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

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1:38:26 
这些天,北半球大范围的暴雪低温天气使得“全球变暖论”再次面临考验,一些有关气候变化趋势的新见解开始提出或再度升温。其中,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积多年研究,认为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才是近期气温频繁波动的原因。
2010年伊始,寒流席卷了北半球多个地区,许多国家遭受了暴雪和严寒的侵袭。印度北部地区、中国的华北地区、韩国大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西欧和北美的大部分地区均遭遇冰雪、寒流袭击,上述不少地方的积雪和低温已创下几十年来的最大纪录。
尽管2009年全球平均温度数据尚未公布,但这次如此大范围的冰雪寒流无疑使全球变暖的理论遭遇新的考验。全球变暖理论能预测低温暴雪吗?2009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暖冬的预测麻痹了全球公众,低温暴雪的事实教训了我们:要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全球变暖的总趋势下,气温波动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1979-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对应暖冬,2004-2009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与暖冬无缘?这些现象用温室效应无法解释。
我们在2009年10月14日提出了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其一,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低温冷害。2000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2009年发生了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其二,2009年9月30日南大洋萨摩亚群岛发生了8级地震海啸。其三、2008-2009年处于太阳活动低值时期。其四、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原中科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室副主任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
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季林2000年指出,月球通过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其周期为1500-1800年。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地球海洋潮汐规模也最大,这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使全球变冷。
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除了1500-1800年潮汐长周期外,潮汐中周期为准60年、54-56年、22年、18.6年和11年。特别是54-56年周期(拉马德雷周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非常明显的作用。
我们在2009年11月14日总结中国北方冷冬寒潮预报的经验教训时指出,1952-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共8次,分别为:1955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5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196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69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1972年(厄尔尼诺年)、197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98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2008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极值、潮汐强度与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有很好的相关性,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开始时间相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有7-8年的滞后期。
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等重大灾害。2008年1月中国南方发生罕见的冰雪冻灾,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2009年4月全球甲型流感在墨西哥开始向全球蔓延。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还将频繁发生。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三大预警正在被一一证实。
在冷冬预测的问题上,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值得关注:
其一,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对应中国暖冬,1986-2004年中国部分省份连续18年暖冬就发生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暖冬滞后5年);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事件对应中国的冷冬和严重低温冻害。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换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是严重低温冻害被忽视的原因。
其二,2008年1月中国南方严重冰雪冻灾和2009年11月中国暴雪灾害之前,美国都发生了暴雪灾害。西半球的暴雪为东半球暴雪敲响了警钟。
我们在2007年11月20日指出,11月24-26日和12月22-24日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三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最强;12月10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日月大潮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强。请关注2007年11月24-27日和12月22-24日最强潮汐组合,以及12月10日较强潮汐组合。此期间发生的地震、火山、暴风、强冷空气活动等将形成不可抗拒的重大灾害事件。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强震预防关系重大。
我们在2007年12月9日6时19分发布了“2007年12月10日和22-24日强潮汐预警”:从12月1日至8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频繁发生4-5级地震,7日地震频率加快。全球强震向北半球中高纬度转移的趋势值得关注。自2007年8月以来,7级强震就在低纬度接连发生,低纬度地壳的能量释放已近尾声。
预测实践表明,在强潮汐南北震荡的作用下,极地的冷空气并不是均衡地四面出击,而是集中力量突破一点,逐渐扩大到全球。2007年12月22-24日的强潮汐南北震荡,突破点在美国,从21日起,暴风雪陆续袭击了科罗拉多、怀俄明、得克萨斯、堪萨斯、伊利诺伊、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和密歇根等州,而英国和中国的冷空气活动相对较弱,仅仅出现严重的大雾天气。
12月3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2月22日冬至之后,太阳由南回归线向赤道靠近,太阳潮使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加强这一效应。因此,冬至到春分,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将成为强化冷空气和地震活动的主角,2007年末2008年初全球最强的潮汐运动将使中国的冬季逐渐转冷,防寒防震不可松懈。
2008年潮汐A组合是,2008年1月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当月最大值南纬27.93813度,2008年1月8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强,地震强。在2008年1月5-6日,6级以上强地震、火山、寒流、暴风雨、强暴风雪频繁发生,这种状况将因8日日月大潮而加强,并可能持续到10日左右。
我们在2008年1月7日和11日指出:继2007年12月22日-2008年1月4日(冬至、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地球近日点)全球最强的潮汐使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冷空气将影响中国大部地区之后,10-13日中国的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强,并在19-22日的潮汐C组合达到高潮。要做好预防大风、暴雪、地震和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准备。
如预测所言,2007年12月21日美国暴雪后20天,2008年1月10日续发了中国南方50年一遇的冰雪冻灾。
同样,2009年11月中国暴雪灾害前,美国刚刚发生暴雪:据人民网2009年10月30日报道,美国中西部的科罗拉多州和怀俄明州等地近日连降暴风雪,部分地区积雪超过了一米,过去三天来,怀俄明州的降雪量已经打破了10月份常年的降雪总量,而科罗拉多州的降雪量也创造了自从199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预测经验表明:美国暴雪的前兆和厄尔尼诺的拉马德雷突变作用不容忽视。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