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去观音”号下水

“不肯去观音”号下水

来源:舟山晚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1:09:45 


国内最大仿古船“不肯去观音”号上午在凯灵船厂下水

昨天上午10时许,目前国内最大的仿古船“不肯去观音”号,在凯灵船厂码头徐徐下水,由此开启了舟山海洋文化之旅。接下去“不肯去观音”号作为文化使者将前往世博,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前往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地开展友好访问、学术交流等活动。
目前国内最大仿古船
该船的建造是市政府2009年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近2000万元。船只从设计到完工历时1年多。该船为木包钢结构,长43米、宽11.5米、98个客位、载重500总吨。船上三道桅杆可以悬挂三道帆。
据岑氏木船作坊经理岑国介绍,这条仿古帆船的建造,既体现传统帆船的风姿,又要使该船符合海事、船检等要求。所以,建造也费了一番心思。先由凯灵船厂建造钢质船壳,再由岑氏木船作坊建造船舶木质外型,船上的布置体现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的唐代图案风格,使“不肯去观音”号既有古朴的外貌、又具有远航能力。
1000多年前的故事耳熟能详
建造“不肯去观音”号的背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这样说,没有海上丝绸之路,就没有普陀山,就没有“不肯去观音”号的故事。
很多市民对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的故事耳熟能详。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她的渊源可追溯到岛上的“不肯去观音院”。唐咸通年间(公元863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佛像乘坐唐代商船取道现今的普陀山回日本,途经普陀山洋面的莲花洋时受阻,慧锷突然悟觉,难道观音大士不肯去东瀛?有当地居民张氏遂舍宅供养佛像,称为“不肯去观音院”。这也就是“佛选名山”,普陀山遂成为观音道场的开始。
仿古船体现三大功能
该船的建造引起了日本、韩国等地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学者的关注。韩国张保皋研究会表示“不肯去观音”号航行后要组织人员参观。该船关键之一是与舟山的海洋文化互动,要为营销舟山制造文化事件。这条仿古船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市政协副主席、普陀山管委会党委书记蒋宝华说,这条船一是将担负起城市形象宣传功能,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去韩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及中国台湾等地友好访问。扩大影响,树立品牌。二是在船只的内容上策划包装,发展旅游项目,迎接游客,在船上塑上历代普陀山高僧大德蜡像,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吸引游客。三是船只作为环岛游船,总体上体现观光、出访、商务等功能。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