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渔民在雾中下海作业 许丛军摄
渔民眼泪
喜怒无常的大海,给拥有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0多千米海岸线的南通带来许多恩泽,让380多万亩沿海滩涂和辐射沙洲不断流金淌银,却又给沿海老百姓带来不少灾害。
翻开南通海洋与渔业发展史,怪潮猖獗、危害百姓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章。以如东县长沙镇为例,从2001年“11·12”海难事故、到2003年“9·26”海难事故,以及2004年“1·11”海难事故,乃至2007年“4·15”重大海难事故,几乎都潜藏着怪潮的身影。启东市海洋与渔业局原副局长周智灵与海洋打了一辈子交道,无比感慨地说:“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那是渔民的眼泪啊!”
即便是在海岸线较短的海安,2005年也发生了“5·12”特大海难事故。南通时代食品有限公司所属“苏海安渔养301紫菜养殖船”在作业返回途中,于东经121°18ˊ北纬32°47ˊ海域突然向一侧倾斜,经全力施救, 27人生还, 13人遇难。
专家分析,事故直接原因为:江苏南通附近海域属浅海淤长型滩涂,地形地貌特殊,同时受东海前进潮波、黄海旋转潮波和苏北沿岸流的共同作用,海况极为复杂。出事海域有
南通潮滩区泥沙主要是俗称“铁板沙”的粉沙质砂或细砂。许丛军 摄
“怪潮”叠加
“怪潮”危害之烈,岂止海上。它与南通近岸滩涂特殊的“铁板沙”结合,产生危害的叠加效应。专家介绍,南通潮滩区泥沙主要为粒径0.1毫米左右的粉沙质砂或细沙,俗称“铁板沙”,在未发生液化的情况下,滩面可行走拖拉机。退潮时,渔民乘拖拉机至中、低潮附近的养殖区作业,涨潮时撤回,是多年形成的主要生产作业方式。然而,这种“赶海”作业过程中,因为耽搁潮时或由于拖拉机中途抛锚,特别是遇到怪潮,渔民未能在潮水上涨前撤回,海难事故不可避免。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王颖长期从事海岸海洋的成因、变化趋势与开发利用的研究,在淤泥潮滩海岸、鼓丘海岸以及河海体系与大陆架沉积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她认为,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以及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不可预测因素的增加,南通沿海出现“怪潮”的几率有增加趋势,目前在南通沿海从事滩涂养殖业的从业人员高达40余万,每个“赶海”作业过程平均有6000至8000人员工作在激流怪潮事故频发的危险地带,强化怪潮研究是当务之急。
渔民们下海作业 许丛军 摄
信息跟踪
苏北怪潮现象,经科技部批准立项,去年底列入国家海洋公益性科研项目,由市海洋与渔业局与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等单位共同承担,总投资1916万元。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数次来通,督促落实。
在分析研究浅滩滩涂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探索怪潮灾害的发生机理,建立怪潮灾害应急防御监测体系,是项目实施的第一步。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葛海祥介绍,目前正在从四个层面进行:一是要收集调查苏北浅滩怪潮灾害灾情,建立“怪潮”激流海难数据库,通过分析研究苏北沿海“怪潮”激流海难事故个例、背景资料,进行苏北浅滩“怪潮”激流海洋灾害高风险区域划分;二是开展机理和预报体系建设,通过分析研究浅滩滩涂的演变规律,精细测量浅滩地形,探索怪潮灾害的发生机理;三是研制开发苏北浅滩沿海高分辨三维流、浪、潮数值预报系统,研制“怪潮”激流灾害统计预报模型,同时要在苏北浅滩沿海海难高发区域选取关键位置布设4-6个观测站点,建立苏北沿海“怪潮”激流灾害实时跟踪监测体系,同时为满足应急监测,建设灾害核心区域视频实时监控体系;四是研制防御怪潮灾害辅助决策系统,建立可视化观测预报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项目成果的示范应用,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怪潮灾害应急预警提供安全保障服务。
渔民们在作业 许丛军 摄
纳入体系
这是怪潮研究的一个现实成果。长期以来,洋口港是南通市海洋预报的空白点。国家海洋局在洋口设立国家海洋环境监测站后,实时检测风速、风向、气压等海情潮况,通过无线电传送至东海预报中心,预报中心根据天气形势,每天8点、17点发布南通洋口港海洋环境保障预报。长沙开发区社会事务处处长汤杰说:“我们洋口港开发工程,前期由于没有气象参考资料,一期围垦工程花了半年时间;自从有了气象资料参考,同样的围垦工程量只用了两个月时间。要算经济账,二期工程省了1000多万元。这个监测站的作用可大呢! ”
滩涂养殖专业户肖卫华介绍,建了监测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现在遇有大风,预报系统事先通知我们避风不出海;遇有异常海潮,事先通知我们加固滩涂上的生产工具;下雾天,事先通知早作准备,避免海难事故。如果发现水温异常,通知我们对紫菜生产采取相应措施。政府为我们渔民子孙后代做了一桩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啊!
这只是整个项目自动化监测点建设的一部分。南通市海域动态监管中心负责人简慧兰说,3月,将如东、大丰等地沿岸、辐射沙洲海域,布设多个浮标,对沿岸和海域潮位及海流、波浪等进行实时监测,运用信息集成技术,与国家局联网,从而将南通海洋灾害应急综合服务,全面纳入国家海洋预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