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什么标志性意义?海南作为国内唯一热带海滨度假区,为世人青睐;山东半岛作为国内最大的温带半岛是否也能迎来自己的机遇?
一个是对接东南亚的最佳区域,一个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的双重差异互补下,海南与山东半岛间,又可以有怎样的互动?
国内旅游开发步入区域专业化
继2009年12月初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后,当月,国务院又确定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规划。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陈国忠认为,作为旅游业成为国家战略后的首次具体体现,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标志着中国旅游开发进入了区域性专业化阶段。
陈国忠表示,区域性专业化包括产品的高端化、市场的国际化、产业的系统化及区域旅游发展的目的地化等因素,而其中最核心的是区域系统化开发基础上的产品提升。
过去几年,我国的入境旅游虽然增长迅速,但客源以中低收入群体为主,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拉动能力较弱。主要原因在于以简单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在国际高端休闲旅游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打造高端国际度假产品,需要配套齐全的国际化度假区和系统的产业集群来支撑,区域专业性开发是最佳路径之一。作为目前国内度假资源最丰富、国际休闲游起步最早的区域,海南无疑是率先探路的最佳选择。
而在区域专业化开发来临的背景下,海南启动后,国内其他区域也将陆续迎来机会。山东半岛作为国内最大的半岛,占据全省入境旅游接待量的三分之二;加上近年来山东省结合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制定了科学的旅游保护和开发规划,并在建设国际海滨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形成了成熟的半岛优秀旅游城市群,使这一区域在专业化旅游开发方面,既潜力无限,又一触即发。
避寒在海南,避暑来山东?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优厚的热带海滨资源是其最大王牌:阳光、海滩、雨林、 热带田园、 民族风情等国内稀缺、世界不多的热带旅游资源,使其成为国内、东南亚游客避寒旅游的最佳目的地。
而山东半岛的资源禀赋,虽不比海南优越,但也不遑多让:作为拥有全国最长的温带海岸线的国内最大半岛,其居于北温带东部,气温比长江三角洲、南方海滨以及日、韩的南部海滨平均低6摄氏度左右,避暑优势突出;而与日本九州岛等世界同条件区域相比,其台风少、潮差小、潮流稳,与度假胜地地中海沿岸相似,极适合滨海度假区和游轮游艇基地的开发。
地貌方面,山东半岛包含299 座海岛,资源得天独厚;约140多公里的优质沙滩,形成多处优质天然浴场;而其内部多数水系是独流入海,河口加海岸的构造是国际上建设滨河沿海度假区的最佳选址。
再加上对内依托着孔孟故里、泰岳之地等传统文化资源,以及近年来结合建设国际海滨旅游目的地,已经建成的一流酒店、 游艇码头等基础设施。陈国忠认为,在旅游业成为国家战略支柱产业及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开发的背景下,山东半岛也有望发挥自身优势,建成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温带海滨度假连绵带,构建“避寒旅游在海南,避暑旅游到山东”的旅游格局。
搭建东亚“南北”互动桥梁?
作为我国面对东南亚的最前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海南坐拥国内对接东南亚的最佳区域,目前已经成为东南亚、俄罗斯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中转地。
建设国际旅游岛后,海南还将实行岛内购买商品免关税政策、逐步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为主要特点的旅游开放政策,这无疑将使其真正成为“面向东南亚航运枢纽物流中心”。而随着其自身高端休闲度假产品的打造和枢纽地位的凸显,海南将带动国际高端市场对中国的关注和参与,为国内其他区域带来客源,谁来、如何与海南形成对接和互动,是其他区域需解决的问题。
如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所说,山东半岛正处于“继北美、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战略位置”,青岛、烟台两大保税港区为半岛开放带来巨大活力,青岛也正在卓有成效地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未来,山东半岛必将在东北亚地区的航运物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中转地。
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源特色互补的海南与山东半岛,在区位上也可以相互呼应。山东半岛将有望与海南实现最“般配”、最有效的对接,搭建互动共赢的桥梁。
保护先行 差异开发
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加速开发、与海南差异互补,山东半岛的滨海旅游开发机遇已然来临,那么在下一步的开发中,该如何推进?
陈国忠认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一个重要启示在于:“ 说明一个区域可依据资源优势专项发展旅游,打破了之前认为区域发展必须先走工业化道路的老思路。”这进一步坚定了我省长岛等地区加强保护、 专项发展旅游的信心。
“半岛的开发中,首要一点是保护”。陈国忠表示,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的“集中、集约用海”方面,旅游业应作为重要选择,“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保护优质海洋资源。”
在具体的建设中,陈国忠认为,要以集群构建连绵带的方式,实现旅游产业的集中和集约,构建配套完善的规模型旅游度假区。“ 可仿效地中海沿岸区域做法,布局建设由滨海城市、旅游度假区、度假酒店群和景区等构成的综合性旅游连绵带。”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半岛的开发还应当是一个特色化、差异化的开发。首先是整体特色的把握,比如针对海南的避寒旅游,半岛定位避暑游,这就是差异化,是“魅力点”。其次,每个城市、 每个海岛、 每一块海滩、 每个店铺要根据自身特色和目标客源找准自身定位,并与周围形成差异互补。只有这样,才能在突出整体特色“亮点”的同时,满足游客们的多元需求。
在产品开发方面,山东大学旅游系教授王德纲认为,应瞄准高层次市场,开发特色高端度假产品,并形成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结构布局。重点发展高端葡萄酒庄、高尔夫、康体保健等优势产品以及融入齐鲁传统文化特色的产品。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