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1:44:33 

马来群岛

乘客可以在新游轮上参加各种活动,包括游泳。

因该群岛的本地人以马来人为主,所以名叫“马来群岛”。这里又是海外华侨比较集中的居地之一,所以在中国又称为“南洋群岛”。

马来群岛称东南亚岛屿区,也叫南洋群岛,世界上最大的岛群,它位于亚洲东南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辽阔的海域上,由印尼17,000多个岛屿和菲律宾约7,000个岛屿组成马来群岛,通常包括新几内亚岛,而不包括西北方的安达曼、尼科巴(Nicobar)群岛及东方的俾斯麦群岛。印度尼西亚主要岛屿及岛群包括大巽他群岛、小巽他群岛、摩鹿加、巴布亚。主要菲律宾岛屿包括吕宋、民答那峨、米沙鄢群岛。该群岛还包括马来西亚(沙巴和沙劳越)、汶莱、巴布亚纽几内亚。总陆地面积2,475,249平方公里(955,699平方哩),约占世界岛屿面积的20%。沿赤道延伸6,100公里(3,800),南-北最大宽度3,500公里(2,200)。群岛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环抱苏禄(Sulu)、西里伯斯、班达(Banda)、摩鹿加、巽他、爪哇、弗洛勒斯(Flores)和萨武(Savu)诸海。西与亚洲大陆隔有麻六甲海峡和南海,北与台湾之间有巴士海峡,南与澳大利亚之间有托列斯(Torres)海峡。

除菲律宾北部以外,全在赤道10度以内,平均气温21(80)。年降雨量自8,100公釐(320)以上至不足500公釐,大部地区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000公釐(80)。每年711月西南太平洋生成台风达20馀次,向西、向北移动,常使菲律宾遭受强风暴雨侵袭。马来群岛人民多操澳斯特罗尼西亚语系的语言。马尼拉和雅加达居於世界最大城市之列。

由于马来群岛纬度较低,赤道横贯中部,炎热多雨的气候与肥沃的火山土壤为热带经济作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岛上是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农村和农业经济占压倒优势,农村居民绝大多数为定居耕种者,主要作物为水稻,也有玉蜀黍、甘薯或木薯,以及商品作物,如橡胶、烟叶、糖、椰乾、胡椒、奎宁、肉豆蔻、木棉、西谷米、马尼拉麻等。森林资源重要,提供贵重木材。石油为主要矿产,在苏门答腊、印尼婆罗洲、汶莱、巴布亚等地开采。印尼新及(Singkep)岛、邦加岛、勿里洞岛的锡产量约为世界产量10%。婆罗洲和廖内(Riau)有铝土矿,西里伯斯发现镍矿,菲律宾有金、铬、铁、锰和铜。煤储量有限,然而水力资源丰富,但未充分开发。马来群岛的动植物群非常丰富且种类各异。除菲律宾北部以外,各岛都在赤道10度以内,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从8100毫米至500毫米不等,大部分地区超过2000毫米。

马来群岛上的地形以山地为主,且多分布在岛屿中部。平原比较狭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只有爪哇岛北部和苏门答腊岛东部平原面积较大。马来群岛处于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方,由于三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彼此挤压,时常引发地震。在地壳隆起形成山地的同时,地下灼热的岩浆也顺地裂缝上涌,在地面喷发形成火山。印尼和菲律宾是东南亚火山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些火山主要分布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努沙登加拉群岛和菲律宾的一些岛屿上。这些岛屿呈弧形自东向西延伸,因而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灯火走廊”,这里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爆发最多的地区,是东南亚“最不安定”的区域。

按照板块学说的观点,板块内部是稳定区,而板块之间的会合处是不稳定区。马来群岛处在许多板块的会合处,西北部为华南—东南亚板块,它是欧亚板块的一部分,西南部为印度洋板块,东南部为澳大利亚板块,东部为太平洋板块,东北部为菲律宾海洋板块。马来群岛地形图菲律宾海洋板块向西运动,菲律宾海洋地壳沿着琉球海沟和菲律宾海沟消亡。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华南—东南亚板块相对于菲律宾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向南运动。欧亚板块的东南边棱很不规则,有人指出:引起这种不规则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伊里安岛正北太平洋板块上一个突角的向西运动。

在构造单元上,马来群岛可分为西部分。一部分为稳定性区域,主要包括加里曼丹岛的西南部和苏门答腊岛的东北部。这里与中南半岛仅隔巽他大陆架,地壳相对稳定,缺乏火山,也少地震。另一部分属于不稳定区域,显然,除稳定性区域而外的马来群岛,都属于这种不稳定性区域。这里山岭高峻,海沟深陷,地壳极不稳定,火山地震极多。印度尼西亚有400余座火山,其中的120座为活火山;菲律宾也有52座火山。马来群岛是濒太平洋和喜马拉雅造山带和火山地震带的会合处。

岛弧与海沟共生,这是马来群岛地形结构的突出特征。整个马来群岛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部分都是岛弧——印度尼西亚弧、班达弧和菲律宾弧,外临深海沟——爪哇海沟、班达海沟和菲律宾海沟。在地形上,如果说中南半岛是古老而久经侵蚀的地貌形恣,马来群岛则是由新期地壳变动而形成的支离破碎的高峻地貌。

在海洋地形方面,马来群岛把东南亚海域分隔成许多形状不同的海,属于太平洋的有班达海、爪哇海、苏拉威西海、苏禄海、马鲁古海和佛罗勒斯海等;属于印度洋的有帝汶海、阿拉弗拉海等。东南亚海域深浅相差悬殊,中国南海南部、暹罗湾、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和爪哇海这一广大海域,深度不超过100米,称为巽他大陆架。海底有古河道和砾石、砂子、砂质壤土等沉积物,证明这里曾是大陆的一部分。除巽他大陆架而外,余者多为深海盆地或海沟,一般深度超过4000米。

马来群岛的气候分属于两种类型。印度尼西亚群岛主要是赤道多雨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是典型的赤道气候。但由于受位置(分居南北半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内部气候仍有差异。另一方面,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气候介于亚、澳两大陆气候之间,亦兼有热带季风气候的特色,这是印度尼西亚群岛气候与非洲和南美大陆赤道多雨气候的不同之处。菲律宾群岛属于典型的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全年炎热、湿润,年分二季,随着季风方向的更换,雨量的季节分配和空间分布发生变化,此外,强大台风的频繁出现是菲律宾群岛气候的重要特征之一。除菲律宾北部外,各岛都在赤道10度以内,平均气温21度,年降水量从8100mm500mm不等,大部分地区越过2000mm

因受地形和气候的制约,马来群岛的水系都短小急湍,河流的地面蚀低率很大。马来群岛的自然植被分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土壤是与其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相适应的热带土壤类型;马来群岛的动物界成为亚、澳两大陆动物的分界处。

马来群岛,在海岛世界中,是个“人丁兴旺”的群岛“家族”。由印度尼西亚13000多个岛屿和菲律宾约7000个岛屿组成,马来群岛的“家族成员”,大大小小共有2万个以上,总面积达255万平方千米,人口众多。在这2万多个岛屿中,有名有姓的海岛,仅占总数的1/5,其余都是“无名小卒”。有人居住的岛,仅占岛屿总数的1/10,数目也是极少的,绝大部分岛屿无人居住。在整个地球所有的群岛中,无论是岛屿的数目,还是面积、人口,马来群岛都独占鳌头,其他任何群岛都不能与之相比。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