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海关警察用铅封将华商的仓库封住。资料图片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受伤的总是我”
在金融危机面前,华人以勤劳把影响降到最低。不过,这却引起一些当地人和媒体的不满。
华商不仅被媒体攻击,还因当地一些民众仇视外国人的色彩而遭到袭击。
其实华商在国外受气、受欺、受辱的消息一直接连不断。2009年11月底至12月初,罗马尼亚尼罗市场遭受到管理方撤物业管理及警察封店的双重打击,陷入混乱状态的尼罗市场一时间风声鹤唳,家家店门紧闭、人去货空,昔日繁华的市场成为一座“空城”。
西班牙、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华商也屡遇盘查。前阵子俄罗斯灰色清关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华商处境可见一斑。
融入是个问题
从传统的餐饮服务、商贸制造业,到迅速崛起的高科技、新经济产业,处处活跃着华商华人的身影。今天,华商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财富引擎。随着华商经济日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华商正在打造新形象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一直以来,华人总习惯于封闭式的埋头赚钱,有社会性的活动也仅局限于华人的小圈子。但是由于华人在一些国家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引起了部分当地人的仇富心理和逆反情绪,这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的。华商融入当地社会仍是问题。据德国媒体报道说,在罗马的中国商店总是只认同中国的“单一文化”,与罗马政府无法进行文化融合。华人“没有社交”, 他们不愿意和其他种族的人交流,他们显得“不可捉摸”和“令人不安”。
虽然越来越多的华人已经融入到各国主流社会之中,但是其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与当地人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彼此在认识问题和对待问题上产生难以逾越的隔阂。迥异的文化认同使华商融入当地社会受到阻力。
协作 维权 努力
这些非法对待华商的事件,如果处理不好,会不断恶化华商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讲,如果不能提高华商地位,就很难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和欧洲其他地方相比,罗马尼亚的华商更团结。面对罗马尼亚当局对尼罗市场实行断水断电、撤走物业的困境,华商成立了华人维权委员会,自己担负起管理市场、治理市场的责任。
对于近日德国媒体的恶意渲染,华商目前正联手起诉称中餐馆主是奴隶主的德国RTL电视台。
华商团结起来不是为了与谁恶斗,而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各国华商在经营方面不断整合升级的同时,也在积极融入当地文化之中。在马来西亚这个典型的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华人于墨斋和当地官员一起创意了“新春嘉年华”和“人人同庆中秋”等庆典,不仅开辟了海外华人庆祝新年的新形式也进一步传播了华族文化,从而在种族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认同的文化理念。近日,塞尔维亚华商华人也举办了一系列加深中塞文化交流活动,如向当地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用品,举办对抗经济危机的讲座等等。
华商如何不受伤?这不仅依赖于华商的团结,还涉及到当地以及中国政府的共同努力,更牵涉到华商形象的改善以及转型问题,这个过程必定漫长而复杂。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