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自去年12月下旬以来,受北方地区频繁冷空气影响,渤、黄海域出现近30年同期最为严重的海冰灾害。根据国家海洋局卫星、雷达、航空遥感和海洋站现场观测资料分析,海冰发展迅速。截至1月12日,渤海海冰分布面积已经发展到3万平方公里,占整个海区面积的近40%;辽东湾海冰外缘线离岸最大距离达71海里;青岛胶州湾也出现了罕见的结冰现象。1月12日16时,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海冰警报,宣告渤海进入海冰灾害应急状态。
国家海洋局党组高度重视此次海冰灾害,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测,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并迅速成立了以王宏副局长为组长、环渤海三省一市海洋厅(局)和国家海洋局属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国家海洋局应对海冰灾害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海冰灾害应急工作。
5天的调查中,工作组进码头、入企业、登石油平台、深入养殖区,行程2800公里,实地查看了20多处海冰灾情现场,组织了20多次座谈会,对所到省、市、地的受灾情况有了全面掌握,及时了解企业、渔民、养殖户的困难和需要,指导北海区沿海地方党委、政府提高思想认识、克服麻痹思想,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领导帮助企业和百姓抗击冰灾,确保沿海人民的生活稳定、生产安全,确保各地的经济运行平稳发展。
调查显示,北海区沿海主要港口航道普遍浮冰严重,尽管航道大多保持畅通,但船舶进出港受到较大影响,作业效率大大降低;沿海养殖业受影响较重,山东沿海灾情最重,初步估计损失将近7亿元;石油采油平台作业受影响较小,而移动作业平台受影响较大。山东胜利油田共8个此类平台中有6个已被迫停止作业。
这次调查中发现,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比较严重,潜在损失更是无法估计。如果灾情继续加重将直接影响经济运行和百姓安宁。几点潜在重要影响是:秦皇岛港、黄骅港担负着我国北煤南运的重要任务,由于运输船舶作业效率降低,煤炭运输速度减缓,潜在的危机是如果冰情加重,严重影响码头煤炭运输作业,一旦造成南方煤炭供应短缺,将直接影响南方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百姓的取暖;辽东湾、莱州湾沿岸被封的渔港码头,造成成百上千的靠岸渔船被成片冻结,一旦发生火灾,将存在整片渔船损毁,渔民倾家荡产的危险。同时还存在海冰融化期流冰撞击损坏船具无法正常生产作业,影响渔民生计的危险。另外,山东潍坊有几十艘在外捕捞作业的渔船,由于无法返港停靠在秦皇岛附近港口码头,如何采取措施帮助这些渔民渔船安全回港成为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滩涂贝类养殖、越冬海上网箱(筏架)养殖损失较大,目前山东地区采样显示已有超过50%的养殖贝类死亡,而且随着冰情的发展还存在死亡率上升的趋势。这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也必将造成全年贝类海产品的市场紧缺等。但值得欣慰的是,此次冰灾调查中尚未发现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
调查中,调查人员还了解到:
据预报,冰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