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海域资源利用研究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1:39:27 

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岸线长691千米,潮间带面积4 018.6平方千米,高涂面积2 308.6平方千米,在行政区划上涉及滨州市(沾化县、无棣县)、东营市(利津县、垦利县、广饶县、河口区、东营区)、潍坊市(寿光市、昌邑市、滨海新区)和烟台市(莱州市)共计411(市、区)。沿岸地势平缓,潮间带宽广,近海水深较浅。该区沉积物以粉沙和淤泥质粉沙为主,潮间带的低潮部分水深很浅,适合多种贝类生长栖息,是比较理想的海洋农牧化基地。高涂(海岸线至零米等深线的潮间带)除用作池塘养殖外,也可以规划出一部分作为建设项目用海。目前,高涂已利用面积只占可利用面积的很少一部分,有待进一步的规划开发。随着黄河三角洲区域面积的不断扩大、海洋产业的相继兴起、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越加离不开涉海法律与政策支持。

一、自然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

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工资源、空间资源以及风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有很强的优势。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主要是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

1.海水养殖。黄河三角洲地区浅海水质肥沃,营养盐丰富,浮游生物繁盛,透明度小,适合贝类生长。滩涂和浅海中丰富的贝类为对虾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鲜活饵料。黄河口海域是渤海多种经济鱼虾蟹贝类的主要产卵场和幼体育成场,素有“百鱼之乡”的美称。该区域气候条件优越,适宜海水、半咸水和淡水渔业养殖。主要特色资源有:对虾、鲈鱼、梭子蟹的海水池塘养殖;文蛤、青蛤、缢蛏的滩涂和浅海增养殖。滩涂养殖形式主要是池塘养殖、盐田混养、滩涂贝类护养等。

2.海洋捕捞。黄河是渤海径流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冲淡水带入大量营养盐,在黄河口及莱州湾西部海域构成盐度低、营养盐丰富、水温适宜的莱州湾沿岸水团,成为大量经济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育幼场,形成了莱州湾相对稳定的河口海湾高生产力海洋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地区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有海洋生物600多种,是黄、渤海水域渔业生物资源的主要繁殖场,基础生产能力较高。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捕捞作业能力大幅度增强,渔业资源利用处于过度捕捞状态。以带鱼、黄鱼、鲈鱼、梭鱼、鲅鱼等为主要传统的经济品种已形不成鱼汛,且捕获种类多以低质鱼和低龄鱼为主。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受到威胁,需要加强保护。

()开发与利用矿产资源

能源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地热及油页岩,非金属矿产有石膏、贝壳沙等,其中石油、天然气是东营市优势矿产,境内有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

()开发与利用化学资源

主要是卤水晒盐、海水晒盐和海水、卤水综合利用,发展盐化工、海洋化工。黄河三角洲的高涂起伏极缓,面积广阔,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供建设盐田区使用,且多风少雨气候,光照充足,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制盐条件优越。沿海一带地下埋藏有较丰富的卤水资源,仅滨州市初步探明的含卤水面积就有300平方千米,东营市浅层地下卤水储量74亿立方米,深层地下卤水储量35亿立方米,是发展盐业和盐化工生产的理想原料。目前,该区结合水产养殖和盐化工,形成了初级卤水养殖中级卤水提溴高级卤水晒盐氯碱的海水“一水多用”链条,在探索溴素溴产品、卤碱化工产业链的延伸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开发利用空间资源,主要是港口资源和旅游资源

1.港口资源。黄河三角洲地区岸线蜿蜒曲折,有许多适合建内河港的河道和适宜建设大型港的港湾,例如东营港具有优良的通向外海的深水航道,发展海上交通运输的条件非常优越。

2.旅游资源。黄河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黄河口湿地、贝壳堤等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或独特性,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其中,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位于黄河入海口地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河海交汇、湿地生态、石油工业、濒海滩涂等旅游资源,构成融广袤、新奇、野趣于一体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区和石油工业观景区。

()开发利用风能等新型能源

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风天气较多,地势平坦,风与地面摩擦力相对较小,具备有效利用风能的优越条件。既可在养虾池、盐田应用风力提水,也可建立风能资源开发性试验区,引进新型风机和风力发电机,进行风力提水和发电的开发性试验。目前,国华瑞丰(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亚瑞丰公司合资)风力发电项目、鲁能风电项目、法国EIFFAGE(埃法日)集团风力发电项目、华能风电项目等数个风力发电项目已落户该地区,总装机容量超过1 000兆瓦,部分风力发电机组已并网发电。

二、黄河三角洲规划用海阶段目标

1.高涂用海。至2010年规划高涂用海面积10.4万公顷,20102015年规划开发总面积达到14.8万公顷,至2020年规划开发总面积达到18万公顷。

2.渔业用海。至2010年规划用海面积7.6万公顷,到2015年面积达到10.1万公顷,到2020年达到12.6万公顷。

3.工业用海。计划到2010年用海面积1.4万公顷,到2015年面积达到2.1万公顷,到2020年达到2.7万公顷。

4.交通运输用海。计划到2010年用海面积1.5万公顷,到2015年面积达到1.7万公顷,到2020年达到2万公顷。

5.旅游娱乐用海。计划到2010年用海面积1 100公顷,到2015年面积达到2 100公顷,到2020年达到3 200公顷。

6.海底工程用海。计划到2010年用海面积560公顷,到2015年面积达到580公顷,到2020年达到610公顷。

7.造地工程用海。计划到2010年用海面积4 500公顷,到2015年面积达到9 500公顷,到2020年达到1.1万公顷。

8.特殊用海。计划到2010年用海面积3 250公顷,到2015年面积达到4 000公顷,到2020年达到5 000公顷。

三、以集中集约用海推动开发黄河三角洲地区

黄河三角洲的发展,海洋经济是重要的一环。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海洋功能区划、用海指标以及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项目审批过程繁杂,尤其是大项目进程缓慢。零散的项目审批既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提高了管理成本,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发的速度和质量。实施集中集约用海,是将科学发展观与黄河三角洲实际相结合提出的重大战略。集中,是在布局上改变传统的分散用海方式,在适宜海域实行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开发;集约,是在结构上改变传统的粗放用海方式,提高单位岸线和用海面积的投资强度,从而占用最少的岸线和海域面积,实现最大的经济效果。

实施集中集约用海要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海洋带动作用,为陆域发展提供空间和资源保障。集中集约用海本着与陆地生产力布局、规划相对接,与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集疏运互通、经济互联,与“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战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相统一的原则,根据黄河三角洲涉海四市九县(区、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确定了四个集中集约用海重点区域——“黄河三角洲海陆统筹开发开放试验区”。四个重点区域包括“一城三区”(一个“海上新城”、三个“临海产业集聚区”),借此打造黄河三角洲海上高地,拉动和辐射黄河三角洲地区乃至其他黄河流域的内陆省份。

()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位于莱州土山防潮堤北部海域,地处烟台、青岛、潍坊三市交界,区位优势明显。目前莱州港年吞吐能力达到3 000万吨,“腹地经济”潜力日益凸现。莱州日益成为渤海湾经济圈重要的液体化工品专业交易中心和物流基地。区域内滩缓水浅,有着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总储量74亿立方米,适宜发展盐及盐化工业。功能定位是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盐业及盐化工业、海上风能产业。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40平方千米,其中填海90平方千米,开放式用海50平方千米,包括绿色能源产业区、生态化工产业区、港口物流功能区、产业配套区等,总投资1 200亿元。

()潍坊海上新城

潍坊海上新城南距潍坊市区28千米,主要位于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海上新城建设已具备良好的基础,规划范围内铁路、公路、港口齐全,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功能定位是将潍坊北展,成为以海洋化工业为特色的海上新城,重点发展海洋化工业、临港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产业、房地产业、海上机场等。潍坊海上新城规划到2020年,总投资2 000亿元。规划面积320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130平方千米,填海面积100平方千米,开放式用海30平方千米。该区接近盐化、海化、石化原料供应地,在潍坊港和海洋化工产业的带动下,形成港、产、城的联动发展。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初步形成海洋化工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开放度高、生态环境优秀、社会事业进步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到2020年,形成70万人口的海上新城,以城际轻轨等交通设施连通现潍坊城区,改变潍坊市作为沿海城市而不见海的问题。拟建设大陆沿海首个海上机场。

()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

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主要利用东营城东垦东防潮堤外侧海域,位于黄河南大堤南侧,广利河北侧,由防潮堤向海一侧延伸6千米,本区域规划总面积约160平方千米,其中填海面积100平方千米,开放式用海60平方千米,占用岸线20千米。东营市规划建设全国最大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该区域方圆50千米无村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功能定位是将东营城区东展,建设临海石油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后方配套设施区、海洋石油产业、房地产业、商务贸易业等。原东营城东垦东防潮堤外由于淤积,大潮高潮线持续向海一侧延伸,大面积滩涂已高于海平面。规划在原东营城东垦东防潮堤外水深1米处再修建一条防潮堤,两条防潮堤所围区域填海造地,建设成本较低,总投资1 000亿元,以滨海新区建设为主,以发展商贸、居住、滨海旅游度假等产业为主。

()滨州北海化工业集聚区

滨州北海化工业集聚区濒临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广人稀,该区域风能资源丰富。多为高涂地貌,浅海填海和滩涂平整需求土石方数量极少,成本很低。功能定位是济南都市圈出海口、渤海湾南岸海洋化工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海洋化工业、海上风电产业、中小船舶制造业、物流业。规划区域总面积300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140平方千米,填海120平方千米,开放式用海20平方千米。规划到2020年总投资1 000多亿元,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面向环渤海,努力将北海新区建设成为济南都市圈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鲁北商贸物流中心和濒水生态宜居新城。

四、政策扶持意见与建议

为支持黄河三角洲地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经研究特制定涉及海洋方面的政策如下:

1.对黄河三角洲高涂建设用海指标实行单列。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国家对其高涂建设用海指标实行单列,年度总量计划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及高涂自然淤涨的速度来制定。年度总量控制计划经省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家海洋局批准。节余的年度总量控制计划指标可在下年度结转使用。

2.高涂用海方式界定与审批权限、程序。高涂,是法定海岸线以下、零米等深线以上、受海洋潮汐影响密切、发育形成于海河泥沙不断淤积、海水已一般不能到达、与海水覆盖的浅海海域自然属性有着显著差别的特殊海域。高涂范围内的项目用海,参照《海域法》中第十八条“下列项目用海应当报国务院审批:()不改变自然属性的七百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的权限规定进行审批。高涂上的工程建设用海,仍按填海造地用海或构筑物用海审批程序进行,但要简化海域使用论证、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3.推行区域用海规划审批。以县为单位由政府进行区域用海规划,经设区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国家海洋局备案。区域内的项目用海若符合批准后的区域用海规划,进行审批时可不再进行单独的海域使用论证与环评。

4.海域使用金减缴。所有需上缴中央国库的项目用海海域使用金,均减半征收。海域使用权证若需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因业主已缴纳海域使用金,所以不再收取土地出让金。

5.尽快批复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方案。

2009412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