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洋经济概念及产业划分
1.海洋经济的概念。关于海洋经济的概念和范畴,目前世界上没有统一的界定。国家海洋局对我国海洋经济的解释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直接从海洋中获取的产品一次加工生产和服务;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的产品生产和服务;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与海洋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教育、服务和管理。
2.海洋三次产业划分。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三次产业划分原则,国家海洋局对海洋三次产业作如下划分:
海洋经济第一产业:包括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
海洋经济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油气业、海滨沙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
海洋经济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涉海金融保险服务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涉海社会服务业等。
二、国际海洋法公约基本制度规定
根据《公约》规定:领海宽度最大不得超过12海里。除了无害通过权,沿海国对领海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享有与陆地领土一样的主权。毗连区是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的毗连沿海国领海的一带区域。沿海国在毗连区可以行使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等事项的法律规章的实施以及惩治违反这些法律法规行为的管制权。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具有特定法律制度的区域,其宽度自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开发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并对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等事项享有管辖权。根据此新制度,全球3.6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中将有1.09亿平方千米划归沿海国管辖,占海洋总面积约31%。大陆架制度。《公约》第76条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若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继续延伸,则可以扩展到350海里。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主要是对于大陆架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的权利以及与专属经济区相同的管辖权。公海是沿海国领海、专属经济区等管辖海域以外的海域。《公约》规定,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公海应只用于和平目的。各国都享有和平、自由地利用公海的权利。国际海底区域(简称“区域”)指的是各国大陆架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区域”占世界海底总面积约69%,资源丰富。《公约》规定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各国可以按照《公约》的规定勘探和开发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我国已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申请获准了西太平洋7.5万平方千米的多金属结核矿区。
三、世界及周边国家海洋情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在全球事务中的战略地位愈加突出,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重要舞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实施,规定了沿海国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在东海我国与日本、韩国有交叉、有争议,在渔业方面对山东省影响较大,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签署后,传统渔场减40%,涉及10万渔民转产转业。美国制订了《21世纪海洋蓝图和海洋行动计划》,加拿大出台了《海洋法》和国家海洋战略,韩国颁布了《韩国海洋21世纪》,欧盟也发表了《海洋政策绿皮书》。日本更是把海洋作为立国的根本,2007年4月在参、众两个议院高票通过出台了《海洋基本法》和《海洋建筑物安全水域设定法》,高度强调海洋是日本的生命线。今年初越共十届四中全会制定了《2020年海洋战略》,目标是越南要成为东南亚海洋经济强国,到2020年,海洋经济在越GDP中的比重将达到53%~55%。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新领域。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海洋经济产值已经由1980年的不足2 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006年的1.6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达到4%。
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情况
我国拥有1.8万千米的大陆岸线,主张管辖海域的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其中领海和内水的面积为38万平方千米。全国海洋经济仍保持了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9 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87%,比上年提高了0.13个百分点,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8%。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17 351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2 311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 608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4 026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4 028亿元。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2008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 218万人,其中新增就业67万人。2008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
海洋渔业:2008年,各沿海地区控制渔业捕捞强度,大力调整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海洋渔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2 216亿元,比上年增长3.3%。山东省海洋渔业增加值占全国海洋渔业增加值的33.8%,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海洋油气业:2008年,受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影响,海洋油气业产值上半年增长较快,下半年增幅回落。全年实现增加值874亿元,比上年减少1.1%。
海洋矿业:2008年,我国继续加强对海沙开采的管理力度,非金属矿的开采得到有效控制,金属矿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海洋矿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增加值9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海洋盐业:2008年,海洋盐业生产努力克服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生产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生产经营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海洋船舶工业:2008年,海洋船舶工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新接订单量较往年有所减少,但总体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762亿元,比上年增长36.4%。辽宁省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的26.9%,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海洋化工业:2008年,受原油价格震荡影响,海洋化工产品价格呈现出“先高后低”的局面,但海洋化工业仍保持增长趋势。全年实现增加值542亿元,比上年增长6.8%。
海洋生物医药业:2008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5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增加值占全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增加值的37.6%,位居全国首位。
海洋工程建筑业:2008年,海洋工程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11亿元,比上年减少9.0%。其中,福建省海洋工程建筑业增加值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海洋工程建筑业增加值的18.2%。新建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海洋电力业:2008年,在国家节能减排和发展清洁能源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海洋电力业成长较快。山东、江苏、福建等地区对海洋能利用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批海上风电项目投入运营,带动了海洋电力业的快速发展。海洋电力业全年实现增加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51.6%。
海水利用业:2008年,沿海地区继续贯彻落实《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海水利用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全年实现增加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22.7%。
海洋交通运输业:2008年,海洋交通运输业上半年增长较快,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长趋势放缓。全年实现增加值3 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2.9个百分点。
滨海旅游业:2008年,受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滨海旅游业发展水平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实现增加值3 438亿元,比上年增长0.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18.5个百分点。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情况:2008年,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10 706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1%,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位居前列的主要海洋产业为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9 584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3%,比上年减少1.4个百分点。位居前列的主要海洋产业为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渔业。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5 825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6%,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位居前列的主要海洋产业为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渔业。
五、沿海各省海洋情况
沿海各省(市、区)海岸线、岛岸线长比较
省(市、区) | 大陆海岸线长度(千米) | 海洋岛屿数(个) | 岛屿岸线长度(千米) |
辽宁 | 2 178.3 | 506 | 700.2 |
河北 | 487.3 | 75 | 138.4 |
天津 | 133.4 | 12 | 6.8 |
山东 | 3 124.4 | 296 | 688.6 |
江苏 | 1 039.7 | 24 | 29.8 |
上海 | 167.8 | 5 | 5.8 |
浙江 | 2 253.7 | 2161 | 4 068.2 |
福建 | 3 023.6 | 1 404 | 2 119.8 |
广东 | 4 314.1 | 1 134 | 4 135.5 |
广西 | 1 478.2 | 697 | 531.2 |
台湾 | 222 | 1 823.5 | |
海南 | 235 | 1 681.1 | |
全国总计 | 18 400.5 | 6 771 | 16 929.9 |
2008年沿海省(市、区)海洋经济发展情况比较
省(市、区) | 海洋生产总值(亿元) | 占GDP比重(%) |
广东 | 5 825.46 | 16.3 |
山东 | 5 346.25 | 17.2 |
浙江 | 2 676.96 | 12.5 |
上海 | 4 792.49 | 35 |
福建 | 2 688.19 | 24.7 |
天津 | 1 888.73 | 29.7 |
辽宁 | 2 074.38 | 15.4 |
江苏 | 2 114.46 | 7 |
河北 | 1 396.59 | 8.6 |
海南 | 429.61 | 29.3 |
广西 | 398.4 | 5.6 |
近几年,沿海各省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势头迅猛。广东、浙江、福建、辽宁等省市相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目标,召开海洋工作会议对海洋工作进行发动和部署。成立省海洋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定期研究解决海洋重大问题。广东省加快了沿海蓝色产业带建设。福建正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列入国家发展规划。浙江正在实施“连岛”工程,上海的浦东新区建设,河北实施了曹妃甸开发大项目,天津建设滨海新区,辽宁实施了沿海“五点一线”开发。都是开发海洋的大计划、大工程、大项目,不断加大政策和投入力度。广东省近5年政府拿出5亿元扶持沿海渔民转产转业,把“失海”渔民纳入社会贫困群体救助和保障范围。广东省人大通过的《建设人工鱼礁的议案》提出2001~2010年省财政每年要安排4 000万元,市按1∶1配套,共8亿元建设人工鱼礁。浙江省发放用于渔民拆解渔船的补助金已达1.5亿元,近3年,该省支持中心渔港、远洋渔业、人工鱼礁等项目建设资金高达8 000多万元。福建省“十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5 000万元海洋开发与管理基金,投资1.1亿元建设了“数字海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六、山东省海洋资源状况
全省海岸线全长3 121千米,占全国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位;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326个,海岛面积147平方千米,沿岸有海湾200余处,其中优良港湾70余处。近海海域面积15万平方千米,与陆地面积基本相当,其中-20米以内浅海面积2.9万平方千米,滩涂3 200平方千米,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
1.港口资源。海岸2/3以上为山地基岩港湾式海岸,是我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可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港址有51处。2008年全省港口达到24个,沿海港口年货物吞吐量6.5亿吨,海运客运量1 417万人次,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航贸易关系。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居全国第四位,其中外贸吞吐量居全国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三位,青岛、日照、烟台三大港口集团全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56 320.38万吨,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85.61%。其中,青岛港完成30 029.49万吨,日照港15 102.16万吨,烟台港11 188.73万吨。山东省成为长江以北唯一拥有3个亿吨大港的省份。
2.渔业资源。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水生生物资源400多种,海参、鲍鱼、对虾、扇贝等海珍品驰名中外。近海较重要的经济鱼类和无脊椎动物109种、贝类20余种,已进行增养殖的海洋生物70余种。浅海可用于养殖的面积近2 000平方千米,滩涂可利用面积近1 500平方千米。
3.矿产资源。渤海近岸海域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8亿吨、海洋矿产资源丰富,在101种矿产中已探明储量的有53种,居全国前三位的9种。渤海沿岸石油地质预测储量30亿~35亿吨,探明储量2.29亿吨,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为110亿立方米。胶东半岛已探明水下煤炭储量12.9亿吨。龙口煤田是我国第一座滨海煤田,探明储量11.8亿吨。有大型金矿6个、中小型金矿24个。石英沙、锆英石、磁铁矿、石墨矿和建筑沙、型沙、菱镁矿、花岗岩矿在国内居重要位置。
4.海水化学资源。适宜晒盐土地2 740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3。莱州湾及附近沿岸地区和胶州湾西岸地下卤水资源储量总面积约1 500平方千米,总净储量约74亿立方米,浓度比海水高2~6倍。海洋化工主导产品均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溴素深加工产品已达八大系列50多个品种,镁盐系列及纯碱深加工产品达到十几种。
5.海洋能资源。山东半岛及附近岛屿年平均风速5.4 米/秒,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省沿海潮汐能蕴藏量为4 000万千瓦,波浪能总蕴藏量为411.7万千瓦。现建有乳山白沙口潮汐电站、即墨30千瓦岸边摆式波浪发电站、长岛海上风力发电系统。
6.滨海旅游资源。全省主要滨海景点有34处,位居全国第三。特别是在海滩浴场、奇异景观、山岳景观、岛屿景观和人文景观方面,优势更为突出。2006年全省滨海旅游业收入达到718.5亿元,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42.8万人次,旅游创汇8.41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74%和83%;接待国内游客8 195万人次,旅游收入65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9%和54%。
七、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成就
山东是海洋大省,海洋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十分突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优化经济结构、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重要途径。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1991年提出和实施“海上山东”建设战略以来,山东省海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素质进一步提高,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根据国家海洋局统计口径,2008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5 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占全省GDP的17.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居全国第二位;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增加值均位居全国首位。
山东省全国第一渔业大省,水产品总产量、产值、出口创汇等指标连续十多年保持全国首位。2008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730.3万吨,渔业增加值447.6亿元,约占全省大农业的比重为15%。水产品出口创汇35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农产品和全国水产品出口创汇额的40%、33%。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 816元。
山东省沿海七市主要海洋产业情况
(产值、增加值单位:亿元,海岸线长:千米)
项目 | 全省 | 青岛 | 烟台 | 威海 | 潍坊 | 日照 | 东营 | 滨州 |
海岸线 | 3 121 | 730 | 705 | 982 | 113 | 95 | 350 | 144 |
总产值 | 4 415 | 1 150 | 942 | 1 036 | 571 | 512 | 213 | 168 |
增加值 | 2 096 | 550 | 420 | 514 | 214 | 221 | 146 | 84 |
海洋渔业 | 1 428 | 321 | 467 | 561 | 61 | 167 | 27 | 41 |
海洋油气 | 76.8 | 100 | 22 | |||||
海洋盐业 | 59.6 | 0.9 | 17 | 13 | 54 | 0.1 | 2.5 | 19 |
船舶制造 | 200.2 | 74 | 50 | 95 | 2 | 4 | 8 | |
海洋运输 | 284.2 | 183 | 69 | 35 | 1 | 228 | 0.7 | 7 |
滨海旅游 | 923.6 | 420 | 227 | 158 | 148 | 70 | 27 | 7 |
海洋化工 | 296.4 | 88 | 15 | 50 | 223 | 1 | 0.9 | 39 |
海洋药物 | 36.5 | 12 | 10 | 3 | 6 | 6.7 | 7 | |
海洋工程 | 127.7 | 34 | 52 | 80 | 19 | 18 | 2 | 4 |
海水利用 | 42.1 | 27 | 2 | 4 | 0.1 | 13 | 1 | |
滨海电力 | 2201 | 0.2 | 4 | 2 | 0.2 | 4 | ||
其他产业 | 154.9 | 286 | 33 | 1 | 52 | 0.8 |
八、海洋科技情况
1.科技资源状况。目前在山东省已设立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农业部黄海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中科院海岸带可持续利用研究所等国家驻鲁和市属以上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总量约占全国的一半,2008年海洋科研人员达到1万多名,其中院士22名,博士生导师300多名,博士点52个,硕士点133个。拥有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24家,海洋科学观测台站9处,其中国家部委级6处;各类海洋科学考察船20多艘,其中千吨级以上远洋科学考察船6艘;涉海大型科学数据库11个,种质资源库5个,样品标本馆(库、室)6个。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基地、5个国家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中科院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开始筹建。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在青岛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国家深潜基地;国家“十一五”确定科学工程中的大型综合海洋科学考察船项目有望落户山东省,该项目国家投资超过5亿元。国家已批准在青岛建立科学与海洋技术国家实验室。历史上,我国海带、对虾、扇贝、鲍鱼、海参、大菱鲆工厂化育苗及养成、海洋药物研发等重大技术突破,都出自山东省科研教学单位。“十五”以来,山东省共承担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等海洋科研项目和课题1 080余项,共取得重大海洋科技成果600多项,其中有17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海洋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九、海域使用管理状况
国务院批复了《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省里先后出台了《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实施〈渔业法〉办法》、《山东省渔业资源保护办法》、《山东省渔业船舶和渔业港口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各级制定出台了一批配套办法,全省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海洋地方法规体系,海洋开发与保护的主要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全省坚持像规范土地管理一样规范海域使用管理,全面规范各类用海活动,为海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2年以来全省累计确权审批建设用海面积5 900多公顷,保障了300多个临海建设项目落地,项目总投资4 000多亿元。大力开展海上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海上走私,建立了海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抢险救助等体系。
十、海洋生态现状
1.全省海域海水环境质量情况。2008年山东省近岸海域主要以清洁和较清洁海域为主,全省海域未达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9 925平方千米,比2007年减少485平方千米。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和胶州湾局部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2.重点入海排污口监测情况。2008年,山东省对12个重点排污口和93个一般陆源入海排污河及排污口(其中包括29个工业排污口,31个市政排污口和37条排污河)实施了高频率、多项目监测。根据全省105个陆源入海排污口的监测,2008年全省监测入海排污水总量约为70亿吨,污染物入海总量约为70万吨,其中COD近45万吨,氮2.7万吨,悬浮物20余万吨。污水排放量以东营市最高,约为54亿吨,污染物排放量以滨州市最高,约为24万吨,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监测结果表明,2008年山东沿岸有70%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不能满足海洋功能区要求,70%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为四类和劣四类;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60%的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差和极差状态。
3.全省海洋环境监测体系、预报体系建设情况。到2008年,建立了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沿海7市和6个县建立海洋监测站23处。建立各类实验室180余个,监测车船70台艘,省海洋监测中心和6处沿海地市级监测机构通过了国家海洋计量认证。沿海各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40余座,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不断改善。
4.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至2008年,全省建立各类海洋保护区22处,面积6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2个,市级海洋自然保护区4个。
十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海洋经济预期发展目标
总体上看,海洋国土意识整体上还不强,仍存在重陆轻海、重开发轻管理的现象;海洋产业整体素质和水平还不高,传统海洋产业所占比例较大,丰富的资源、科技优势还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海洋开发的政策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海洋综合管理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海洋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海洋防灾减灾能力需要提高;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的压力加大,部分海域污染比较严重,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任重道远。
2007年5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海洋经济发展全局,牢固树立海洋经济既是水体经济又是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观念,努力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发展相协调,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发展相协调,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相协调,海洋国内开发与国际合作相协调,构筑规模大、素质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实现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把山东省建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经济强省。
主要目标是实现“一个扩大,三个增强”:
一是海洋经济规模明显扩大。海洋经济增长高于全省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到201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3 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0%。
二是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海洋经济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到2010年,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海洋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海洋管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85%。
三是区域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陆海之间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的局面基本形成,经济关联更加紧密。到2010年,全省海港吞吐能力达到6亿吨,成为全省乃至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重要物资集散基地和产业承接与聚集基地。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海洋生态环境显著改观,和谐海洋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到2010年,90%的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一、二类标准,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到初步修复,海洋物种资源、环境资源、岸线资源等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关系更为协调。
十二、主要名词解释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
海洋生产总值:是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简称,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沿海地区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海洋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之和。
增加值: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与服务活动的最终成果。
海洋产业: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主要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过程中所进行的科研、教育、管理及服务等活动,包括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服务、海洋保险与社会保障业、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地质勘查业、海洋环境保护业、海洋教育、海洋管理、海洋社会团体与国际组织等。
海洋相关产业:是指以各种投入产出为联系纽带,与主要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上下游产业,涉及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
海洋渔业:包括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洋渔业服务业和海洋水产品加工等活动。
海洋油气业:是指在海洋中勘探、开采、输送、加工原油和天然气的生产活动。
海洋矿业:包括海滨沙矿、海滨土沙石、海滨地热、煤矿开采和深海采矿等采选活动。
海洋盐业:是指利用海水生产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盐产品的活动,包括采盐和盐加工。
海洋化工业:包括海盐化工、海水化工、海藻化工及海洋石油化工的化工产品生产活动。
海洋生物医药业:是指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海洋药品与海洋保健品的生产加工及制造活动。
海洋电力业:是指在沿海地区利用海洋能、海洋风能进行的电力生产活动。不包括沿海地区的火力发电和核力发电。
海水利用业:是指对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活动,包括利用海水进行淡水生产和将海水应用于工业冷却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等活动,不包括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活动。
海洋船舶工业:是指以金属或非金属为主要材料,制造海洋船舶、海上固定及浮动装置的活动以及对海洋船舶的修理及拆卸活动。
海洋工程建筑业:是指在海上、海底和海岸所进行的用于海洋生产、交通、娱乐、防护等用途的建筑工程施工及其准备活动,包括海港建筑、滨海电站建筑、海岸堤坝建筑、海洋隧道桥梁建筑、海上油气田陆地终端及处理设施建造、海底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不包括各部门、各地区的房屋建筑及房屋装修工程。
海洋交通运输业:是指以船舶为主要工具从事海洋运输以及为海洋运输提供服务的活动,包括远洋旅客运输、沿海旅客运输、远洋货物运输、沿海货物运输、水上运输辅助活动、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服务活动。
滨海旅游业:包括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主要包括海洋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度假住宿、体育运动等活动。
沿海地区:是指有海岸线(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环渤海经济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包括部分黄海)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经济区域,主要包括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和山东省三省一市的海域与陆域。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长江三角洲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经济区域,主要包括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两省一市的海域与陆域。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珠江三角洲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广东省所辖的广州、深圳和珠海等城市的海域与陆域。
[海洋生产总值定义与功能] 海洋生产总值是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沿海地区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海洋经济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主要功能是反映海洋经济活动的总体情况,与国内生产总值概念相对应,是衡量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水平的重要指标。
[海洋产业(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定义与功能] 海洋产业(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沿海地区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海洋产业(海洋相关产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海洋产业增加值的主要功能是反映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是衡量海洋产业对海洋经济贡献作用的主要指标;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与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各种生产活动,是与海洋产业活动密切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活动,是衡量海洋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推动与拉动作用的重要指标。
[海洋生产总值构成与计算] 海洋生产总值由海洋产业增加值和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构成。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包括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
2009年2月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