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印两线战略瞄准中国 搞“决定性反击”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
文章称,对于不断强大的中国军事武装力量,有一个国家做出了坚决抵制措施。不过,这个国家并不是一直以宣扬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己任的超级大国——美国。相反,而是发展中的印度,其军队正在完善“两线作战”军事作战理论:目的是同时抵御来自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威胁。
多年来,印度对巴基斯坦方面进行武装力量强化并不新奇,而新德方面多年来中国则一直用怀疑眼光来看待。近年来,印度已经越来越严肃的对待与北方邻国中国愈加严重武装冲突的可能。北京方面和印度在阿鲁纳查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问题存争议。此前两年,双方在实际控制线两侧的军事动作也几乎翻了一番。中国方面正在“大规模加强”在西藏的军力,同时强化海军和空军的现代化作战能力及协同能力。
文章透露,作为对中国强化军事措施的应对方式,印度军方正在重新修改其所谓的“冷启动”军事作战理论。 “冷启动”的初衷是对巴基斯坦的侵略行为提供更迅速和灵活的应对方案。因为印度军方认为,2001年本国国会遭到恐怖袭击事件后,其地面部队行动迟缓会成为巴基斯坦可利用的优势:巴方会对印度采取果断的军事反击行动获得局部优势,并利用国际舆论获得支持。新德里方面还担心向巴基斯坦派出重型武装力量的计划很难实现,因为这很可能引发巴基斯坦被迫采取核战争的反应措施。
文章称,印度的军事战略家寻找到了一套既能避免与巴基斯坦进行核战,又能防止其快速反应“闪击报复”的解决办法。该方法是围绕8个师级“合成作战群”为基础,制定出的军事战斗理论——以先进空中力量为后盾,通过先进的传感系统和侦察能力,将地面移动武装力量整合为一体,防止巴基斯坦军队的闪击。最终目的是帮助印度陆军侵入巴基斯坦境内,掌控其领土,以获得强制要求巴基斯坦方面结束其在境内支助发动对印恐怖袭击的谈判的砝码。
文章还说,随着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的态度更富“侵略性”,印度已开始规划“两线作战”,以应对中巴结为盟友的可能。陆军参谋长迪帕克-卡普尔(Deepak Kapoor)最近对这一战略概述中明确表示:两个“前线”指的是印度东北方与中国的战线及在西北方与巴基斯坦的战线,这两条战线都要给予同等的重视。如果印度同时受到巴基斯坦和中国的攻击,印度将利用其新的合成战斗群,同时应对自两方的军事行动,并进行快速有效的决定性反击。两线战略的野心还有更远的规划:中国是印度战略家担忧的真正的长期焦点。据印度当地报纸报道,卡普尔将军在去年年底的国防研讨会上声称:印度的部队将“不得不大幅度提高其武装力量到达战略目标区及地区外围的投送能力,以保护印度从波斯海延伸至马六甲海峡的地缘政治利益”、“保护我们的岛屿领土”,并向“在印度洋地区的沿岸国家提供协助。”
当然一个新的军事理论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能成为现实具有可操作的理论。但对近年来印度方面采购的武器类型和它的战略举措分析则能比较清晰的表明,印度确实正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实施。据悉,新德里目前购买和部署的含盖先进陆军作战单位、控制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情报系统、监视和侦察网络;超音速巡航导弹;轻型牵引火炮,以及具备电子战支持能力和加油平台的新型战斗机。 同时,印度方面已经从美国购买的C -130J飞机用于其快速反应部队的战略投送。另一方面。印度海军也正进一步计划扩大其潜艇舰队,购买3艘航空母舰,并部署现代化海军/舰载战斗机。此外,印度还计划在安达曼和印度洋东部尼科巴群岛的升级海/空军基地,部署现代化战机和无人机。
不过,文章认为印度并不是寻求与中国一战而做出如此强烈应对措施。因为印度知道发展本国武装力量必须审慎而行。正如美国奥巴马总统未能批准来自太平洋地区将军们所需更多军事资源的要求一样,奥巴马总统对中国的包容及其明显缺乏巩固与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的立场,使得印度只能集中意志做出“自保行为”。
在最后最后,作者不忘鼓吹“中国威胁论”和“冷战思维”。文章称,尽管美国政府需要对纵容中国扩张主义承担一定的责任,但至少现在应该对其众多盟友萌发出“美国变得软弱”和“中国变得强硬”的看法做出适当反应。他认为,不管怎样,只有美国加强武装力量建设,才是唯一能确保其盟国不必与中国进行昂贵军备竞赛的保证。美国必须首先确定——中国的军事力量强化对于美国和其亚洲盟国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对亚洲和平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