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娱乐风俗

渔民娱乐风俗

来源:嵊泗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1:28:48 
嵊泗列岛远离大陆,孤悬东海外海。自古以来,渔民捕捞作业和栖息娱乐又离不开海洋,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使渔民在与外界接触吸收古吴越沿海娱乐风俗的同时,也产生了有别于他地而自成一体的海上娱乐风俗,颇具特色渔民的海上娱乐内容,实际上是比较丰富的,其娱乐风俗也是多姿多彩的。其显著特点,即是融生产、竞技和娱乐等活动于一体。
海上烽火传递 南宋时,嵊泗诸岛曾有过8座烽火台,并有众多渔船参与海上烽火传递,以协助宋廷水师官兵加强海上防卫,保护都城临安(今杭州)之安全。海上烽火传递,其产生的本意虽是一种军事活动、信号手段,但久而久之,实际上成为一种有广大渔民参与的海上竞技活动。
海上泳潜竞技 海上游泳和潜水,在嵊泗渔岛人的心目中,是每个渔民都必须学会的本事。游泳和潜水,既是海上捕捞生产和危急中自救、互助的需要,而且也是千百年来渔民祖辈相传的海上体育娱乐活动项目。
海上攀船桅 这是渔民利用渔船上现成的桅杆作娱乐体育器材,因地制宜开展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有益活动,既能丰富汛期业余生活,又能培养渔民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掌握桅上技术,以便在遇风浪危难需要排除桅、篷故障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操作,保证渔船和船员们安全。因此,海上攀船桅的娱乐活动自古即有,在嵊泗渔岛随处可见。
船上拔河与拔网 海岛渔民的拔河有着与众不同的方式和特殊作用。因为拔河与船上拔网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因而,拔河赛也就成为嵊泗诸岛渔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不仅青壮年渔民喜爱,连渔家妇女和少年儿童也常在海滩边、码头上举行拔河赛,岛上的渔家父老乡亲都赶来看热闹,助威壮阵,如同过节日般欢娱在一起。
扬帆驶篷摇橹 不会摇橹当不成渔民,不会扬帆驶篷就不是船老大。千百年来在使用木帆渔船的漫长岁月里,嵊泗渔民在捕捞生产、航行和日常交通生活中,形成了以驶篷驾船和摇橹、划桨等为内容的比赛娱乐习俗。
舞龙调鱼灯 自古以来,嵊泗诸岛渔民都有舞龙调鱼灯的习俗。一般都放在年三十夜或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夜举行。舞龙有在一个渔村或一个渔岛上进行,也有各村和各岛之间聚会共舞,不仅看谁的龙舞得好,也比谁的龙做得好。调鱼灯,少则有几十盏鱼灯,多则有上百盏,并有龙灯带头,白日可以调,夜晚点燃鱼灯,调起来龙鱼交欢,似东海龙宫移上岛来,吸引渔家人扶老携幼争相观赏,一幅欢乐祥和的渔岛风俗图。
船头唱新闻 每逢冬季旺风渔汛,来自宁波、舟山、普陀或是嵊泗本地的民间艺人,纷纷来到万舟云集闹冬汛的嵊山岛上,在渔船拢洋泊港时,上船唱新闻。他们带着小鼓小锣,自敲自唱。唱曲多为渔民喜闻乐见的沿海民间小调,唱词则以沿海或渔场发生的社会新闻为主,故称“唱新闻”。这些民间艺人唱新闻,总要自编自唱,加入一些祈愿渔民太平、祥和,顺利、发财之类的吉词,以取渔民欢心,多得些报酬。听完民间艺人唱新闻,渔民有给小钱,也有送点新鲜鱼虾或是鱼鲞虾干或咸蟹充资。
宁波走书上渔场 旧时渔岛上没有戏馆、电影院,渔民文化生活十分枯燥,因而听走书就成为当时渔民风暴天文化娱乐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嵊泗渔场上,宁波走书比较受欢迎。每逢渔汛打暴天,书场里从早到夜,日场、夜场,座无虚席。渔民成群结队,兴冲冲从港口船上涌来,又一路叙说着走书中的内容,满意而归。仿佛为明天的海上劳作增添了活力。
渔民爱看绍兴戏 嵊泗渔民承扬吴越古风表现在多方面。例如,不仅爱喝绍兴老酒,而且也爱看绍兴戏,即越剧。越剧,在人们心目中是江南“文戏”,尤其是旧时皆女扮男装,更是给人一个“文”和“软”的感觉。而嵊泗渔民祖辈出没东海风涛,船头撒网捕鱼如同打老虎,讲起话来声高气刚,个性粗犷带点鲁莽,给人的印象是“硬”。但是,偏偏海上打鱼的硬朗汉子,却喜欢看又文又软的越剧,这似乎十分不和谐,其实,这恰恰是越文化风俗的长期影响和熏陶造成的。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