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中国国际救援队首席医务官侯世科14日带领他的队员来到海地首都太子港总理府前的广场,为在地震中受伤的灾民进行诊治。
队员们用板凳当桌子腿,用木板当桌面,搭起简易桌子,再铺上一层塑料布,摆上必备的药品,一个流动诊所就这样建成了。
在当地政府官员的配合下,5个伤员为一批,被志愿者抬到“诊所”。听说中国医疗队来给大家治疗,不少灾民开始排队等候。
地震给灾民造成的主要是外伤,由于长时间没有换药,不少伤者的伤口已经感染。侯世科说,如果感染状况持续下去,后果会很严重。
随着接受治疗的伤者一声声的“麦克西”(法语感谢的意思),救援队带来的药品很快就用完了。侯世科急切地说:“这里太需要大夫、太需要药品了。”他希望有更多的救援队伍加入到救治地震伤者中来。
随中国救援队走进海地地震灾区
抵达机场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即兵分两路:一支由6名搜救队员和4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紧急搜救队伍赶赴太子港市区最严重的受灾现场,查看灾情并展开搜救;另一支搜救队则赶往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部队以架设通信和后勤设备。
记者随紧急搜救队伍赶往受灾严重的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驻地。沿途记者看到,太子港的一些建筑物在地震中损毁严重,随处可见的废墟和散落的石块已经让人很难判断出建筑物本来的样子,停在路边的汽车也被倒塌的建筑压扁。不少当地居民干脆露天睡在马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上,也有部分人坐在马路边,打算以此熬过漫漫长夜。路上不时可以遇到三五成群的人拎着简单的包裹往前走。
天蒙蒙亮时,记者与救援队员一起到达联海团坍塌的建筑现场。联海团驻地一幢原本10层的大楼有一半完全坍塌,地面只剩下约两层高的楼架。另一座未完全坍塌的建筑上竖立着一根旗杆,旗杆上的联合国旗帜已降至一半向遇难者致哀。美国救援队比中国国际救援队稍早抵达现场,已展开救援工作并在现场拉起了警戒线。
中国搜救队员马上在现场周边查看灾情并进行现场搜救。十几分钟后,搜救队员在瓦砾堆下发现了一具遇难者遗体。根据生命探测仪探测,现场的瓦砾堆下仍有幸存者被埋在下面。现场总指挥、中国国家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司长黄建发立即组建临时指挥部,组织搜救工作。
国际社会齐力帮助救灾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加勒比岛国海地12日发生里氏7.3级地震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已于14日抵达海地开展救援行动,国际社会纷纷紧急动员,齐心协力帮助海地渡过难关。
海地当地时间14日凌晨,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68人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包机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随机运抵海地的还有救援设备和20余吨救援物资以及3条救援犬。抵达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在联合国统一协调下开展救援行动,部分搜救队员从机场直奔灾区展开救援工作。
为救助海地地震灾民,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14日发出一项紧急募捐1000万美元的呼吁,所需款项将为海地受灾最严重的2万个家庭提供最基本的救护,包括搭建临时住所,提供饮用水、卫生和医疗服务。海地地震发生后,该联合会已紧急拨款50万美元用于救灾工作,并派出包括救援、卫生、电信专家等在内的评估和协调小组前往灾区,帮助评估紧急救援需求和灾后早期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