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吴山镇今天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
今天早上,春意盎然,阳光明媚。记者在向吴山进发的路上,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赶集者。他们全家老少齐出动,或步行,或搭乘手扶拖拉机,欢歌笑语向镇上进发。
镇上的集市,热闹非凡,已然成了欢乐的海洋。别说商家、小吃摊齐齐出动,就连耍猴的、刮奖的、唱戏的、套圈的、卖糖葫芦的也全跑来凑热闹,上万人涌上街头,把集镇挤得水泄不通。8点40分,一支全部由当地农民担当主角的舞狮队从镇政府出发,龙腾狮舞,锣鼓喧天地向集市进发。大姑娘、小孩子们一路追看,轰轰烈烈地来到了搭在集市上的舞台前。9时整,县、镇领导宣布庙会正式开始,现场掌声雷动,充满民俗味儿的文艺演出拉开了序幕。
吴山镇既是吴王故里,又是贡鹅之乡,因位于寿州与庐州的交界处,从明代起,这里逐步形成县际的农村集市贸易中心。吴山庙会源于五代十国时期,传说为纪念吴国创建者吴王杨行密。每逢农历二月二这天,人们一早就会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往吴山镇参加庙会。
“二月二”吴山庙会年年都办,目的就是大力发展以“吴王遗踪”为主线的旅游产业,并藉此传统节日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这里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的“吴王遗踪”是合肥“十景”之一,“吴山贡鹅”入选合肥市十大名小吃,全省闻名,“吴山铁字”享誉海内外。
老合肥人 剃头炒豆“龙升天”
在“老合肥”——民俗专家牛耘老人的幼时记忆中,合肥人在“二月二”这天要请菩萨。庄稼人敲锣打鼓地把木雕菩萨像从土地庙里请出来,抬往南淝河等水边,依照菩萨的暗示,找到汛期河水上涨的水位,由此判断这一年是旱是涝,早作准备,以求丰收。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牛耘老人说,时至今日,大多数人依然恪守着正月不进理发馆的习俗。那啥时才能剃头呢?就是二月二这天。“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妈妈们都把小孩抱到理发店去剃个“龙头”,据说剃了“龙头”的小孩很聪明,能考上状元,搁现在,就是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学。所以每到这一天,理发店都忙得不得了,等着理发的人队排得老长。就在前两年,合肥还有家理发店打出“二月二、剃龙头”的广告语来招徕顾客呢。
有关“二月二”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古时玉帝曾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雨,被玉帝打下天宫,压于山下。玉帝称: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为了拯救龙王,人们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次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发现玉米很像金豆,把玉米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起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帝一见,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民间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吃有讲究 “吃龙鳞”“扶龙须”
除了剃头,二月二,我国民间还有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
这一天,其他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龙皮”,等等。
种种习俗无不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图1 : 全家老少来赶会
图2 : 吴山庙会上舞狮来开场。
图3 : “苍龙抬头”的七宿天象图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