度尚未全面真正实施;二是我省受该制度影响最大的是养殖产品的药物使用、残留,我省水产品中共存在使用3类72种农业化学品,其中(养殖行业使用的)渔用兽药(含中草药)62种、渔用农药2种、渔用饲料添加剂8种。经比对,有17种列入了日本“肯定列表”,13种未列入“肯定列表”(一律标准),20种是中草药,9种是豁免物质,8种属于代谢豁免物质,属于禁用物质的有5种。而我省对日出口产品以海捕产品为主,养殖产品出口不多;三是我省许多企业在各级主管部门和商检部门的指导下,在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拓宽出口渠道等方面都作了应对准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人民币升值减少了企业利益
从调研情况来看,人民币的升值对于一般贸易方式为主的企业影响最大,一是利润减少,换汇成本增加。现在出口同一价格、同等数量的产品,每创汇1美元,对企业来说比升值前平均少收入人民币0.2元,如日照荣信集团,今年计划一般贸易出口6000万美元,直接体现就是少收入1200万元,从全省来说,上半年一般贸易出口4.1亿美元,直接减少收入8200万元人民币。目前全省以一般贸易为主的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减少2—3%;二是市场竞争力削弱。我省一般贸易主要以日本、韩国市场为主,企业不仅要应对人民币升值还要兼顾日元贬值,不仅要负担原料价格逐渐上涨所增加的成本,还出于巩固市场的考虑,不敢轻易调整产品价格,一定程度削弱了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二)资金紧张和加工原料不足导致客户流失
除来料加工外,进料加工和一般贸易出口企业具有收购原料时间集中、加工原料储备时间长、资金占用量大、面临风险高的特点。由于缺乏有力的信贷支持政策,致使水产品出口企业贷款困难,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在采购原料时往往捉襟见肘,加之在原料供应渠道、品种规格方面受到种种制约,如进料加工方面:由于欧美日客商垄断了原料供应主渠道,同时受国外限额捕捞影响,在原料采购时或购进高价适合原料,或购进一般原料,影响了成品销售;一般贸易方面:养殖产品受药残和规模影响,企业一不敢做二不好做,海捕产品符合客商规格要求的越来越少,出现原料少于订单的状况,在有些项目被迫放弃的同时,也失去了部分客户。
(三)生产成本增加制约企业发展
一是企业建立原料收购、养殖基地,加大了成本。为保证原料质量安全,企业必须加大基地建设投入,而自属基地产品价格,往往高于社会水产品收购价格。二是质量检测投资加大。为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一些企业设立了质检机构,不惜投巨资购置相关的仪器设备,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三是柴油涨价,导致捕捞产品成本增加,原料价格上涨。四是企业反映检验检疫日趋严格,项目增多,费用增加,时间延长,如为确保山东口岸产品万无一失,无论是对有检验要求的进口国(欧美日韩)还是无检验要求的国家地区(东南亚、东欧)出口产品都实行批批检验;检测项目也从原来10几项增加到100多项;对深海捕捞的来进料产品不仅进口时进行检验,出口再检1次,而且在检测重金属同时还按养殖产品检验药物残留;山东检验检疫部门只有1台重金属检测仪器,检验时间延长。据了解,我省水产品平均通关时间为:欧盟3—4周,美国2—3周,其他市场1—2周,出口创汇过千万美元企业每年检验费达上百万元。
(四)协会建设滞后影响整体发展
企业普遍反映,由于目前没有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出口行业协会,导致在原料、用工、市场等方面的竞争处于一种无序状态,非常混乱,不利于行业整体发展。
(五)技术贸易壁垒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我省水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次数呈增加趋势,严重影响了水产品出口并由此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双壳贝类至今未出口欧盟;日本5月底实行的“肯定列表制度”,农残标准普遍限制在0.01ppm以内,由于在商检近年来监控检测中发现多批养殖产品存在呋喃类代谢产物残留、孔雀石绿、结晶紫、沙星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等残留的问题,有些甚至引起了严重的质量事故。所以,养殖水产品及其制品是我省最高风险的品种,对于推进我省养殖产品出口增加了难度;美国FDA年内将对我贝类产品进行从源头到全过程管理的检查,一旦达不到要求,必会设置更为严格的技术控制措施,对发展我省200多万吨的贝类产品加工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


来源:经贸处







一、水产品对外贸易稳步增长
上半年,全省水产品进出口实现贸易总量101.4万吨,总值为22.6亿美元,增长-2.3%和6.1%。其中:进口53.2万吨,值8.1亿美元,增长-7%和-5.8%,出口48.2万吨,创汇14.5亿美元,增长2.9%和14.2%。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出口主要贸易方式格局有所变化,进料加工占据主导地位
经过多年的贸易发展,一般贸易、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已成为我省水产品出口的三大贸易方式,同时,随着近海资源状况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三大主要贸易方式呈现出进料加工增长、来料加工稳定、一般贸易缩减的新格局。一般贸易是三大贸易方式中效益最好,也是企业最愿发展的,但受国内资源衰退的影响,适于加工出口的经济鱼类明显减少,养殖产品受药残和规模制约,迫使企业无法用于出口,导致一般贸易出口逐渐减少,威海、日照市一般贸易出口比例较高,上半年创汇2.6亿和1.2亿美元,仅增长0.1%和7.5%。来进料加工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为推进我省水产加工业的外向型发展,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水产加工业整体水平、培育出口龙头企业起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省水产品加工出口的一大优势和品牌,全国80%多的来进料加工在我省,其中:来料加工作为加强与国际水产品市场的联系,扩大出口和树立形象的基础平台,虽然受客户制约,利润不断减少,甚至是保本经营,如加工一吨狭鳕的利润仅为100元,但从减轻资金压力、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维系客户关系和社会效益出发,部分企业仍将其作为重要经营业务,山东东方海洋公司来料加工占40%,青岛红福集团来料加工占30%,日照荣信23%属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凭借相对(来料加工)高的利润、质量可靠、供货稳定的原料、产品开发的主动性,以及稳定的客户群,逐渐被大多数企业看好,目前,同样的原料进料加工比来料加工的平均利润高5%左右。青岛80%的企业以进料加工为主,青岛正进、佳元集团全部为进料加工,浩源、亿路发集团90%以上是进料加工,烟台50%的企业从事进料加工,因而青岛、烟台市出口增长速度较快,分别创汇5.7亿和4.9亿美元,增长24.5%和15.4%。
(二)出口品种稳步调整,高附加值产品不断增加
无论是采取任何贸易方式,企业都认识到面对目前的国内外资源和市场状况,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增加产品的多样性,提升企业产品档次,提高企业效益。上半年在进口量、值下降,出口量小幅增长的情况下,出口创汇仍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出口平均价格突破3000美元/吨,为3006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11%。进口量的减少虽然有资金紧张的影响,但主要是企业采取主动调控的结果,减少的主要品种是狭鳕这种低利润的“大路货”(上半年少进6.8万吨),增加的则是鲽鱼、三文鱼、马哈鱼、蓝鳕、比目鱼、金枪鱼等加工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同时,各企业都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精深(细)加工产品的生产。青岛亿路发集团开发的高附加值真空小包装产品最小的仅为11g—19g,日照荣信和美佳集团的星鳗系列产品分别占据日本东京和下关、九州市场的重要份额。
(三)注重基地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进一步拓宽加工出口原料渠道,扩大一般贸易出口,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许多企业已开始着眼于养殖、加工、出口、内销一体化经营,实行“公司+基地”模式,一方面建立稳定的收购原料基地,许多企业不仅在省内,而且在全国主产地区都设有专门的集收购、初加工于一体的分公司,统一标准收购原料,确保了原料质量,烟台伟成在辽宁大连建立了扇贝收购处、荣成泰祥在海南成立了集水产养殖、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食品企业、日照美佳在江西九江建立了小龙虾分公司;另一方面,建立养殖生产基地,荣信集团在海南合作投资1000万元的深海鱼类养殖项目已正式启动,主要养殖军曹鱼、对虾等,美佳集团的网箱养殖,品种有鲈鱼、黑头、美国红鱼等,去年尝试的加工产品已进入了日本餐馆,并且有了定向客户,今年下半年计划再出口100箱产品,文登骏马公司通过虾池改造和围网养殖,建立了几万亩的河豚鱼养殖基地,每年出口冰、鲜河豚鱼1000多吨。
(四)渔业龙头企业成为水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我省省级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其中31家实现出口,2005年有17家企业创汇过1000万美元,占过千万美元企业的21.8%。今年上半年大部分企业出口创汇保持10%左右的增长,出口创汇500万美元的龙头企业17家,占总数的21.3%,其中东方海洋公司创汇2942万美元,增长22%,美佳集团创汇2805万美元,增长26%,正进集团出口2463万美元,增长60%。
(五)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我省水产品出口影响不大
5月29日日本正式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苛刻、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该制度对所有农业化学品在食品和农产品中的残留限量都作出了规定,设限指标大幅度增加,限量标准更为严格,检测项目成倍增长。日本是我省水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2005年我对日出口水产品11.3亿美元,占我省水产品出口总额的40%,今年上半年对日出口5.4亿美元,增长1.5%,占出口总额的37.2%,增幅较少主要是因为受捕捞资源影响,符合对日加工出口的产品减少,加之其消费特点是追求品种的变化,稳定的大批量进口一个品种较少。从目前情况来看,“肯定列表制度”对我省水产品出口影响不大,原因有三:一是出于政治因素考虑和国内进口商、经销商的呼吁,该制度尚未全面真正实施;二是我省受该制度影响最大的是养殖产品的药物使用、残留,我省水产品中共存在使用3类72种农业化学品,其中(养殖行业使用的)渔用兽药(含中草药)62种、渔用农药2种、渔用饲料添加剂8种。经比对,有17种列入了日本“肯定列表”,13种未列入“肯定列表”(一律标准),20种是中草药,9种是豁免物质,8种属于代谢豁免物质,属于禁用物质的有5种。而我省对日出口产品以海捕产品为主,养殖产品出口不多;三是我省许多企业在各级主管部门和商检部门的指导下,在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拓宽出口渠道等方面都作了应对准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人民币升值减少了企业利益
从调研情况来看,人民币的升值对于一般贸易方式为主的企业影响最大,一是利润减少,换汇成本增加。现在出口同一价格、同等数量的产品,每创汇1美元,对企业来说比升值前平均少收入人民币0.2元,如日照荣信集团,今年计划一般贸易出口6000万美元,直接体现就是少收入1200万元,从全省来说,上半年一般贸易出口4.1亿美元,直接减少收入8200万元人民币。目前全省以一般贸易为主的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减少2—3%;二是市场竞争力削弱。我省一般贸易主要以日本、韩国市场为主,企业不仅要应对人民币升值还要兼顾日元贬值,不仅要负担原料价格逐渐上涨所增加的成本,还出于巩固市场的考虑,不敢轻易调整产品价格,一定程度削弱了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二)资金紧张和加工原料不足导致客户流失
除来料加工外,进料加工和一般贸易出口企业具有收购原料时间集中、加工原料储备时间长、资金占用量大、面临风险高的特点。由于缺乏有力的信贷支持政策,致使水产品出口企业贷款困难,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在采购原料时往往捉襟见肘,加之在原料供应渠道、品种规格方面受到种种制约,如进料加工方面:由于欧美日客商垄断了原料供应主渠道,同时受国外限额捕捞影响,在原料采购时或购进高价适合原料,或购进一般原料,影响了成品销售;一般贸易方面:养殖产品受药残和规模影响,企业一不敢做二不好做,海捕产品符合客商规格要求的越来越少,出现原料少于订单的状况,在有些项目被迫放弃的同时,也失去了部分客户。
(三)生产成本增加制约企业发展
一是企业建立原料收购、养殖基地,加大了成本。为保证原料质量安全,企业必须加大基地建设投入,而自属基地产品价格,往往高于社会水产品收购价格。二是质量检测投资加大。为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一些企业设立了质检机构,不惜投巨资购置相关的仪器设备,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三是柴油涨价,导致捕捞产品成本增加,原料价格上涨。四是企业反映检验检疫日趋严格,项目增多,费用增加,时间延长,如为确保山东口岸产品万无一失,无论是对有检验要求的进口国(欧美日韩)还是无检验要求的国家地区(东南亚、东欧)出口产品都实行批批检验;检测项目也从原来10几项增加到100多项;对深海捕捞的来进料产品不仅进口时进行检验,出口再检1次,而且在检测重金属同时还按养殖产品检验药物残留;山东检验检疫部门只有1台重金属检测仪器,检验时间延长。据了解,我省水产品平均通关时间为:欧盟3—4周,美国2—3周,其他市场1—2周,出口创汇过千万美元企业每年检验费达上百万元。
(四)协会建设滞后影响整体发展
企业普遍反映,由于目前没有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出口行业协会,导致在原料、用工、市场等方面的竞争处于一种无序状态,非常混乱,不利于行业整体发展。
(五)技术贸易壁垒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我省水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次数呈增加趋势,严重影响了水产品出口并由此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双壳贝类至今未出口欧盟;日本5月底实行的“肯定列表制度”,农残标准普遍限制在0.01ppm以内,由于在商检近年来监控检测中发现多批养殖产品存在呋喃类代谢产物残留、孔雀石绿、结晶紫、沙星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等残留的问题,有些甚至引起了严重的质量事故。所以,养殖水产品及其制品是我省最高风险的品种,对于推进我省养殖产品出口增加了难度;美国FDA年内将对我贝类产品进行从源头到全过程管理的检查,一旦达不到要求,必会设置更为严格的技术控制措施,对发展我省200多万吨的贝类产品加工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


来源:经贸处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