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吴爱娜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1:31:48 

吴爱娜

概述

(1953),女,1977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海洋水文气象系海洋气象专业。同年进入国家海洋局工作。“七五”、“八五”、“九五”期间,主持完成了多项灾害性海洋环境预报、数值预报的国家攻关项目研究。现任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常务副主任。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常务副主任

山东省威海人,工程技术带头人,中共党员,19777月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水文气象系海洋气象专业;

2000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金融专业研究生班;2004年,获中国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副主任,国家海洋计量站副站长,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

1974年至1977年,吴爱娜就读并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水文气象系海洋气象学专业。历任院学生会副主席、团委副书记。

1977年至2004年期间,吴爱娜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工作,历任业务科副科长、科长,北海分局科技调查处副处长兼海洋经济信息室常务副主任,青岛海洋管区主任,中国海监青岛直属队队长,北海预报中心主任,山东省海洋预报台台长。

“七五”、“八五”、“九五”期间,主持完成了多项灾害性海洋环境预报、数值预报的国家攻关项目研究、中试、引进消化、推广应用工作,并实现业务化,已在公益服务和专项技术服务中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多次获国家部级科技进步奖。先后组织实施了山东省、日照市、胜利油田海洋预报台的共建工作,沿海防风暴潮警戒水位核定,海洋自动化观测系统建设。主持完成了青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日照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改革试点工作。组建了北海预报中心风暴潮预报业务系统,创造性地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所辖预报海区的特点,解决风暴潮预报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依据有关气象和水文历史资料建立大气扰动与风暴潮增水之际案的相关关系模式,并作出环渤海港口的天文潮预报,填补了国内在黄河海港预报风暴潮的空白。“八五”期间,组织完成了“八五”国家攻关课题“859030401”专题在北海预报中心的引进、业务化组装和推广,实现了海洋数值预报产品的独立制作,并在数次灾害性巨浪和风暴潮预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海洋防灾减灾作出了重要贡献。主持观测、预报自动化业务系统建设,先后完成了北海预报中心“卫星通讯(VSAT)系统的扩容升级”、“卫星遥感系统与处理系统的升级”、“海洋站实时资料通信系统建设”;“海洋预报产品微机发布与服务系统的研制及推广”、“日照、小麦岛、千里岩海洋站海洋自动化观测系统集成、建设”、“GTS资料处理与自动填图系统研制及推广”、“海洋数值预报业务化系统的中试、推广”等工作,实现了海洋观测预报的自动化和数字化。

主持了奥运会海上赛场水文预报项目的申报实施,并任项目组长,同期主持了日照市世界杯欧洲级、470级帆船赛项目的申报及赛场水文预报实施。通过两个项目的实施,为奥运帆船的热身赛及正式比赛建立了有效的保障系统。2002年建立了青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实验室,并于2003年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先后为中石油、EDC、阿帕奇、冀东油田等石油公司建立了溢油应急预报模式,为海上溢油应急事件的处理、管理及处罚提供科学依据。

20049月,吴爱娜调至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部、国家“863”、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认监委、国家海洋局等重大项目和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任期间,积极组织筹备,促成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海标委的成立,大大提高了我国海洋标准化工作效率,催化产生更多更加权威、更加先进的海洋标准,推动了海洋管理、开发和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同时,紧密跟踪国际标准,研究制定标准的程序和方法,探索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途径,将我国制定的水平较高的技术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中,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充分反映意见,体现我国的利益,从而实现标准外交。

以“908”专项为突破口,启动海洋质量监督工作,首先协助各省市海洋厅局及项目承担单位建立了海洋标准计量与质量保障体系,同时推动了海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有效地推动了海洋领域及重大专项工作的质量管理。启动海洋仪器设备、海水淡化和苦咸水处理设备检测工作,构建我国海洋仪器设备检测体系。国家认监委已批准,在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的基础上筹建国家海洋仪器设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积极推进海洋局内部检测资源的整合,为进入海洋领域使用的海洋仪器设备的检测、校准、比测把好质量关。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