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东极老渔民用画笔再现当年场景

来源:江勇   发布时间:2015-05-21 01:28:24 

60多年前,发生在东极海域的里斯本丸沉船事件,通过报道已经为世人所了解。而东极老渔民、今年82岁的林阿龙却凭着记忆,把当年沉船过程和当地渔民奋勇施救的场面,用蜡笔画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里斯本丸船只沉没、当地渔民抢救的场面。

15岁那年目击惊天一幕


里斯本丸事件发生的那年,林阿龙15岁。1942年9月27日拂晓,“里斯本丸”号从香港起航,驶往日本。1942年10月1日,当“里斯本丸”号航行至舟山东极附近海域时,美国太平洋舰队“鲈鱼”号潜艇近距离发射了4枚鱼雷,其中一枚鱼雷击中“里斯本丸”号燃料舱,船上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

15岁的林阿龙和小伙伴经常在东极青浜的海边砍柴、拾海螺。林阿龙回忆说,那天他正在青浜北边的山岗上玩耍,听到巨响后,看见前方海域一艘他们从来没见过的大船冒起了黑烟。一会儿,船只沉没下去,水花喷得很高很高,大量的东西从海面上浮起来,很多渔民划着小船去抢救,这一切让林阿龙和小伙伴看得惊呆了。

岛上老渔民回忆事件过程


据岛上的老渔民回忆:那天是农历八月廿三,“里斯本丸”号先是尾部下沉,船头翘起,最后竖着沉入大海,沉没时掀起的浪头有半天高。不久,海面上漂来大量的布匹,在海上打鱼的渔民看到这么多布匹就开始打捞。后来发现洋面上漂浮着很多人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渔民立即把打捞上来的布匹抛掉,有的甚至把刚刚捕上来的整舱的活鱼扔进大海,奋力划向出事海域救人。

林阿龙老人说:“咱们岛上渔民有个习惯,发现有人落海就要拼命相救。 ”

当时岛上只要有船的都出去救人了。青浜、庙子湖等附近小岛198名渔民先后出动小渔船46艘65次,共从海上救起384名英俘(庙子湖渔民救起106人,青浜渔民救起278人)。

被救上来的英俘大部分被安置在岛上庙内和渔民家里。青浜、庙子湖岛都是濒临公海的悬水孤岛,面积均不到2平方公里,岛上不种粮食,只种少许番薯。日军侵占舟山后,小岛就与外地隔绝,岛民生活极端困苦。然而,当那些衣衫不整,极度疲惫的英俘被救上岸后,岛上渔民就像对待自己的客人一样,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粮食、鱼干制品和番薯等给英俘充饥,取出各自的衣服,给英俘取暖。

八旬老人画出当年场景

林阿龙因为年纪还小,没有去参加施救,但发生的那一幕令他终身难忘。林阿龙说,他以前一直捕鱼,也没有工夫练画画,到了晚年,突然对过去有意义的记忆有一种用笔画出来的冲动。“看到过的人年纪大了,有些年纪大的已经过了,有的已经忘记了,所以我要把这个特殊的场面画下来,让后人了解这段历史。 ”

前不久,林阿龙花了三四天时间,凭着深刻的记忆,把当年的那个场景再现出来。里斯本丸沉船过程中喷起的巨大水柱、划着小船赶去抢救的当地渔民、追赶里斯本丸的日本船只、水雷、用来藏被救人员的青浜小孩洞等都被老人的蜡笔一一刻画。画面清晰、层次分明,看得出,无论是场景的分布,还是彩色的运用,老人都花了很大心思。此外,老人还画了年轻时捕鱼的画面。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