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岛
湄洲岛位于福建“黄金海岸”中部、莆田市区40公里的东南海面上。全岛陆域面积14.35平方公里,人口3.8万。1988年6月被辟为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1992年4月被国台办批准为台胞落地签证点;同年10月被辟为国家旅游度假区;1995年12月,湄洲岛3000吨级对台客运码头获得对外籍船舶开放,成为国家一类口岸。离大陆最近点文甲码头仅1.8海里,乘船10多分钟就可到达;离台湾台中港仅72海里,自古以来就是闽台交往的海上重要通道。
湄洲岛是闻名海内外的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东方麦加”。
妈祖,原名林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羽化升天。据宋代史料记载,大约距今一千多年以前,地处福建莆田湄洲屿,有一位姓林的青年女子,自幼聪慧颖悟,能识天气,通医理,善舟楫,平素热心扶危济困,救助海难,受到人们的敬重。她羽化升天后,乡亲们为了纪念她,便在岛上修庙奉祀。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称为妈祖祖庙。从此以后,出海的人们纷纷传说在狂风恶浪中,常见到有位红衣女子闪现在桅杆上导航,直到化险为夷。传说妈祖是一位神通广大的奇女子,治病消灾,救助海难,伏妖降魔,护国庇民,无所不能。在她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救难济世的动人事迹和美丽传说。妈祖传说从湄洲湾扩展到沿海各地,信仰的人日益增多,并得到封建朝廷的确认。从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起到清朝,历代皇帝先后给妈祖36次褒封,封号由二字累加至64字,爵位由“夫人”而“妃”、而“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直至无以复加。朝廷的累累封赐,最终确立了妈祖作为海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经过千年的分灵传播,妈祖信仰影响范围愈益扩大,并随着飘洋过海的华侨、海员和外交使节等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信仰者遍布全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近2亿妈祖信仰者,仅台湾就有1600多万。世界各地分灵的妈祖庙近4000多座,分布在世界上26个国家和地区,台湾岛上最多。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庙,就有妈祖信仰者。妈祖在国际上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并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延续至今而形成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妈祖文化。妈祖文化内涵丰富,有关妈祖的建筑艺术、雕塑、绘画、书法、诗文、楹联、文物以及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民俗风情等,都是妈祖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着极其丰富的研究价值,涉及宗教史、民俗史、航海史、科技史、建筑史、文学史、艺术史、华侨史、中外关系史等众多学科,已经走出单纯的民间信仰殿堂而形成了一种影响广泛的民俗文化,妈祖文化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侨务、贸易、文化等诸多领域,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岛上气候温和,属典型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全岛海岸线长30公里,共有13处优质沙滩和5公里多长的海蚀岩,加之岛上怪石林立,岛外烟波浩淼,形成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连、海天一色的奇特自然景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湄屿潮音”、黄金沙滩、鹅尾山、日纹坑、莲池澳、牛头尾等,尤其是优美壮观的黄金沙滩、鬼斧神工的鹅尾山怪石,对海内外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
黄金沙滩位于湄洲岛的西南端,是岛上最长最大最迷人的沙滩,它北拥千畴绿林,南临万顷碧波,东连著名的三湾滩,西接3000吨对台客运码头,沙滩绵延3000米,纵深300~500米,坡度5%,呈波浪状缓缓斜入大海,是天然的海滨浴场和理想的避暑度假休闲宝地。走遍祖国沿海的人均夸赞:“行万里海疆,数湄洲第一”,历游世界各地的人说:“堪与夏威夷相媲美”,故而有“天下第一滩”之美称。据传,有人曾在此见到奇幻瑰丽的“海市蜃楼”。鹅尾山位于湄洲岛的最南端,属于典型的海蚀地貌,形成于一亿三千万年前。大量的海蚀岩经过岁月的洗礼,形成一幅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大自然艺术作品,如龟如蛙,似鹰似狮,情趣盎然,各具韵味。山上有“海龟朝圣”、“情侣蛙”、“飞戟洞”、“鲤鱼十八节”、“海门”、“妈祖书库”、“龙洞听潮”等景点。这些景点蕴含美丽动人的妈祖传说和丰富的地质科普知识。岛上还盛产对虾、龙虾、海螺、梭子蟹、石斑鱼、海蛎、紫菜、龙须菜等,是发展海岛探幽、海滨度假、海上观光、海鲜美食的“海上乐园”。
湄洲岛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的妈祖祖庙千年氤氲,香火鼎盛,妈祖信众成千上万,络绎不绝;这里的土地美丽而神奇,风光秀丽,碧海、蓝天、金沙、绿林、奇石融成青山绿水不墨的千年画卷,令人流连忘返,赞叹不已。