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公布的11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显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呈全面破茧之势。这些区域规划的接连推出,将有力支撑经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一体化和部分领域改革方面也将起到促进作用。而在资本市场,不少投资者在掘金区域板块的同时,也发现轮动热点“乱花渐欲迷人眼”。
区域经济振兴大布局
自2009年1月初,国务院正式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短短一年间,海西、江苏沿海、关中-天水等11个区域经济规划陆续获批,数量超过了之前数年的总和。
这11个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国家制定的、以若干意见形式表述的区域性政策,包括海西经济区、海南旅游岛;第二类是由国家制定单独成型的区域规划,分别包括珠三角、中部地区、江苏、辽宁、横琴、关中天水、图们江、鄱阳湖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
专家指出,先前获批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属于国家层面的区域政策,这可以看作第三类,如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区等。2010年,该类区域政策有可能继续推出。
从地域来看,11个区域规划中有6个位于东部地区,占据“半壁江山”。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这表明下一个崛起的经济区域可能仍在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升级应该发生在东部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一些区域。但从另一方面看,区域规划更多地指向了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如海西、江苏沿海以及黄河三角洲。
从投资、工业增速来看,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正在逐渐拉近与东部地区的距离。“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速度全面加快,重点地区和重要经济带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表示。
海西经济区强调两岸合作,鄱阳湖以生态经济为“招牌”,横琴“优势”在于港澳合作……地域特色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相当显著。除了海南旅游岛外,2009年以来的区域规划没有以省份为界限的,区域一体化和协调发展之路已经破题。
“从已获批区域的发展潜力和政策力度来看,未来数年其经济增速高于全国一至两个百分点应无问题。”业内专家分析。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上述区域规划的结构升级带动意义明显,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为甚。珠三角发展规划提出,争取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
具体而言,金融业、物流业、商贸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以及旅游业,成为不少地区提高第三产业在GDP比重的重要着力点;而高技术产业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如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产业被广泛重视。
“掘金”区域概念板块
最近一段时间,“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成为股市关注的一个热点,西藏、新疆板块也闻风而动。区域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相关概念板块在资本市场颇受追捧。
区域板块盛行究竟是不是炒作?海通证券认为,不能完全归结于此。“刺激政策效果很大程度上将通过区域产业的集群效应来体现,4万亿元大规模投资计划之后,整体性经济振兴规划出台的可能性降低,取而代之的区域性经济振兴政策可能会陆续跟进。”
但也有区域规划推出后,相关板块表现相对平静。如关中-天水经济区,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出炉后,相关地区个股并无明显升势。
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滕泰表示,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收益,一方面要深挖不同经济区域的内在特点和潜力,做到提前布局。另一方面是对已出台规划的区域政策相互比较,着眼于长远。“短期在资本市场的反应毕竟有炒作的成分。”
在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投资机会方面,大同证券认为,首先从空间收益角度看,选择最受益于区域发展,最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二级区域;其次从行业收益角度看,选择属于政策功能定位重点发展的行业;再次,选择具有产业专业比较优势的地区。
四大区域经济规划有望出台
区域振兴规划再度点燃资本热情。WIND数据显示,最近两周以来,受区域振兴规划消息的刺激,西藏、新疆、四川和重庆板块涨幅在所有地域板块中最为明显。其中,西藏板块两周内累计涨幅已达12.57%。
分析人士指出,在未来一段时期,上述四个地区的国家级区域振兴规划有望出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2009年底表示,下一阶段地区经济工作的一大思路是,围绕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继续组织编制重点地区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使区域空间开发格局更加系统和完善。
西藏: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副巡视员马菁林
新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市场关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将出台的预期同样强烈,资本市场上的新疆板块同样走势强劲。近两周内,新疆板块上市公司的平均股价涨幅达到7.19%。
申万研究所桂浩明认为,尽管现在还没有看到有关方面正式推出有关新疆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也没有看到有当地完整的总体发展规划获得批准,但大家都有这样的预期:鉴于新疆突出的战略地位以及巨大的经济发展前景,有关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政策与措施一定会推出。
他认为,新疆自然资源丰富,即“两黑一白”。两黑是指石油与煤炭,一白是指棉花,这都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质。新疆区域经济的振兴,一定会在当地围绕资源优势做文章。
桂浩明认为,从事建筑以及综合类业务的企业也将充分受益。总体来说,新疆资源类企业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如果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得以明确,并且能够受到中央政策的支持,很可能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重庆:研究设立“两江新区”
重庆市政府网称,国家发改委已完成《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的修改工作,目前正准备上报。
两江新区的大致地理位置位于重庆北部新区和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其中北部新区将建设成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及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功能和有关税收政策则比照洋山保税港区的相关规定执行。
分析人士指出,在政策设计上,重庆希望“两江新区”能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比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享受国家给予的有关优惠政策,并在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成渝:区域合作将深化
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在
2009年12月初,国家发改委证实,正在组织编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从国家层面明确成渝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并提出促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陈宣庆2009年12月底在成都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不仅是两省市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深化改革和谋划长远发展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建设好成渝经济区,必须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学合理布局空间结构,以统筹城乡为突破口,找准工作的着力点,促进一体化发展。
11个区域经济规划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凭借毗邻港澳地区的深度合作优势,现代服务业将得到优先发展,重点包括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0%。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
分析师认为,短期内海西经济区将通过基建、房地产等行业投资的提速来带动经济增长,长期看将对商业、金融等诸多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同时,规划有助于缩小该区域与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交通基建、物流、光电等产业发展。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分析师认为,该规划将加强沿海港口群、水利、交通和能源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港口投资和临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并借此形成功能清晰的产业群和城镇带。同时,在滩涂浅海大规模建立风电场具有很大的优势,未来将积极发展以风电和核电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此外,该区域还强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相关行业的优质上市公司将获受益。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分析师认为,构筑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以装备制造业、能源化工业和高新农业为支柱,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将拉动该区域基建投资、内需消费增长,并给特色工农产业带来发展机会。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巡视员王树年认为,从规划的战略定位概括,该区域一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二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际航运中心,三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四是建成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地区。装备制造行业、高加工度的原材料工业、港口物流业获益明显。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将横琴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实施“分线管理”的通关创新制度,鼓励金融创新,实行更加开放的产业和信息化政策,支持进行土地管理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等。
■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规划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该区域与俄、朝港口群和蒙古东部、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腹地紧密相连,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陆上通道。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专家指出,该规划把“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作为规划重心,这将带动农业、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加快发展。“两横两纵”加“六圈”的空间发展格局成为规划的突出亮点。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专家指出,该区域对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大湖流域综合开发,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均具有积极意义。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加快山东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个港口建设,建设临港产业区,形成北部沿海经济带,建成全省的生态产业基地、新能源基地和全国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分析师认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后发优势突出,未利用土地为天津滨海新区总面积的2倍多,该经济区成立后,多家上市公司有望迎来业绩增长。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意见
国务院于
旅游业有望成为海南经济的突破口。分析师建议,重点关注地产及土地增值、特色旅游、交通运输三个行业。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将增加对酒店和住宅的需求,同时也增加土地需求,相关的子行业包括酒店、住宅等。未来海南将自然旅游项目、文化旅游项目、旅游购物等方面进行拓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和产品。
警惕政策落实走样 严防催生经济泡沫
一年时间,11个区域发展规划密集出台。从海南岛到图们江,从关中-天水到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战略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遍地开花。分析人士指出,区域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的作用毋庸置疑,但需要警惕的是,不要让其沦为经济泡沫的催化剂。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每一次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公布都会刺激相应区域概念股价格上涨。从泛珠三角概念股的崛起,到海西板块的逆势而上,再到不久前海南板块的走强。中央政策扶持无疑会给相应区域的上市公司带来极佳的业绩上升预期,慕名而来的资金追捧会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多发展壮大机遇,区域投资有望带出一批价值潜力股。但需注意的是,纵观中国股市历史,地域题材的炒作从不缺乏,“琼凶极鄂,豫悍湘勇,鲁强浙活,粤慢皖熊”这样的股谚至今还印刻在中国老股民心中,应警惕区域概念股被热炒的风险。
从拉动地方投资来看,区域发展规划的一大亮点是激活了地方政府的创新机制,各地将围绕地区资源禀赋形成相应的特色产业。油气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围绕石化工业构造产业链条,而不仅仅是输出资源;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东北地区,提高生产力,以先进制造业为发展目标;经济率先腾飞的东部沿海地区,将产业升级换代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地方政府间存在着激烈的GDP竞争,一旦中央给予地方一定权力后,地方的投资冲动也会被激发,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很可能接踵而至。
再从产业发展来说,在11个区域规划中,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几乎成为当下地方区域规划中的新宠。现代化产业固然是经济发展的方向,但在区域规划之上还应有全国统筹的考虑。钢铁行业的教训就值得吸取。在2000-2006年间,各地方政府对当时稀缺的钢铁、水泥等行业展开投资竞争,产能逐年扩大,不仅直接导致了现在的产能过剩,还造成了技术水平低下、产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以此为鉴,现代化产业的发展要避免一哄而上。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