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从“交通末梢”到“西南出海大通道”
交通大改观,这是环北部湾经济区最明显的变迁。
从一个西部边陲地区变成如今的多区域合作中心,从一个经济发展的配角变成广西开放发展的龙头,北部湾的巨变,亦是肇始于交通的大变化。
从意向投资到正式签约,世界500强企业、欧洲第二大建筑集团公司西班牙ACS公司与广西防城港市港务集团签下合作协议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时间。
“来这里投资,看中的就是这里的港口优势和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ACS公司老总如此坦言道。
ACS公司老总的话不无道理。昔日广西的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闭塞。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潘巍感慨地说,10年前广西交通还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被视为中国的“交通末梢”,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西人舞起了西南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的龙头。
从那时起,广西打响了公路、铁路、港口码头建设大会战:
2000年,全长652公里的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广西拥有了当时全国省(市、区)内连续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
2004年,河池(水任)至南宁高等级公路都安至南宁段建成通车,西南出海公路通道广西境段实现全线贯通;
2005年,我国连接东盟的第一条国际大通道——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至2008年底,广西高速公路里程突破2000公里,达到2181公里!
目前,广西基本实现高速公路连接各市、连通周边省和出海、出边、出国的网络化目标,形成东部沿海省区“西进”和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西南省市“东进”必经的高速公路网。广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南出海大通道和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开放,广西沿海现代化港口群初具规模,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基本建成,西南出海大通道进一步完善。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北部湾经济区管委会主任陈武欣喜地告诉记者,届时广西将建设成为海陆空运输发达,各种运输方式全面发展、互相衔接的现代化综合立体国际大通道、大枢纽。
便捷的交通网络,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的“推进器”。
走在防城港码头,眼前一派繁忙景象。来自海外的锰矿、铁矿、氧化铝和煤炭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云贵川等地区,这些地方的机电、机械等产品,又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往东盟及世界各地。
从“边缘地区”到“前沿舞台”
10年大开发,西部地区从封闭走向开放,与中东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世界的联络也越来越频繁。融合,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鲜明特征。
这一点,在北部湾经济区体现得更为明显。
历史上,广西北部沿海是中国对外海上交通贸易、交往的重要通道和出口。“海上丝绸之路”从北海、防城港出发,通过北部湾,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到达南亚、西亚,再通往非洲、欧洲。今天,这里又成为中国与东盟、与世界经济合作的前沿舞台。
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给广西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区域合作平台之一,通过博览会,我们了解了北部湾经济区,也了解了东盟国家,并从中发现很多商机。”美中商贸总会主席乔立华说。
6年间,中国与东盟,通过广西创造了“10+1﹥
北部湾畔,千帆竞发。一大批国内外大型企业纷至沓来,相继在广西落户。一大批投资几百亿上千亿元项目的落户,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中石油1000万吨级炼油项目已经启动,投产后工业产值达400多亿元;总装机120万千瓦的北海火电厂一期已建成投产;总投资686亿的防城港千万吨钢铁项目和总投资240亿元的广西白龙核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正紧张展开……
广西北部湾,一个以粮油加工、钢铁、化工、能源四大产业为支柱的新兴工业基地,已在华南地区崭露头角。
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广西从过去的“边缘地区”、“沿海欠发达地区”变成了国际性经济合作的前沿舞台,变成继珠三角之后我国南方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假如没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扶持,没有这个战略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广西很难有今天的成就。”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说。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