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突访金塘岛之谜

来源:张根法   发布时间:2015-05-21 01:30:01 

1949516`,蒋介石偕子蒋经国突访当时还被国民党军队盘踞的金塘岛。令人疑惑的是,蒋氏父子没去军营,不见政要,却到柳行的普济寺拜庙礼佛。对蒋介石父子这一特别行踪,金塘人颇感好奇,坊间众说纷纭。时隔60年的今天,带着这个谜团,笔者专程到金塘岛走访了普济寺。



现在的普济寺系毁后重建,坐落在金塘柳行与山潭之间的西佛岭墩。驱车前往,至寺院山门下,见一块长7.6米、宽1.8米青田石雕九龙壁,铺嵌在左右两排各80级的石阶中央,颇有气势。沿石阶拾步而上,抬头望去,山门上方“普济禅寺”四个金字清晰可见。步入山门,四副醒目楹联,分别镶贴在天王殿、大雄宝殿廊前柱上,文曰“如龙汉杏今犹健,万古莲台普济寺”;“瀑幻色相霞半壁,松生法海浪千重”;“七重宝树围金界,五彩祥光透绮栊”;“天际白云度晓钟,绝顶又见梵王宫”。

寺院管理小组张根法老人得知我们造访,早在天王殿外等候,见面后寒暄一番,他便带我们去见寺院监院释融圆师傅。释融圆师傅陪同我们漫步寺院,忽见西厢房祖堂内有一尊似佛非佛、似神非神塑像,请教释融圆师傅,答曰,这是清光绪年间封为国僧的果如和尚塑像,曾出家于普济寺。难怪后人这么尊重这尊塑像,将他供奉于祖堂。

参观了寺院,我们与张根法老人叙谈。张根法今年77岁,柳行西佛岭下繁荣村人,早年当过村干部,是重建普济寺筹建小组负责人,现管理普济寺事务。他娓娓道来,告诉我们——普济寺来历

据张老回忆,及其提供有关资料记载获悉,普济寺最早建在柳行纱罗山墩,清初移至寺峧下,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建天王殿、大雄宝殿,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建钟楼,占地6000平方米。寺院两旁小山,犹如弥勒佛两条大腿,盘坐在寺院两边,山间竹木成荫,郁郁葱葱,景色宜人。清末民国初,普济寺划为奉化雪窦寺下院,寺院内一切开支由雪窦寺下拨。30年代曾作当地小学校舍,1951年改建柳行中心小学,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寺院被拆,树林被毁,现寺院周围杂草丛生,荒芜一片,尚保留古大雄宝殿外壳,殿内空空如也。

1995年,由张老及柳行河南村金永祥两人牵头,成立重建普济寺领导小组,岛内信佛民众,及海外华侨集资,经上级政府批准,在金塘岛西佛岭墩重建普济寺。1997年始至今,已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水陆堂、东西厢房等殿堂4000平方,正在扩建东厢房三层,计3600平方,准备再建后殿600平方。寺内现有常住僧侣9名,管理人员6名,常有远近香客,来寺院进香礼佛。寺以佛盛,名以人传,说到普济寺,就不能不说到——

雪窦方丈果如和尚

果如和尚,柳行村南石弄人,1854年出生,姓薛,名果如,族下四代重孙尚在。果如出身家境贫寒,1862年出家于普济寺,住持见其聪明伶俐,教以读书、习字、绘画,20出头,持钵化斋,云游各地,30余岁回奉化雪窦寺任方丈,清光绪32年(公元1906年)奉召进京谒慈禧太后,封为国僧,赐袈裟、龙钵、玉印、玉佛各一件,宫藏经百函,后回雪窦寺升为大方丈,1917年病逝雪窦寺,终年63岁。

果如身入禅林,却擅长书法,绘画,功底扎实,现寺内四幅楹联是果如遗墨。在张老的陪同下,我们走访了曾在普济寺做过事的一高寿岛民,据这位年长者所述,他本人得到过果如和尚书画八幅,遗憾的是这些书画在“文革”时期上交,后不知去向,所幸唯一保存下来普济寺赠与他一只珠红茶盘,底部有“飞雪兰若”四字,乃果如真迹。蒋氏父子突访金塘,乃是因为——果如和尚曾是蒋母之师

蒋母王采玉虔诚信佛,曾拜雪窦寺大方丈果如和尚为师。蒋介石幼年随母常去雪窦寺聆听果如教诲,对果如印象极深。果如病逝后,众僧为纪念这位“和尚王”,在普济寺方丈殿设果如塑像,供后人瞻仰。蒋介石遵母遗嘱,在去台前夕,1949年5月16日率子蒋经国,专程登岛到普济寺拜谒果如塑像。岛内民众,悉闻蒋介石要来普济寺,早就会聚柳行街头。张老回忆,当年他17岁,跟着人群去看蒋介石其人。上午9时许,蒋介石坐着竹轿,蒋经国骑马,在三四十卫兵保护下,由金塘大浦口登陆,直抵柳行,在普济寺山门前下轿,由柳行乡伪副乡长徐长根、寺院住持性梵陪同,学校师生列队山门外夹道欢迎。蒋介石身穿长衫马褂,头戴礼帽,手持“司的克”,步入山门,径直走到方丈殿果如和尚塑像前三鞠躬,礼毕,寺内小憩,与果如弟子性梵叙谈果如生平、雪窦寺往事,嘱托住持性梵好好保藏果如遗作,足见蒋氏对果如和尚的崇敬。蒋介石了却其母嘱托遗愿,于当日离岛返回。解开蒋介石父子金塘之行的谜团,实乃蒋氏母子与果如和尚的一段俗家皈佛的禅缘。

果如和尚塑像

口述人:张根法(77岁)整理写作:余德伟果如和尚遗墨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