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多·罗斯福与他倡导建立的“大白舰队”(Great White Fleet)。
它们的舰体都漆成了耀眼的亮白色,舰首金色的旋涡饰映着阳光闪闪发亮。这种和平时期的涂装使战舰显得格外优雅美观,也不可避免地减弱了它们的凛凛杀气。但那些高高扬起的12和
接受检阅的“大白舰队”(Great White Fleet)。
西奥多·罗斯福的“大棒”
这支因舰体颜色而获“大白舰队”(Great White Fleet)之名的令人敬畏的海上力量,此次所要进行的是一次由罗斯福本人亲自策划、就舰队规模而言堪称空前绝后的环球航行,其目的一是为了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去昭显美国强大的实力——其中特别针对了远东的“暴发户”——日本。目的之二则是以一种戏剧性的手法在美国国会和公众的面前展示自己的海军,以引起他们对海军的关心和支持。
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就任时42岁)、也最具个人魅力的总统,曾被人戏评为身兼七职:自然科学家、作家、猎人、牛仔、军人、政客和情圣。对内,他以扫除黑幕政治、改革内政及保护自然而著称。对外,则开始奉行“大棒政策”——即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必要时不惜充当“国际警察”,以武力为后盾插手周边地区的事务。他将“门罗主义”发扬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罗斯福推论”(Roosevelt Corollary),即如果事情发展到了非得让外国政府介入拉美地区事务的地步,也应由美国而不是欧洲国家出面。
曾经担任助理海军部长的西奥多·罗斯福很早便清醒地意识到,海军对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曾经说:“美国人民必须建立并保持强大的海军,否则就肯定要下决心接受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的从属地位。”在他的大力主持和推动下,美国海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大批新战列舰的下水,其实力曾经一度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公认的海洋霸主英国,与德国基本持平。也正因为有了这支强大的后盾,罗斯福得以强有力地插手周边乃至更为遥远的地区的事务,比如成功化解了英、德、意等欧洲列强与委内瑞拉之间因债务而起的武装纠纷;对同样拖欠欧、美债款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实行军事保护和经济帮助;煽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进行独立,从而控制巴拿马地峡区、对摩洛哥危机进行斡旋……等等。而最出名的当属调停了日俄战争,罗斯福本人还因此荣获了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这一次成功的调解,却给美日两国间的关系带来了意料不到的反作用。加之美国加利福尼亚“排日事件”的影响,两国间的关系一时间变得极为紧张,甚至一度出现了将要爆发战争的澜言。由于此前美国关注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南美及欧洲,其绝大部分战列舰都由东岸的船厂建造,并配属给大西洋舰队,面对刚刚赢得了对马大海战胜利而锋头正锐的日本海军,力量较弱的美国亚洲舰队显然难以形成有效的威慑。尽管当时的日本政府不太可能真的考虑要和美国开战——不考虑双方国力上的差距,光是距离和补给方面的问题日方就难以解决——罗斯福仍认为有必要派一支强大的舰队到加利福尼亚及西岸显示武力以安定当地的民心,同时也顺带检验一下舰队在战时增援菲律宾的能力。于是,大西洋舰队的战列舰纷纷进坞检修,并从1907年6月上旬起开始在汉普顿锚地集结,直至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大白舰队”(Great White Fleet)号称美国海军史上最强的舰队。
美国历史上最强大的舰队
“大白舰队””(Great White Fleet)由海军中现役唯一一位参加过南北战争的罗比·埃文斯少将指挥,16艘战列舰分为4个舰群,第一分队4舰均属美国海军当时最为精锐的“康涅狄格”级,包括“康涅狄格”号(大西洋舰队的旗舰,此次既充当第一分队的旗舰,同时也是整个舰队的旗舰)、“堪萨斯”号、“佛蒙特”号和“路易斯安纳”号;
第二分队4舰均属“弗吉尼亚”级,分别为“佐治亚”号(分队旗舰)、“新泽西”号、“罗德岛”号和“弗吉尼亚”号;
第三分队则包括“康涅狄格”级的“明尼苏达”号(分队旗舰)和3艘“缅因”级战列舰,“俄亥俄”号、“密苏里”号和“缅因”号;
第四分队则由2艘“伊利诺斯”级战列舰,“阿拉巴马”号(分队旗舰)、“伊利诺斯”号及2艘“奇尔沙治”级战列舰,“肯塔基”号和“奇尔沙治”号组成。
除了几艘参加过美西战争的老舰、2艘建于西岸船厂并被划归亚洲舰队的“威斯康星”号(“伊利诺斯”级)和“内布拉斯加”号(“弗吉尼亚”级),以及2艘还未入役的最新型的“密西西比”级战列舰“密西西比”号和“爱达荷”号外,美国海军所有的战列舰已尽集于此。它们身上体现了前无畏舰代最高的技术水平,其性能就算与英国皇家海军的同类舰只相比也毫不逊色。作为近代和现代战列舰之间分水岭的“无畏”号战列舰已于1906年的2月在英国下水,美国的首艘无畏战列舰“南卡罗来纳”号也在其下水10个月后便也开始铺设龙骨。可以说,从19世纪的最后十年开始,美国海军在各项技术上已基本与世界最先进的水平保持同步。
除了上述16艘战列舰外,大白舰队中还有几艘军辅船,包括补给船“卡尔高”号、“冰河”号,运煤船“阿贾克斯”号,修理舰“豹”号、驱逐舰供应舰“水神”号,还有一艘带蒸汽动力的纵帆船“扬克顿”号。值得一踢的是,2星期前,一支由6艘驱逐舰组成的鱼雷战队已提前从汉普顿锚地出发,这支鱼雷战队在名义上也算是“大白舰队”中的成员。
“大白舰队”(Great White Fleet)环球航行路线图。
美洲之旅
由于当时巴拿马运河尚未开通,“大白舰队”第一阶段必须绕过大半个美洲,进行一次遥远的中南美之旅。舰队在途中首先访问了英属特立尼达的首府西班牙港,并在该地停留了一个星期。新年过后,舰队于
舰队的下一个目标是秘鲁中部的港口卡亚俄。
29日,舰队启程前往墨西哥,于
11日,完成了训练的舰队再次启航,于14号抵达圣迭戈军港。埃文斯少将此时业病愈返回舰队。舰队经过4天的休整后又前往洛杉矶,在该地及其周边水域活动了大约10天时间。接下来,舰队的目的地便是第一阶段航程中的重点——旧金山。
旧金山地区作为加利福尼亚州北端最重要的港口城市,由于美日交恶,正承受着相当大的战争心理压力,因此“大白舰队”刚到达,便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狂热欢迎。舰队驶抵旧金山北边的小城圣克鲁兹后,平时十分宁静的小城里眨眼之间就涌入了数万名外地游客,聚集在城外看热闹的人群沿着海滩足足排了20英里!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舰队官兵被淹没在阅兵游行、宴会和舞会的海洋里,小城里的家家户户都被组织动员起来,为官兵们烹制美食或是举办游艺活动。作为回报,舰队向公众开放展示了一天,普通游客只需花费50美分的摆渡钱便能登舰一饱眼福,而对于当地学校中的1200名小学生,则是免费参观。一份当地的报纸评论道:“现在,只有英国海军大臣的手里握有比我们的海军部长所掌握的更为强大的舰队,但从来没有如此规模的英国舰队曾进行过如此漫长的航行……今天我们往这些战舰的炮口里插鲜花,但也许有一天,我们必须用它们来决定我们国家在太平洋上的地位,而加利福尼亚的命运也将有赖于此。”另一位作者则更加煽情地写道:“爱国心从我们的体内奔涌而出,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是个美国人。”可以说,罗斯福总统安定人心,以及为海军造势的目的完全达到了。
第一分队的“路易斯安纳”号和第三分队的旗舰“明尼苏达”号互换了位置;第三分队的“缅因”号机器运转不良,耗煤过多而且烟大,影响行动,而第四分队的旗舰“阿拉巴马”号除机器存在故障外,舰体还有漏水的毛病,因此这2舰都留在旧金山入坞检修。“缅因”号的空缺由原属第二分队的“弗吉尼亚”号填补,而“弗吉尼亚”号则由亚洲舰队的战列舰“内布拉斯加”号(“弗吉尼亚”级)顶替,“阿拉巴马”号则由亚洲舰队的战列舰“威斯康星”号(“伊利诺斯”级)顶替。舰队在完成了上述活动后便分散到西岸的各船坞中彻底检修,为下一阶段更为漫长的航行作好准备。完成检修后的各舰重新集结于旧金山。
“大白舰队”(Great White Fleet)号称美国海军史上最强的舰队。
太平洋上
这段长达3850英里的航程是“大白舰队”整个航行中最远的一段路程。为了考验舰队的连续航行能力,舰队从美属萨摩亚视距以内通过而未停靠补给。
圆满完成了澳洲之行后,舰队向北穿过龙目海峡和爪哇海,通过婆罗洲和苏拉威西岛之间的望加锡海峡前往菲律宾,舰队中的绝大多数官兵都是首次来到亚太地区,他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令人耳目一新的亚热带海域的迷人风光。
前往日本的航行一共持续了8天,在此期间一直有猛烈的台风相伴,个别舰只的舱面设施出现了破损现象,还有3名水手被狂风从甲板刮落海中,其中两人被救起,另一名水手则消失在太平洋的巨浪中。
访问日本
18日,辽阔的东京湾出现在舰队前方。很快,前方出现了前来迎宾的日舰,其数量亦达16艘,可见日方此次接待规格之高,礼仪之庄重。美舰上的官兵们好奇而警惕地注视着这些日本战舰。
55年前,马修·佩里准将所率领的东印度舰队4艘蒸汽帆舰组成的“黑船舰队”,正是由此地叩开了日本的国门。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批批喷着黑烟陆续到访的西方战舰仿佛是一座座来自海外的仙山,带来了所属国文明、先进、富裕与强大的气息。而自从明治天皇下令全面向西方学习后,上至贵族、高官,下至普通百姓,祟洋之风迅速蔓延,甚至还出现了应鼓励妇女利用白种人来“全面改良人种”的奇谈怪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包括外交官员、海员及商人在内的众多西方人来说,日本无异于享乐的天堂。然而这一次等待全体官兵的会是什么,大家的心里都不大有底。不知是否有人想起了若干年前,中国的北洋水师在日本访问时的遭遇。然而此时,美方的16艘战列舰在日本人眼里,恐怕远不止是当年“定远”、“镇远”二舰那样的“狮”、“虎”。
尽管刚刚在日俄战争中大捞了一笔(自己只损失了2艘战列舰和几艘旧巡洋舰,却从俄国人手里缴获了6艘战列舰和大批其他舰船),从而一举跃居世界海军排名第四,但由于财力所限,日本海军这2年来只补充了2艘购自英国的战列舰“鹿岛”和“香取”,此外还自行设计、建造了2艘颇具威力的“筑波”级装甲巡洋舰。自建的首批战列舰“萨摩”和“安艺”,以及由“筑波”级发展而来的新型装甲巡洋舰“伊吹”和“鞍马”均已下水,而日本第一级真正意义上的无畏舰“摄津”和“河内”虽已完成了设计,但此刻仍未开工。
由于所能建造的战舰数量有限,日本人把每一艘主力舰的设计指标都定得相当高,也不吝于采用最新的设计思想和技术,然而有限的财力却在拖他们的后腿。比如:由于采购经费不足,原本打算装备8门12英寸主炮的“萨摩”级战列舰不得不改为4门12英寸和12门10英寸炮混装。而“河内”级战列舰的12门从英国进口的12英寸主炮中,也只有4门为新式的50倍径1905型,其余8门仍为旧式的45倍径1904型——同一艘军舰上装备口径相同而型号不同的2种主炮,这真可谓是独一无二的日本特色了。此外,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这些自行建造的军舰在设计及建造质量上都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反观美国海军,不仅有2艘新型的“密西西比”级战列舰即将服役,第-艘无畏型战列舰“南卡罗来纳”号也下水在即(时间就在大白舰队抵达日本之后一个星期),而更加强大的“特拉华”级无畏战列舰8个月前也已开工。受有限的财力、技术及经验困扰的日本海军要想从整体上追上美国海军,至少在短期之内仍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美梦。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解释了后来发生的事情:从日本政府到民间,原本预料中的冷淡和敌意都像被龙卷风刮得无影无踪。“大白舰队”的官兵们后来回忆说,在整个航程中,在日本所受的接待是最热情而隆重的。
“大白舰队”停泊在了东京以北约20公里的横滨。抵达后的第3天上午,天皇亲自接见并赐宴招待了斯佩里少将以下的30名级别较高的军官。次日下午,声名显赫的东乡平八郎大将又在新宿御宫花园主持了海军招待会,而此前这个皇家花园只在他率领联合舰队打赢了至关重要的对马海战后为他庆功时才开放过一次。招待会上,这位平日里威风凛凛的日本“军神”被年轻的美国少尉们在恶作剧般的欢呼声中抛向空中。
在抛起东乡大将的美军少尉中,有一位来自新泽西的年轻小伙,名叫威廉·哈尔西。36年后,他在莱特湾亲率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舰队,彻底击败了横行一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哈尔西后来回忆起这一刻时,心情复杂地说:“如果我们能够预知未来,当时就会把他抛起3次!”
至于民间,整个东京地区到处都飘舞着美日两国的国旗。当美方官兵在新桥和日比谷公园等处举行阅兵典礼时,受宠若惊地看到道路的两旁挤满了挥舞着小旗、满脸堆笑、如痴如醉的日本观众。
“大白舰队”中的“明尼苏达”号战列舰侧视图。
“大白舰队”中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侧视图。
顺访中国
清政府对美舰队来访一事非常重视,海军的主力战舰——巡洋舰“海圻”、“海容”、“海筹”、“海琛”和驱逐舰“飞鹰”齐集厦门,“飞鹰”号出港迎接,军机大臣毓朗、外务部尚书梁敦彦、当时总理南北洋海军的广东水师提督萨镇冰等高官“结彩楼于演武亭海边”,隆重欢迎来访的美舰。
对厦门的访问结束后,“路易斯安纳”号离队前往香港,送即将退休的艾默里少将去该地搭乘邮轮回国,其余各舰则在第四战列舰分队司令施罗德少将率领下返回菲律宾与本队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