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首次南极内陆行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1:24:15 

这是新华社女记者崔静正在拍摄视频图像。

200912月至20102月间,由30名队员组成的两支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昆仑站队和格罗夫山队,分别对地处南极内陆腹地的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格罗夫山地区进行了为期近2个月的综合考察。其中,新华社女记者崔静作为考察队员之一,克服暴风、严寒、缺水、缺菜等恶劣条件的影响,全程跟随格罗夫山队采访报道。这是中国开展南极内陆考察十余年来首次出现女性身影,也是中国南极考察史上首次派出文字记者进入南极内陆。新华社发

这是新华社女记者崔静为了到山顶上拍摄,在又硬又滑的雪面上攀爬。新华社发

这是新华社女记者崔静在支架海事卫星准备传输稿件。受到地理位置和通讯条件的影响,记者在南极内陆发稿几乎全部依靠海事卫星。在这里,接收器位置越高,信号越强。为此,记者不得不爬到约3高的住舱顶部用海事卫星传稿,狂风袭来时,人随时有被从房顶吹落的危险。新华社发

这是新华社女记者崔静在冰面上采集陨石。作为一名考察队员,崔静白天要协助其他队员完成陨石收集、地质采样、冰下地形探测等野外考察任务,晚上写稿、传稿。新华社发

这是新华社女记者崔静(左)在考察队员住舱进行采访。在南极内陆考察期间,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集装箱式住舱,是考察队员主要的生活空间。野外考察归来后,队员们经常在这里整理样品、交流感受。住舱虽然拥挤,却是这个冰雪大陆上的一个温暖而温馨的角落。新华社发

这是新华社女记者崔静正在进行现场视频报道。由于本次格罗夫山考察队中仅有一名随行记者,崔静一人承担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项报道任务,全方位地展现了科考进程。新华社发

这是新华社女记者崔静。新华社发

这是考察队在格罗夫山地区的行进与考察路线示意图。新华社发

这是中国南极考察队从中山站到格罗夫山地区的行进路线示意图。新华社发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